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克、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分析

2020-12-20 15:12刘学术
关键词:雾化支气管哮喘

刘学术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民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属于儿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此类患儿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咳喘、气促、胸闷及喘息等[1],且好发于夜间及凌晨时段,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米克及可必特行雾化吸入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4月止诊治的84例哮喘患儿,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19,年龄区间处于2~12岁,均值(4.6±1.2)岁。对照组:42例,男女性别比为22/20,年龄区间处于2~11岁,均值(4.5±0.7)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案,包括镇静、抗感染、吸氧及止咳化痰等。具体为给予强的松,5~60 mg/次*d,口服;氨茶碱2 mg/kg+5%葡萄糖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1次。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加用普米克及可必特治疗,普米克2 mL,可必特2.5 mL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行雾化吸入,每日吸入治疗2次。两组持续用药治疗1周。

1.3 评价指标

(1)结合患儿哮喘症状及哮鸣音的改善情况对其疗效予以评估,分为显效:即哮喘症状完全消退,且经听诊患儿哮鸣音完全消失;有效:即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经由听诊患儿哮鸣音有所改善;无效:即未能达到上述标准。(2)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相关症状的消退时间,包括患儿的咳嗽、喘憋及哮鸣音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42例患儿经治疗,其中显效者24例,有效者共计17例,无效者1例,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的42例患儿中显效者13例,有效者共计25例,无效者4例,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P<0.05)。

2.2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各症状的消退时间分别为:咳嗽(5.23±1.04)d,喘憋(2.01±0.13)d,哮鸣音(5.11±0.32)d;对照组患儿为咳嗽(7.59±2.13)d,喘憋(4.10±0.46)d,哮鸣音(7.36±1.03)d,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小儿哮喘多累及患儿支气管及细支气管,通常认为小儿哮喘的诱发因素为吸入变应原以及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等[2],患儿急性发作期内的治疗目标为快速控制其临床症状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换气功能,主要采取扩张支气管以及抗炎等相关治疗措施。其中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均是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一线用药,然而采取口服方案或者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药物用量较大,且容易产生副作用。特别是静脉滴注为有创操作,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普及困难。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其优势在于可实现药物以微小颗粒的气物状形式通过患儿气道而直达其病灶处,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因此可缩短起效时间,可避免相关药物对于患儿非病变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减少给药剂量,因此可缓解对于患儿机体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普米克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对白三烯形成干扰作用,并且可对呼吸道炎性反应形成良好抑制作用,可改善患儿存在的呼吸道高反应性[3]。药物可必特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可实现药物成分尽快直达呼吸道病灶处,同时该药物属于异丙托溴氨及硫酸沙丁胺醇两者的复方制剂,可对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形成抑制作用,同时可改善患儿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的纤毛清除功能,用药后可快速缓解患儿哮喘症状。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以普米克及可必特行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案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治疗中联合应用普米克及可必特行雾化吸入可缩短患儿病程时间,并显著提升疗效。

猜你喜欢
雾化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