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思考

2020-12-21 03:43张穗评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能力

张穗评

【摘要】重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尤其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加强,通过整个教育过程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充分激发出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都比较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管理,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强化沟通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该对各种深度学习方式进行大力探索研究,让学生了解深度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水平都有明显的提升,从而为保证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能力

2016年,中国开始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发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书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进行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尤其是在学科教育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借助于各种深度学习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科教育促进学生尽快成长。语文的核心素养为何物?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实践性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将语文中所学的语言发挥出来,达到语言的有效运用,从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经验和语言品质。

在当下,深度学习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对于深度学习的说法当前有三种。一种是国内的学者何玲和黎加厚的研究,提出深度学习就是通过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后,能够对新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有效的评价,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所学的知识中,还能够与其他的思想进行对接,实现新知识的有效运用,这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二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简称NRC)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充分运用所需知识去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过程,属于情境问题的迁移;三是美国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认为,在当前的21世纪中,深度学习对于适应社会,处理有效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深度学习,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和解决各类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深度学习的基本能力有六个方面,即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在深度学习中,分为三个解决,由浅及深分别是学习方式说、过程说和结果说,不过每个阶段都坚持采用真实的情境开展学习,并鼓励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迁移,从而逐步地将问题进行解决,最后达到高阶段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都比较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管理,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强化沟通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整合联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整合与联系。而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而独立的学习知识,而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方式,让所学的知识能够整合、连贯和通篇,并能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实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从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一)单篇阅读的整体观瞻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理想的风筝》时,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都会让学生来找出关键词,并让学生来理解文中刘老师的性格特点,针对文中的生僻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都会组词、造句,唯独美中不足的是,忽视了让学生对全篇的领悟和理解。特级教师管建刚在开展该文章的教学时,会对该文章的架构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出四个小提纲,即浏览课文,引导学生用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管老师通过“用故事来写人”“四个故事”等小故事来让学生理解“理想的风筝”,提出了诸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自主地通读课文,找出作者写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找出文章中与故事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为何这样写,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多篇阅读的整合联系

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实现不同课文的整合学习,减少单篇学习的弊端,拓宽阅读的思路。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体式的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师在開展教学时,要尽量使用所学的所有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整体开发,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视角和策略更加多元,学生也会更容易掌握文本的基本特点。就教学五下《谈礼貌》来说,可以将四上《说勤奋》和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穿插学习,让知识点融会贯通。通过联系比较的方式来找出共同之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都是通过讲理为目的,即注重摆事实讲道理,选取典型事例论证;都是以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和学习,一是能够将观点的不同形式和效果印出来。所有的这些课文都是通过说理,借助不同的方式来引出观点。二是典型事例的叙述方式不同。《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文章提出的观点都是采用概括性的方式提出,不繁琐;而《谈礼貌》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用礼貌语言”这一观点,采取描述性的语言来开展,让观点更加明确。

(三)不同学科的整合学习

深度学习,能够实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核心教学素养,明确学科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有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在苏教版五下“学和做”《节约用水》课文时,该文章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文字,为此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借助于所学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小知识,来开展语文的实践性学习。通过从网络、书店等渠道来获取不同的水资源现状情况;然后开展调查研究,从不同的家庭中来了解用水量,获得用水量数据,还可以通过自来水厂或根据季节的变化来了解用水需求,并能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细化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合作探究,将收集到的不同数据和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分析,了解如何节约用水,如何做到水的重复利用,甚至可以做成图表来进行数据对比,遇到难点或专业知识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对当前的水资源情况以及如何更好的开展节约用水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整个水资源系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完成调查报告;开展班队活动,通过交流学习,了解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小窍门;向生活延伸,向家人、社区来宣传节约用水的方法及好处,制作公益性质的广告或宣传画。主题学习,通过对上述的环节进行整理、整合,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点,提出假设并进行有效验证,从而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整合联系的深度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思辨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传授,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对知识进行建构,而且必须是学生自己来实现建构。对深度学习方式进行不断研究,可以不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反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转变。想要教好语文,就必须要做到“少教多学”,借助于学生掌握的多种学习方式,设计出更加丰富、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来理解文章的情境,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能力和言语经验。

以整本书阅读来说,教师在制定阅读方法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明确阅读目的。通过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阅读目的;许多阅读属于消遣、娱乐性质,不需要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文章不用深度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更深地理解所读知识;阅读一本书,必须要对书的类型进行明白,了解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样才能选择出合适阅读方式和姿态进行阅读。方法二,学会检视阅读。读书分为精读和略读,在读书之前,可以对一本书进行粗略的阅读,脑海中对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可以通过书名、序言、目录来了解数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书的基本架构;然后选择几个章节进行粗略阅读,了解章节中的重点知识;检视阅读主要就是以粗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可以翻过去,不用刻意去理解。方法三,学习分析阅读。针对与精读书籍,要对书籍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带有批判思维来进行深度阅读,分层次;首先,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阐述,找出书中的重点章节和整体架构,并能够简单介绍书的核心内容,这是深度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提取重要内容,每本书都有难点、重点,这就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慢慢理解性阅读,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并分析自己是否能够回答作者的问题。这是深度阅读的方法;最后,针对书的阅读和理解,能够对书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推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深度阅读的重要标志。通过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其他的知识中,从而提高阅读书籍的能力。

蒯威老师执教《糜鹿》一课,以“学习讲解”串联学习活动:活动一,辨识讲解外形。出示图,让学生识别图中的动物是否是糜鹿,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介绍糜鹿的语句来辨别,与图中的动物进行对照,从而实现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真实性;阅读探究,对课文的运用顺序、重点内容等方式来了解糜鹿的外表特点和生活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就能够让糜鹿的外表和生活习惯讲得更清楚。活动二,对讲解的经历进行梳理。对第5-7节进行自主学习,找出重要的信息内容,重点对糜鹿的传奇经历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并做成相关的表格;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糜鹿的经历进行全面的介绍,在开展讲解前,教师要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讲解,便于他们掌握讲解的先后顺序和技巧,了解哪几段需要精读,哪几段需要几句话带过,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控。活动三,讲解文章开头。本文是说明文,所以作者用了较长的篇幅和描述性的语言来进行介绍,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思考,给糜鹿在文章开头就有更多的神秘感,从而吸引读者。在结构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做好阅读思考的准备,借助于实践知识来对课文进行研究,同时要注意知识的整合、思考和批评,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文章的看法,提高阅读理力和信息素养水平。

三、深度思辨

深度学习就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特征的学习方式,对于开展语文教学来说,需要有较多、较大的改变,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参与度更高,在学习中还会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高阶思维的学习,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洞察力。

《狼和鹿的故事》中,丁老师通过抛出问题和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强化了学生的品质培养。故事中,狼、鹿和森林三者有比较密切和关系,想要对他们的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必须要找出最合理的方式,这也是丁老师在故事开展前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从中找出与丁老师提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并借助于表格来梳理三者的关系;通过反馈交流、画折线图等方式进行图表的对比;结合图表的特点,对故事的经过进行阐述,故事的发展情况可以用表格来进行分析,而同一时期的狼和鹿的数量则用柱状图来表示,等等所有的其他信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和表格等内容来体现和了解。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顺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信息采集、筛选和分析,从而实现学习的思辨。在具体的导思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图表的意思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和对故事的复述,让这堂课能够植入学生的内容,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一个故事,关键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让语文知识从零散到整合,从被动学到主动建构,从肤浅到记忆犹新,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了核心素养,为日后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惠艳.浅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深度学习的培养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7(8).

[2]赖宝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學习探究与实践[J].华夏教师,128(08):32-33.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