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2020-12-18 06:35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能力生活

张 卉

(连云港市岗埠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344)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及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局限于教材本身,脱离了实际生活。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大多来自教材,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缺乏多样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对生活化教学缺乏重视,没有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最后,学生受考试压力的影响,往往存在“成绩好就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基于此,学生从未思考过学习地理的原因及作用,也就忽略了对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解,缺乏实践能力。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优势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寓教学于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优势:生活化教学可以借助生活道具、生活游戏、实践作业等形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新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事物相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强化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道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现象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而生活道具的应用更能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索知识。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生活道具,将生活现象同步到地理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地球和地球仪”为例,教师以导入教学知识点的方式,先提出问题:“大家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这时候,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认知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教师在告知地球的形状后,拿出准备好的乒乓球,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教材中的地图,在乒乓球上标明国家、陆地、海洋等信息。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总结并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修改。教师通过乒乓球这一常见的体育用品导入“地球和地球仪”知识,能够很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充满好奇,主动学习。

(二)开展生活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知识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此确保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教师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生活游戏,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自行分组(4人一组),寻找材料,制作板块运动中各大板块的形状,制作完成后,即进行板块拼接比赛,学生凭借自己对板块运动的认知进行拼接。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板块形状、板块运动位置的记忆;课堂比赛方式则可以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拼接比赛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海陆变迁”的模拟游戏,让学生利用拍桌子、移动板块等方式,观察板块运动时各个板块之间的变化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入生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最终是回归生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时间拓展课外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实现知识内化。

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时,教师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自2008 年以来我国哪些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地震?震级分别是多少?最新一次地震是什么时候?学生经过搜索,很容易得出答案:2008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地震8 级,2010 年4 月14 日青海玉树地震7.1 级,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地震7.3级,2019 年10 月12 日广西玉林地震5.2 级。与此同时,教师播放准备好的地震视频或动画,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本身具备的破坏性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新的疑问:“导致地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让学生将地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做出以下回答:“地震和板块构造、火山爆发相关,地震是因为板块碰撞发生的。”时事热点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实现知识内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借助生活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生活化均较强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事物,解决生活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同时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例如,学习“气候”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依据本节课“气候对种植的影响”这一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植物状态、是否容易凋谢。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行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植物生长状态不同的地理因素,并利用所学地理气候知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推导,找出解决办法。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气候影响植被的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化实践作业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利于增强其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硬性灌输”的教学观念,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地理课堂中,实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转归。同时,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并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生活化能力生活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