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融合

2020-12-14 08:01陈苏
关键词:语感识字传统

陈苏

摘 要:语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若学生难以理解和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的素质与语文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深度学习语文课程知识,还能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与素质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04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愈发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在统编的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以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与文化素质的双重培养,确保小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与学习发展。因为如若直接让小学生学习课本中枯燥的语文知识,学生将只能形式化地学习语文知识,难以理解语文知识中的文化内涵,得到良好的素质培养,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深刻认识到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语文知识中有效地学习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综合素养与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从小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语感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悟,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学生就会提高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能力,真正理解与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和文化深意。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古文知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文化教育意义,将古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学生在品读古文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古文的节奏与情感,形成古文知识的情感共鸣,加上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指导,学生的语感将会显著提升。随着小学生语感的逐步提升,小学生会逐步消除对语文知识的畏难学习心理,还能逐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人文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都会呈直线式提升,还能使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下去,这样就可使小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发展。

2.有利于小学生“三观”的树立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较小,此时学生对外界的事物还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加上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容易使小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素质与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的道德理念与经典故事,将其融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健全自身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获得良好的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文化学习需求,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教材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得到文化与语文知识的双重教育,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进步,并使小学语文教育能够获得良好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融合方式

1.加强语言文字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识字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与认字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文字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典故故事,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汉字的理解与认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提升做好铺垫。这样也能从根源上杜绝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不认真的学习行为,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热爱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一步步增加对传统文化知识与语文汉字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同时,以这种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从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加强对汉字构造的认知,促使学生识字能力与写字能力的不断提升,加快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步伐。

举例来说,在学习《姓氏歌》这节课,教师先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百家姓》的教学视频,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趣味化的百家姓故事中,形成对姓氏识字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与识字知识的教学指导,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能够将识字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知识,促进自身语文素质健康发展。

2.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若在此时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化教育,学生将会一直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语文知识,难以从语文知识中获得文化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这就失去了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与深刻地认识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融合在一起的教学价值,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素质与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深度探究其中的文化知识,开展对学生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思想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思想素质,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节课时,先向学生提出核心性的文化学习问题,如,为什么毛泽东要为乡亲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呢?启发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到课文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民族精神。之后,学生将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认知,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三好学生。

3.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有具有启发性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教师应充分发挥出这些经典读本的教学价值,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中,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认同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将我國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下去,促使小学生的良好学习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研读传统经典读本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文化见解,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公,自主发现、分析与掌握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形式化与概念化学习语文知识的不良现象,使学生能够从传统经典读本的研读中,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心与责任感,自觉肩负起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下去的历史重任,促使小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层次进行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古对今》这节课时,其根本教学目标即为让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爱国情怀,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进步。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度研读这个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让学生根据“对”字,找到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使学生既能够尽情享受识字的学习乐趣,还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积极且有效地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教师通过这种识字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良好熏陶,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出教材的文化教育作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为学生构建趣味且高效的文化课堂,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语文知识,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记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与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下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学周刊》2018年第6期。

[2] 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语文建设》2018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语感识字传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少年力斗传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