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0-12-23 05:45李倩
新一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考教育

李倩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典型的隔代教育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思考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隔代教育。

从对我校400多名农村学生的调查来看,存在隔代教育的有200多人,占总数的一半。隔代教育中大约75%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顾,25%的孩子由外祖父母照顾,68%的長辈年龄在60岁以上,18%的长辈接受过初中教育,60%的长辈接受过小学教育,还有一部分长辈从未接受过教育。由此可见,存在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背景的家庭中,长辈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过低。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典型的隔代教育心理问题。

第一,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

(1)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以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

(2)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

(3)自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缺少知心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有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地严重。

(4)孤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由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1)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待人接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

(2)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为人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爱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3)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再由心理问题转化为生理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的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进行必要的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性格,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4)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抚养,父母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儿童的兜里经常装有数量不少的零花钱,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

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第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心和呵护。同时,负责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第二,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一是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二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地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小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周德尧主编.亲子教育案例选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思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