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分析

2020-12-14 08:01陈禅贞
关键词:文化背景传统英语教学

陈禅贞

摘 要:新课改实施后,国家提出了在教学中应融入传统文化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承载着东西方文化衔接的作用。要想增进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初中英语教学时,英语教师应有所突破,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中国古代文化的渗透,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文化意识 转变方式 学习兴趣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22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重视教授教学英语知识,侧重于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未能合理地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新教改后,国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束缚,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中,并要求教师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化背景的认知。同时,通过两国文化的鲜明对比,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化,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则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塑造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提升。

一、传统文化培养的概述

所谓的传统文化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表达内容以及道德修养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树立英语文化意识之后,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不仅局限了英语教学的内容,也限制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没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知识,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初中英语传统文化培养的教学困境分析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并未给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虽然新教改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仍有很多教师教学方法固有化,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氛围较弱化,从而会影响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殊不知,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教师要以新教改为指导思想,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历史以及英语国家的人文精神。对于初中英语而言,由于受到了来自中考的压力,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向考试内容倾斜,以此来保证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进而将英语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然后结合大量的习题来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以此来保证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不利于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转变教学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增强英语的趣味性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不仅需要学生长期学习,还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不同程度的英语考试。从本质上来讲,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有大量的词汇积累,断句积累以及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以及英语作文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很难坚持对英语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地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结合中西方的文化进行讲解。在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闻鸡起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人对目标的执着以及坚持的精神,明白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良好品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这样一来,英语授课教师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氛围,同时,学生的兴趣感提升后,会主动参与到文化的探究中,可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将中华传统文化背景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渗透,不仅要为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更要注意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背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将英语学习内容编排成话剧进行演出,以此来完成文化背景的渗透,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则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讲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一些本节内容的来源,这部分内容是来自中国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所表达的是愚公不畏艰难险阻,子子孙孙相续挖山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在今天,愚公移山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當学生认识到文章的文化背景之后,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降低了英语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

五、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导入的认同感

教师要想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言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不断学习,增进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让学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单词的背诵,语言的理解以及英语写作方面。对此,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力度。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中国古人对于打扫房间的认识,中国古人一致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就是说,自己连居住的环境都打理不好,又怎么可能有一番作为呢?然后,教师就为学生介绍一下西方国家对待打扫房间的看法,西方文化中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均是古人留下来的精髓。这也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事以及智慧开发都有系统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使其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避免造成学生不理解的情况发生。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化融入传统文化,便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蒙倩勉《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青年时代》2019年第3期。

[2] 苏巧霞《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3期。

[3] 周雨婷《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读与写》2018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传统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少年力斗传统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