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高职林科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7 22:38吴慧敏应兴亮
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心理健康高职

吴慧敏 应兴亮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茶文化蕴含了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中积极上进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茶文化思想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于加强大学生自我疏导、更好地认识自我、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培育健康心态以及追逐乐观人生具有推动作用。我院是林科类特色高职院校,设有林业技术、木材加工、园林技术等多个涉林艰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成立茶文化交流协会以来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茶文化选修、茶艺基础课程等实践,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职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价值观的充斥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疾病的普查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咨询等。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情况,2018年中国大学生在校生数量就达到了3700万人[1]。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人际交往障碍、社交恐惧、学业就业压力、情感焦虑症、贫困生经济问题、校园贷威胁、手机网络诈骗恐慌……伴随的心理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自杀、焦虑、恶性伤害等问题接踵而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还在形成期,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仍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引领。目前高校已逐渐完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机制,建立高校危机预防等监测体系,大多数院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和朋辈心理团队等,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激增,面对日益严峻的心理问题,依旧亟待寻求新的心理教育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途径,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人才。

2 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践价值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丰厚的思想基础,融合三教文化并结合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精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发展、价值观念以及人际交往、处世观念等等。2018年7月16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曾指出,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思政育人的一个重点内容[2]。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是青年力量的主体,因此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途径极为重要,通过茶文化途径培育大学生平心静气的品性,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特征,两者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可谓殊途同归。同时,众所周知,当代心理健康教育学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各流派,因此教育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西方特点,茶文化植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大地,具有本土化特性以及深刻的价值,结合西方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和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林科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构造一套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心理疏导模式,具有长足的现实意义。

3 茶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作用

3.1 “中庸”、“仁义”、“和合”等茶道思想,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茶文化包涵茶道、茶艺、哲学、美学等精神的总和,从制茶到泡茶到饮茶,从味美到形美到德美,具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双重表现形式。茶,发乎神农氏,是山茶科属植物,具有中正平和的作用,通过煮茶、饮茶等一套式仪能够平和人的心情。儒家思想中“中庸”“和”“礼”的精神,传达出积极理性的人格观,通过茶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习惯,塑造和睦友好的和谐人际,强调仁爱追求,讲求志向高远,意志顽强,推崇茶性高洁,塑造品行端正的人格特征。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茶,象征尘世的纯洁,是一种文明的饮料”;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也曾说过“君子爱茶,茶性无邪”;陆羽“精行俭德”的一生同样值得大学生们学习。佛家认为饮茶能够抑制人的情感冲动,讲求“三思为戒”井然有序的规程,这对于大学培育平和理性的人格塑造具有指导作用,“禅茶一味”的思想同样有助于形成乐观好生,乐善好施的精神;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精神部分,引导人们塑造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养生观。人在品茗时,感受到天人合一,强调内心的整体和谐,这种情况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认识和遵循规律,最终实现完美融合[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性格迥异、易冲动、迷茫、专注力差等现实问题,茶文化蕴含的儒释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健全的人格。

3.2 “自省”“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等茶文化思想有利于提高人际沟通交往

由于进入大学后不再有师长父母的督促,迷茫的新一代遇到诸多学业和生活困难,加上很多大学生缺乏人文精神、社会意识薄弱,看待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不见森林,只见树木[4]。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来源于西方心理学,主要以马斯洛、费洛伊德等人为中心,而植根与我国数千年的优秀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作为我国本土化心理疏导模式的良好借鉴,对于大学生如何泰然若之处理人际交往、自省自己的行为规范、克服挫折和困难、树立自信就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早在数千年前,孔子便强调“日三省吾身”“学思结合”这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悦纳自己不谋而合,我们可以通过品茗静心、学习茶道,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突破内心的禁锢,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以此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增强人际交往水平。同时茶文化展示的形式丰富多彩,例如茶歌茶舞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能够直击学生心灵,提升美学品味,缓解焦躁情绪,转化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这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舒缓的传统音乐疏导排遣学生不良心理因素有所关联。茶文化强调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无论是茶人积极的处世态度、茶性的坚忍不拔还是茶文化倡导的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积极追求,对于大学生更好地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综合水平、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乃至社会熔炉都具有很好的指引。

3.3 “茶史”“茶诗”“茶道”等茶文化知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整体认知水平

高职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思维局限、视野拘束,格局太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泛滥,很容易被身边事务所影响。在校期间学习过程中心浮气躁、存在眼高手低、耐不住性子等特点,就业过程中出现人际交往不顺畅、自我表达不清晰、自我定位不准确等现象。借助茶文化中的茶道思维,更好地认识自己,例如茶道作为茶文化的精髓,遵循严谨有序的规程,中国茶道的讲求“和、静、清、寂”其营造出的理性平和的氛围能够引导大学生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做到不换不乱,井然有序。同样茶文化中“茶诗”、“茶画”“茶艺”……乃至周边的香道、花道文化,对于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和情操的陶冶具有很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依托茶文化众多载体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疏导学生情绪、传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正视心理疾病,勇敢的面对问题,并努力解决。

4 茶文化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4.1 丰富茶文化活动渠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活依旧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段,校园生活是学生步入社会生活之前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为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建设准备。可通过成立茶文化交流协会,定期举办“无我茶会”、开展茶艺技能大赛、茶席设计大赛、茶文化主题讲座等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结识友人,拓展交流沟通,初步认识社会,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拘泥于自我,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从而提升自我[5]。结合心理健康周活动以及“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团体沙龙等,茶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和文化交流的媒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认知的主动性,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同时加强人际交流和沟通,将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同中国特有的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富有本土特色的工作方法,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突破自我[6]。

4.2 营造茶文化宣传氛围,提升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例如利用宣传栏、图书馆、宿舍、走道等公共区域设施,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情操,在耳融目染间,利用茶文化的感染力,为学生修根固本提供精神指导。高校要重视茶文化的推广普及,茶道精神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积淀了数千年的发展。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指出,要创新运用新的手段例如新媒体和网路技术,结合传统、突破创新、融合技术、灵活工作,打造具有时代感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吸引力[7]。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更应该积极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结合新媒体方式推广,例如我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积极利用团委“林小团”、系部“林家小院”、学院官微君以及学校LED屏等方式,更大范围的渲染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交流平台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情况,心理健康咨询室可设置茶座,在访谈过程中营造舒适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追踪和反馈。

4.3 构建茶文化师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茶文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许多高校将茶文化相关课程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设置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等通识科目[8]。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无论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亦或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适当的提升茶文化素养,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可组织高校开展茶文化公开课,开展茶事实践活动,参与茶叶加工制作等环节,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茶道基本思维“清、敬、怡、真”,茶文化的魅力在于启迪良知和智慧,在于宁静淡泊、追求真善美[9]。因此利用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巩固,寓教于乐,在心理健康专题辅导中适当引入茶道思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活动和表达、倾诉,在品茗过程中分享心灵感受,以期达到良性循环作用,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开拓的知识体系和精神视野。

5 结语

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丰富知识水平,同时在社交能力培养、礼仪水平提升、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依托茶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思,能够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当前高职林科类院校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艰苦专业面临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探索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新模式,深入挖掘中国优秀茶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并赋予其时代使命,构造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期引导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自我认知,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积极地面对社会挑战。

猜你喜欢
茶文化心理健康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