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2020-12-13 07:37巍,涂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结核消化道口服

谢 巍,涂 宏

(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四川 遂宁 629000)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体质较差、免疫力较低,且其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因此其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易发生不良反应。本文主要是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 例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其病情均符合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其年龄≥60 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患有肝脏疾病、皮肤疾病、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162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9 例,女性患者73 例;其年龄为61 ~82 岁,平均年龄为(71.23±3.23)岁;其病程为1 ~8 年,平均病程为(4.38±1.18)年。

1.2 方法

对这16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用药至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本研究中患者使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异烟肼的用法是:口服,0.3 g/次,1 次/d。吡嗪酰胺的用法是:口服,0.5 g/ 次,1 次/d。利福平的用法是:口服,0.45 g/次,1 次/d。乙胺丁醇的用法是:口服,0.75 g/次,1 次/d。

2 结果

2.1 本研究中162 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本研究中这162 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其中共有112 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14%(112/162)。这112 例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损伤、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消化道反应等(1 例患者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在发生肝损伤的患者中,发生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的患者有27 例(占24.11%),发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患者有33 例(占29.46%)。在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中,发生皮肤瘙痒的患者有29 例(占25.89%),发生皮疹的患者有24 例(占31.43%)。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患者中,发生失眠的患者有51 例(占45.54%),发生头痛的患者有67 例(占59.82%)。在发生消化道反应的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有38 例(占33.93%),发生食欲不振的患者有43 例(占38.39%)。

2.2 这112 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用药至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

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2 例患者中,用药至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 ~14 d、15 ~30 d、31 ~60 d 及>60 d 的患者分别有61 例(占54.46%)、30例(占26.79%)、15 例(占13.39%)和6 例(占5.36%)。

3 讨论

3.1 对本研究中112 例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肺结核具有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及易传染等特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程多超过6 个月,其在患病期间需要一直服用抗结核药物。老年肺结核患者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这162 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14%(112/162)。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肝损伤、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消化道反应的几率较高。抗结核药物的给药方式多为口服,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胃肠道较弱,其胃肠道分解、吸收药物的能力下降,抗结核药物易对其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导致其发生胃肠道反应[1]。肝脏是人体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下降,抗结核药物易蓄积在其肝脏内,导致其发生肝损伤。多数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此外,抗结核药物还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异烟肼为例,此药可引起兴奋、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多数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的30 d 内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此类患者用药的早期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若发现其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进行处理。

3.2 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3.2.1 消化道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可让其适当调整用药的时间,避免空腹服药[2]。将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错开,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还可为患者适当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若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需减少用药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3.2.2 肝损伤 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需定期检测其肝功能,若发现其出现血清转氨酶或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情况需暂停服药,并使用保肝降酶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3.2.3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注意观察其有无兴奋、失眠、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若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需为其调整用药量,必要时可更换其他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对症治疗[3]。

3.2.4 过敏反应 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嘱其保持皮肤的清洁、湿润,适当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忌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若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皮疹或皮肤瘙痒的症状,需及时调整用药量或停药。若其皮肤瘙痒的症状较重,需为其应用止痒的药物。

4 小结

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若发现其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抗结核消化道口服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抗结核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