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生自主行走的课堂

2020-12-21 19:29李明刚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李明刚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理论,扬州市翠岗中学建构了“锚点”探究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连续的、呈现出一定梯度的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检测反馈、反思归纳、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构建助力学生自主行走的课堂文化。

关键词:“锚点”探究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B-0021-05

一、“锚点”探究教学法的诞生背景

1999年,扬州市翠岗中学建立。作为一所新建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质量提升——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质量哪里来?是加班加点拼时间,还是推行课改拼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1]翠岗中学建校之初,时任校长穆光曙高瞻远瞩,提出“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决胜课堂”的口号,力求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30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启课改新征程

建校之初,让新教师尽快熟悉、适应课堂教学,是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经过慎重思考,学校决定借助于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模式有助于新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守住课堂底线,同时也会使老教师的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于是,“30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要求:课堂上学生30分钟学、15分钟练,突出基础,突出精讲,突出主体,突出归纳,突出训练。其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预习,诊断疑难”—“学习新知,归纳方法”—“巩固训练,反馈纠错”—“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模式的推进促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和学的关系,控制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学、还给学生练,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孕育课改新希望

进入21世纪,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目标从双基目标演变为三维目标。“30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雖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由于受到操作流程的限制,课堂更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对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不够具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够重视。经过充分调研,学校将“30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升级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要系统思考、整体规划,用预习垫高上课起点,以预习反馈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其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展示,诊断疑难”—“合作学习,探究方法”—“自主训练,反馈纠错”—“总结评价,布置作业”。相比“30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自学、合作、探究和评价激励。

3.“锚点”探究教学法开辟课改快车道

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发现学校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特质和学习方式,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不深、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完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报告明确指出,教学过程的变化是,学习过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是从完全依靠教师到基本依靠教师再到相对独立、基本独立直至完全独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准备放手”[2],要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的权利,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学生做到不依赖教师引导、不等待教师讲解,自己决定学习方式、学习节奏,能够自主行走在课堂上。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抛锚式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3]。学校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扎根课堂,积极实践,深入研讨,邀请专家指导,组织名师同课异构,力求深刻领悟课堂教学真谛。经过反复打磨,最终于2012年正式形成“锚点”探究教学法。

二、“锚点”探究教学法的基本意涵

1.关于“锚”

抛锚式教学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这些真实的事件或问题情境就是“锚”。“锚”能够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锚点”探究教学法中的“锚”,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主题、一个课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时,“锚”的呈现方式不一样,需要教师对文本认真加以分析,将“锚”细化到每一节课,并让学生明确地感知到。“锚”一旦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就确定了。

2.关于“锚点”

为了解决“锚”中的问题,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锚”分解成一系列连续的探究活动,这就是“锚点”。“锚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领悟方法。学生可以按照“锚点”的编排顺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灵活选择“锚点”展开学习。在攻克一个个“锚点”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增强自信。

“锚点”的确定和呈现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差异,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锚点”必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准确性,即紧扣课标、教材,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是操作性,即明确学习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自学过程,不能出现空泛的要求或复杂、模棱两可的表述;三是差异性,即有的内容宜于自学,有的内容适于讲解,不能一刀切。

3.关于“锚点”探究教学法

所谓“锚点”探究教学法,是指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进程和接受度,基于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连续的、呈现出一定梯度的探究活动,提供与学习相匹配的“锚点”,引导学生用逐步推演、逻辑统整等研究方式来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机制和方式。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