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12-21 03:43杨应会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

杨应会

【摘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才能在问题的驱动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中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阅读中使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的精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很少涉及让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问题意识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不敢提问,不会提问,阅读积极性不高。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要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合者,是知识的接受者。一切问题的答案由教师告知,任何课文的意旨由教师分析,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难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支配、控制、主宰学生,应尊重、鼓励、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做好学生好问心理的呵护,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潜能,能愿意主动地将这些问题指出来,和他人分享交流,实现问题的解决,打造平等、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注重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变成他们最信任的心理支撑源,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就随之形成。教师要扮演大孩子角色,和学生亲近与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參与者、共同研究者。在教学时,可通过小组内、同桌间等不同方式的提问来融入学生的问题交流,和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索学习,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提问机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群体,唤醒“沉默的”学生;关注不同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方式的差异,从而促进和谐、理解和交流。

二、在阅读教学中营造民主“土壤”,强化问题意识氛围

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难以启齿自己的无知,要他们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会让他们特别难堪。而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使学生有勇气迎接困难。使他们愿意承认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无知,来获取新的精辟见解。这时教师就要承担起营造民主“土壤”课堂氛围的责任。如: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鼓励学生提问,信任学生的解题能力,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在班级内形成一种积极探讨,大胆质疑的学习氛围就更为重要。只要教师做到积极参与、耐心倾听、容忍错误、善待异议,学生的紧张心理和茫然失措的思维状况就能有效消除。

三、在中段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一)敢问

学生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结合文本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对于“为什么”的提出更为容易,对于世界还处于相对陌生的情况下,小脑袋里面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们要懂得激发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从而乐于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讨论中去,找出对知识的兴趣所在。

(二)会问

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设疑的方法,即以具体的课文为阅读范本,在阅读中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阅读的动力,形成阅读能力。教师在讲述一个阅读故事之后,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留出时间让他们自行思考,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每个学生提问时要点头微笑着聆听,让学生们在提问时有认同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自行去寻找一些解决办法,可以与同学合作,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提问空间,不局限于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制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逐渐培养他们对于提问的自信心。

(三)善问

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面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产生去解答问题的愿望,动用自己已有的全部经验,对结果的原因做出猜想并通过语文阅读学习进行论证。

四、抓好预习环节,在自主探究中解疑

课堂上培养学生质疑习惯、质疑能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主设疑解疑,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让学生通过预习,训练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学习《带刺的朋友》一文,学生在预习时,利用网络、字典、课外资料等各种途径进行了预习。在课外预习中,学生可以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掌握。结合预习以及文本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描述出刺猬偷枣的过程。这样,可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信息的查询,对信息进行处理,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五、给予鼓励与赞赏

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都渴望被肯定,被赏识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们来说,老师们的一句夸奖、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是向前努力的动力源泉。当他们的小问题得到一定的肯定时,便会增加对于自己所做事情的认同。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们要懂得引导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们给予相应的回应和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解疑。

总之,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是实现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发现问题才有体验、自主、创造。教师的教学须从学生的问题开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铭鸿.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探究分析———培养问题意识与加强自主学习[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