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0-12-14 08:01陈芳洁
关键词:内涵传统母亲

陈芳洁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此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分析为基准,进一步有效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化教育的相关实施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融合经典名句和经典著作等,并进行精准深入的解读,做好相关传统文化的有效渗入,以此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02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着重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融合和渗透,以此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进而为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据此,本文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为基础着重探讨和分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和古代圣贤对话

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揭示课题内涵之后为学生设置相对应的问题情境,例如,“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中这样的三个词语,你们对哪一个词语更感兴趣呢?并说说你们的想法。有的学生回答:我对“第一次”感兴趣。有的学生回答:我在想这里的“母亲”……我觉得母亲是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人,就像抱的右边“包”的古字。还有的学生回答:我对“抱”感兴趣,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母亲抱我们,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第一次抱母亲,或许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回报感恩的意思。针对学生们的回答,教师要积极有效地做出相对应的评价,及时地表扬。的确,学生的回答让教师特别震撼,学生的思路也特别清晰,有着自身独特的看法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样几句话,然后让学生们尝试着理解其中的某句内涵。例如,可以提问:“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两句的意思知道怎么理解吗?学生们对这样的文言词句肯定一头雾水,无从理解,于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由这句话开始一起去通读文章,然后对于其中的核心内涵进行深入地理解。

二、在通读文章的过程中,针对核心词汇进行深入理解

在对文章进行通读的过程中,读到“重担”一节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重担指的就是那100多斤的东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还包括生活中的千辛万苦和生活琐事等等,更指的是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这也是沉重的重担。在这样的引导之下,让学生们能够明白母亲照顾我们,护着我们,可能还要抱着妹妹干活呢!教师做出相对应的引导:“母亲的重担的确是太多太多了,她所担负的不只是100多斤的重量,从根本来讲更是大半个天,你看‘翻山越岭’,从这样的词语中能够理解相关的内容吗?她是如此辛苦的养育自己的儿女,下面让我们跟着文章一起来读‘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针对相应的词语,特别是文章开头部分的词语深刻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针对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中的仁孝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出文章的内涵,让学生用写作表达“孝”意

在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标注大大的“孝”字。而这个字也正是本文的核心内涵,是关键字,更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深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所在。针对这个字,教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由这个字出发,对于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全面的感悟。教师说:“《说文解字》解释‘孝’字就是‘善事父母者’。‘孝’字所表明的就是老人和子女的内在联系,那么你们怎样理解这里的‘孝’?”大部分学生大多数情况下说的是对父母要孝顺有孝心,而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现在我们应该好好地孝顺父母,表达我们的孝心,不然的话可能以后没有机会。”教师评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接来下,笔者呈现了要背诵的内容(三年级国学里的《论孝友》)。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意别乎?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则以惧。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教师欣喜地说:“听了学生们的背诵,我感觉特别的感慨,现在让我们想一下不久前背诵的孟子中的一句话有人能猜到是什么吗?”教师故意提示:“人人——”立马就有学生举手背诵:“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笔者故意说:“事在易而求诸难,你们会做哪些事来孝敬父母呢?”有的学生说给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有的学生说打扫卫生。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相对应的作业,例如,让学生们说出心里话,同时让学生们在印有母亲照片的纸上写出对母亲想说的话。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可以充分感受到在这节课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是特别成功的。例如,有的同学写:亲爱的母亲,今天想说的话特别特别多,因为小时候不懂事,常常让您生气,所以您也操了很多心,流了很多泪,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玩,不小心打到脸了,她也哭了,脸也青子,您知道后特别生气,一晚都没有睡好觉,到了第二天您去超市买了两箱牛奶去看望那位同学,然后带她去看医生,而耽误了自身的工作。您为我如此操心,我想对您说对不起,之后我一定会改正错误,努力学习、与同学好好相处,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以回报您的辛苦。这样的句子都特别朴实,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到学生对于母亲的爱和内心的愧疚。同时在其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孝心和懂事,在这样的写作和表达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涵,正如孟郊在《游子吟》里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相关内容,相信母亲的回报一定会得到相对应的报答。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文章和所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积极有效地评价,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母亲的爱和无私伟大奉献精神,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该课文的核心内容,从而充分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在内心层面能够产生共鸣,有共情的思想,以此进一步深入强化认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在自身的写作和阅读方面也能够有显著的增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其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使相应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案例中进一步充分融入,这样能够体现出两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应有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的相关目标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融入,以此引导学生对经典进行重新理解和认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 徐祥香《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分析》,《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第12期。

[2] 马骏《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分析》,《中外交流》,2017年第19期。

[3] 梁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探析》,《文渊(小学版)》2019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内涵传统母亲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少年力斗传统
给母亲的信
木木相册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清明节的传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