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12-14 08:01丁宇翔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

丁宇翔

摘 要:教师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内化语文写作知识的效率,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诸多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熟读成诵 积累训练 写作运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05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而凝聚的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风貌与民族文化知识,并且在不同的地域中国传统文化还呈现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探究价值。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后,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清楚的认识,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融入也更为看重,为开展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力量支持。由此可见,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熟读、背诵接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广,涵盖的知识内容较多,部分教学年龄较短、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在设计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结合教学方案时极容易出现找不准方向,无法有效地选材等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写作教学的结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中人们耳熟能详且传播较为广泛的知识引入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经典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熟读、背诵,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较大包容性的特点保障传统文化与写作题材的适配度,从而有效提高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合的契合度。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单一性的写作教学大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课堂中拒绝配合教师,为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方案时还应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较为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地完成传统文化的熟读、背诵任务。

例如,在学习到《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水浒传》中对一百零八将惟妙惟肖的描写作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开火车的阅读游戏。在游戏开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次进行文章阅读,并在出现阅读错误后换由下一位同学继续阅读,增强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荣誉感,使学生能够更为专注于文章内容,避免出现阅读上的错误,进而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文章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手法与词汇的使用技巧,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词汇使用的精准度,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

传统文化涵盖的知识内容较多,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对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与掌握,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具有极大的要求。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大多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按照以往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教师会通过制定严格的学习规章,花费更多的时间监督学生的方式,保障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与教师都是一种负担性的学习与工作方式。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在较为严苛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较为被动,思维不够活跃,对知识的学习呈现出机械性,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天赋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就教师而言制定严格的学习规章,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督势必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长此以往,教师在高强度模式下开展教学工作,将会对教师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呈现出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前,应先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位置与教师的辅助位置,以此为核心展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而教师也能够在减轻工作压力的同时,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另外,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选择合适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为其分配一定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早自习对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阅读、默写作业的批改、课后学习小组的管理等,重新定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有效地解决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较多而造成的教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到《习作:故事新编》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几组,并在每一个小组中选择一名同学作为小组的组长,保障每一个小组的综合能力差距在最小的范围内。随后,教师可以将传统神话故事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的参考素材,进行合作探究,分析故事的编写结构,以及故事的编写手法等,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肩负起统筹兼顾的任务,观察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动态学习情况,在发现学生遇到无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时,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在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有效融入时,实现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注意平时的积累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渗透性,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都存在着传统文化的身影,所以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时不应将目光局限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思想的突破,寻找合适的契机将传统文化教育延展到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以及课后的实践中,进而让学生逐步地学会在生活中探寻传统文化,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到《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植物的成语接龙活动,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实现让学生间相互分享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植物的古诗背诵训练,帮助学生回忆所需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并为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典故的写作手法提供支持力量,进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写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达成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四、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

学生所学的知识皆来自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与总结,与现实世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案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与学生家长构建长期有效的交流关系的方式,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使学生家长能够逐步地掌握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代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为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写作提供推进性的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内容的丰富性,奠定了其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丰富写作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成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崭新发展思路。因此,教师应对此高度重视,从学生现阶段的成长情况入手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逐步地成长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丽彬《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年第10期。

[2] 孔佑旭《關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中外交流》2017年第47期。

[3] 邓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丝路视野》2018年第36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