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视角下提高“课课练”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2020-12-16 03:03陈益军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敏感期

陈益军

“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课上安排“课课练”是增强学生体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然而“课课练”内容应该怎样安排更合理,如何处理课后练习内容与主教材的关系、根据主教材如何安排分布时间以及如何设计练习形式等都是应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一、合理系统规划“课课练”内容

“课课练”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在进行“课课练”教学时,如果没有整体的规划,随意选择将会陷入为了练而练的形式教学,学生体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教材单元计划、学年计划等合理、系统地规划“课课练”,以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在整体规划“课课练”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学生在不同的年龄,身体素质敏感期不同(表1)。要根据身体素质發展的敏感期合理地安排“课课练”的内容。如,小学低段水平段(一般在8岁前),仅有柔韧素质发展敏感期。学生刚入学,学习内容以队列队形,各种形式走、跳和慢跑为主。这时的“课课练”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除发展柔韧素质外,还可以设计各种情境游戏(袋鼠跳、螃蟹走、小鸟飞等)发展各种素质的综合引导活动,为学生以后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做准备。而小学中高水平段(10~12岁),学生素质敏感期有速度、柔韧、灵敏等,这就需要综合从整个年度考虑“课课练”内容的安排,每个素质各占多少比例,安排在大致哪个学期,或者学期的哪个阶段。如,耐力素质安排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合适,而柔韧素质和速度素质需要温度适宜,安排在夏季和秋季比较合适。中学水平段(13~18岁)力量是发展敏感期,力量素质分为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等类型,每个类型发展的敏感期不相同,而且男女生的敏感期也不相同。因此在安排“课课练”时,也要根据整体的计划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敏感期选择针对的内容进行练习。同时还要考虑运动技术单元的强度,学习新动作技术课时运动强度较小,安排发展力量或心肺耐力的素质训练;运动量较大单元的后半部分,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柔韧素质训练等。教师要根据整体授课计划合理、系统、灵活整体规划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其次,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整体“课课练”的内容时,也要合理地设计“课课练”的单元计划。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一定时间和运动量的积累。一个单元内“课课练”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发展身体素养的前提。在设计“课课练”单元时,要根据主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课课练”的练习内容和运动强度,通过改变运动条件和器材及运动强度,让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在设计上肢力量素质练习时安排俯卧练习的形式有“2人几点钟”、猜拳俯卧撑、手拨球等。通过改变练习方式和练习时间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形成对身体更有效的刺激,才能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

二、“课课练”设计要与主教材有机结合

体育教师安排“课课练”时,其练习内容一般与主教材有所联系,甚至练习内容本身就是主教材的辅助练习。通过提高学生的柔韧、力量、速度等素质专项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运动技能,由此对主教材的学习产生辅助和促进作用。若1节课中单独安排5~10min的“课课练”内容,不论在时间还是内容形式上,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影响主教材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从而影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课练”怎样设计都应与主教材和谐统一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课课练”内容设计与主教材的结合

“课课练”存在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需要一定的身体练习。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也需要较长时间的身体练习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二者并不矛盾,相反可以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设计“课课练”的内容和练习形式时,要根据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合理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让二者和谐共处,甚至有机统一。如,在学习篮球传球技术的同时“课课练”内容是发展心肺耐力。以往的做法是,先单独学习篮球运动技术,然后再进行5~8min的长跑或者其他形式心肺耐力练习,长跑和篮球技术单独存在,彼此无相关。或者设计成5~8min的篮球场往返跑练习、篮球专项的心肺素质练习(当然练习可以个人或小组比赛形式进行),但在时间安排上还是单独地存在。理解身体素质发展核心要义,根据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在练习条件上给予相应的改变,达到一定的强度,主教材的练习也可以设计出达到相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如,在考虑篮球传接球技术时可考虑灵敏素质的发展:在接传球之前先进行摆脱防守的针对性练习,因为摆脱防守本来就是篮球接球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持续一定的时间和强度,才能发展学生的灵敏。这需要把握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厘清运动技能的提高需要哪些身体素质作支撑,从而在练习运动技能时设置相应的运动条件,持续一定的时间和强度,让身体素质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种技能和体能同时发展的设计才是“课课练”内容设计时要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发展身体素质时根据二者关系进行整体综合考虑。

2.“课课练”位置及时间分布与主教材的结合

当然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和“课课练”内容都可以完美融合,当二者不能较好结合时,需要合理地处理二者的时间关系。“课课练”的练习时间一般被认为控制在5~10min,时间太短,运动强度难以达到刺激身体的目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发展;时间太长又会影响到主教材的时间,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所以,不仅应考虑时间的长度,还应考虑“课课练”在1节课中的作用。根据“课课练”内容特性看是否整合到课堂中,如,动态柔韧的“课课练”可以放在课的准备活动部分,静态柔韧的“课课练”可以放在课结束的拉伸部分。根据主教材的内容安排特定的柔韧练习,这样既可以合理地发展身体素质,又能节省时间。武术和田径往往需要专项的身体素质练习,专项的身体素质练习设定一定的时间和强度也需要把握发展身体素质的时机,如,武术的正踢腿,可以作为动态的柔韧素质练习,但是如果改变时间和强度要求1min内按要求练习连续踢20次、休息30s、练习4~6组,就会成为发展心肺耐力的练习内容。而作为弹性柔韧素质的练习建议放在课前部分,作为心肺耐力的练习可放在课的后面部分。

在运动技能练习时也可以安排相应的素质练习,尤其在学习体操等单个技术时,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学生要排队轮流做技术的练习,在做完主教材的身体练习后可以配合其身体练习。如,在学习前滚翻时,下肢得不到发展,可以在做完前滚翻后接连续的蛙跳以发展下肢力量,或者根据需要向前快速跑20~30m发展速度素质。在不影响技术动作练习时间的情况下,根据“课课练”整体规划合理、灵活地设计练习时间,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

3.“课课练”运动负荷与主教材的结合

运动负荷是运动技术和体能发展的基础,在设计“课课练”的内容时,还应结合主教材整体考虑学生的运动负荷。根据运动技能学习规律,单元的新授课重点放在新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学生的运动量相对比较小,可以安排运动负荷较大的“课课练”内容;相反如果是单元后面运动强度比较大的运动技术的应用课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补偿性运动或者运动负荷较小的静态柔韧练习。如果运动负荷已经达到,甚至可以不安排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如,在篮球投篮技术单元时,开始在教授投篮技术时,运动量相对较小,就可以根据整体的“课课练”计划安排运动量较大的内容;单元中间课时,安排投篮和其他传球或跑动的练习,腿部运动量较大,“课课练”内容可以安排腹部力量的补偿训练;单元的最后课时安排篮球应用比赛整体的运动量较大,应合理地安排赛前动态柔韧和赛后静态柔韧练习,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课课练”组织实施的建议

1.选择有效的练习“载体”

在设计“课课练”练习时,应在“课课练”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差异性等综合考虑选择有效的“载体”。水平一的学生,根据其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各种模仿动物(袋鼠跳、兔子跳)等“载体”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水平三的学生如果再设计模仿动物就会显得幼稚,学生也无练习兴趣,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学生喜欢的比赛作为“载体”,如,发展灵敏的模仿追击、撕名牌、躲避球比赛等。另外利用好学校大课间这个“载体”,在学校大课间内容设置中渗透课堂中的一些体能练习内容,进一步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可以通过大课间增加练习时间,从而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

2.选择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内容

“课课练”的时间比较短,如果再设计比较复杂的规则和器材等,练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设计练习时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且新颖的练习方式,力求组织简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练习实效性。如,发展上肢力量的俯卧撑,刚开始设计猜拳俯卧撑,规则和形式都比较简单,不需要器材。但是学生练习过几次后再无新鲜感,就要改变俯卧撑形式设计成不同形式的猜拳俯卧撑比赛,如,宽距俯卧撑、窄距俯卧撑等,手臂力量好的甚至可做击掌俯卧撑等。让学生在不断的趣味练习中发展身体素质。

3.选择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课课练”的组织应根据学生特点、练习内容和场地器材等灵活安排。如,立卧撑、俯卧撑、简蹲、原地纵跳等不需要器材的练习内容,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内容可以选择同时练习,提高课堂效果;加速跑、快速跑、“8字形”跑等需要教师指导,可以按学生水平分组练习,便于教师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快速进步;绳梯、小跨栏架等内容受场地器材限制,可分组循环练习以保证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竞争性和游戏性的组织形式,避免练习的枯燥。如,練习仰卧起坐时,可设计成2人或4人1组的仰卧起坐传球比赛、团体的1min同时仰卧起坐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愉快地发展身体素质。

“课课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整体、系统地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以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由于“课课练”的时间有限,在设计上要结合主教材内容追求技能和素质的同时发展。根据主教材的时间和运动负荷科学合理地安排“课课练”的时间和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效的“载体”,让学生在简单多变的“课课练”中有效发展各项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高胜光.关于体育“课课练”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7):71-73.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敏感期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文化敏感期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