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2020-12-23 04:32苏炳琴
教师·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改革策略教学现状

苏炳琴

摘 要:为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等层面,深入剖析了高职语文教学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从高职语文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建设、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深入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了职业教育的首位,先后出现了双元制、项目导入式、学徒制等新型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的出现,使得能体现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而具有实用性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却渐渐被边缘化、被忽视,表现为学时减少,门类单一,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安排,教学内容陈旧、模式不新、手段单一,现状堪忧。鉴于此,积极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原有语文基础普遍薄弱

高职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单独招生及中职升学,高中阶段的语文基础没有打牢,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都较欠缺;中职生更是受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及企业用工的影响,把精力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对语文及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把及格定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同时不按时完成作业,在教师催交时就胡乱抄袭,应付了事。陈旧的教学内容也使学生毫无兴趣,提不起精神。这些都导致语文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语文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一些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抑制了语文教学有效性能的发挥,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

高职语文是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基础课程,它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明确了语文课学习的目标,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然而大部分学生入高职的学习动机只为得到一纸文凭,以闯过用人单位对文凭的要求这一关,因此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学习语文时也是得过且过,对教师喋喋不休的教诲置之不理。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

(三)教学目标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学生技能的熟练与水平的高低特别受到关注,尤其是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调查发现,有些院校甚至还要求语文课要紧紧围绕专业开展,根据专业技能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并提出“以赛代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就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就直接造成了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受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的制约。

另外,近些年,随着中职院校的升格,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多,高职院校之间不仅存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水平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的竞争,还存在关乎高职院校生存的招生竞争。学校就业率高,就业岗位好,企业口碑佳,自然在招生中能够博得考生及家长的青睐。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左右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走向,导致高职语文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目标也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本着公共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原则,在内容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哪些知识模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几乎不可能被纳入教学范畴了;加之学时减少,就使得本具有连贯性的语文知识变得支离破碎,教学活动本身的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就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遭到忽视,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所以说,教学目标受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制约,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语文教学定位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误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再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全面提高素质,且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性质定位仍旧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甚至移除了语文课程,部分院校还把它定为选修课。把技能技术的培养放在首位,这无可厚非,但要清楚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等于斩断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翅膀,培养的也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五)教学内容陈旧枯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无论是资金、师资力量,还是学时占比都有较大增加,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挤压,有的院校甚至超过十年没有招聘过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语文教师,有的院校语文教学课时被缩减到了30学时。如此一来,语文课就渐渐变成了内容单一的应用文写作、沟通与表达、口才与写作等,而且更新缓慢,短时间内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多样性、实践性、创新性等都难以得到体现,只剩下枯燥的知识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六)教学方法不新,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用得准而精,这样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直是陈旧滞后的,学校的忽视、学生的厌学、学时少等使得教师情绪低落、内在潜力也难以得到激发;以讲授为主外加PPT课件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难以满足学生将来再学习、再就业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研究的积极性。

三、改革对策

(一)加深学生对高职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语文是高职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具有思想性的特点,而且是学生学习、实践、沟通交流及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需要,学好语文不仅是高职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一种需要,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这些,学生自然就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也会得到有效扭转,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师资力量薄弱会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遇到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会教的教师,学生自然就能轻松抓住重点难点,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好师傅才能带出好徒弟,由此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要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多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教学研讨会,到办学经验丰富的骨干院校去学习,去开阔视野。另外,可以请职教专家到校开展讲座、进行指导,传授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摒弃。“教学不仅要有教师的知识传输,也要有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的“导”,学生的“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素质教育的需要及语文学科的特点,高职院校应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彻底改变过去目标模糊、不分主次一把抓的教学模式,探索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表达应包括口语和书面两个方面,即语文学科所承载的“说”和“写”;教师要坚持应用“以听读为基础、说写为目标,先说后写,说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教学,强化对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同时还要切实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校园文化活动、导购、公益宣传、社会调查等。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拓展思路,也会让他们深深爱上语文。语文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方法恰当 ,并与内容密切关联,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与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如超星、尔雅、钉钉、课堂雨、视频、动画等。适时恰当地使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高职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师也应当将创新作为自己教学的宗旨和灵魂,不断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活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结语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现状不容乐观,诸多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职办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高职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想将高职办学推向深入,就要对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架构等进行深入改革。

參考文献:

[1]王 燕.对高职语文课程转型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55-156.

[2]李霞芬.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19-220.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改革策略教学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