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

2020-12-14 08:01甄真
关键词:美术学科传统

甄真

摘 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积累下来的人文思想精华,能够为新一代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向性的作用。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融入本土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本文从当前阶段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入手,对本土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美术教育水平的进步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本土传统文化 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25

小学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汲取更多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对于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形式也较为单一,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普遍不高。教师通过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当中,不仅能够引领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热爱。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立足于当前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探讨将本土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路径,旨在为促进美术教育工作开展水平的进步指引正确的方向。

一、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

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将小学教育阶段视为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面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也多半与基础知识有关,涉及的艺术类课程内容相对较少。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时,未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课本是为教学内容推荐的主要参考依据,难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课程教学的形式过于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也逐步丧失了对于美术学科的兴趣。尽管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至专业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师本身就缺乏足够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内容的选取上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规划方面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教师过分迎合小学生的兴趣,使得课程教学目标难以高质高效地实现,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匮乏。上述问题都在无形当中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汲取传统文化所具备的优势。

二、本土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1.有针对性的调节美术学科教学内容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同一事物之上,但对于新鲜的事物能够保持好奇心。在小学生的眼里,美术学科属于一类变化多样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突出美术学科的灵活性,寻求与美术学科发展情况更为契合本土特色文化,找准美术学科与小学教学工作之间的契合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现文化的优化与创新。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所处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举例来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年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差,但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剪纸、年画这一类内容。剪纸中造型较为夸张,色彩十分艳丽,地方特色较为浓厚,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与小学生分享与剪纸艺术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欣赏剪纸艺术的基础之上,动手进行剪纸创作。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设置特定的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另外,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可以以撕纸替代剪纸,剪花创作流程。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也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升美术教学的难度,整合本土优秀传统教学资源,面向学生开展泥塑、纺织、扎染等教学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加深教学难度,使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至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中。

2.赋予美术教育独特的传统文化属性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因此在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赋予美术学科独特的传统文化属性。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明确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举例来说,在开展剪纸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面向学生讲解相应的风俗传统,让学生们能够在充分了解风俗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更多地融入创新理念,深入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优化已有的小学美术教学教材体系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本土传统文化内容,要求我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促进美术课程的校本化发展。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注重协调好教学资源与美术课程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壁垒,构建更为完备的框架体系。同样是以剪纸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将剪纸教学划分为细致的流程,明确小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应当达成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构建更加清晰明确的评价体系,更多的关注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4.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进步

将传统文化融入于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教师能够发挥自身作为教学资源挖掘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作用,打造一支足够完备的教职人员队伍。学校方面可以为美术教师创造更多的机遇,帮助教师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把握传统文化脉络,深入挖掘传统美术文化的内涵。其次,学校应当鼓励美术教师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课内教学入手,拓展美术教学的范围,挖掘多元化的本土传统文化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完备的传统美术资源体系,挖掘美术作品的特点。最后,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研究,将本土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本土传统文化成为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美术课程成为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体现传统文化鲜明的艺术特色,让新一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本土传统文化,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技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综上所述,本土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不仅丰富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拓了新的路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艺术熏陶,积极主动地将本土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美术教育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领悟傳统文化知识内涵,在头脑中构建起更加完备的艺术脉络,奠定更加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针对性地调节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赋予美术教育独特的传统文化属性,优化已有的小学美术教学教材体系,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进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进步,为学生短期的学习和长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孟德馨、张强《河北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学周刊》2012年。

[2] 刘秀敏《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利用》,《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

[3] 周春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年第9期。

[4] 陈筱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下一代》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美术学科传统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美术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少年力斗传统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