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方式,提课堂效率

2020-12-28 01:53戴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新课标小学数学

戴戌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授给小学生知识,而且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起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使小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从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入手,意识到课堂才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小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素养才会同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才算是真正的教学成功,才能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地.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生潜意识里抵触数学课程的学习,甚至很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小组合作的开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使小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不一样的全新体验,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课程的教学.总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且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在情境教学中,小学生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主学习知识;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吸引力较大,可激发出他们的潜力,使得教学的难度同步降低.因此,运用多种策略展开数学教学,可有效降低难度,促使小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在讲述数学知识的同时,鼓励小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以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小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数学思维也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学生经常感觉到数学知识枯燥无味,而且觉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学习的兴致不高,甚至潜意识里抵触数学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这部分知识时,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接触到的都是百以下的数字,很少会用到千、万这样的计量单位.为此教师就可创设如下情境:想一想家里都有哪些电器呢?比如说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这些电器的定价是多少呢?很多小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过,他们会很好奇,教师就可鼓励小学生在逛超市的时候了解一下价格到底是多少.此外,家里的电表读数和水表读数又分别是多少呢?这都能使小学生意识到万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使他们对数字有更清晰的认识.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之一,能使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能提升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他们经常会走神,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这样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精心设计各种问题,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注意力更集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了解现实情境中负数产生的背景,知道正数和负数的正确读写方法,从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就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如下问题:冬天的时候,上海的学生说我们这边的温度是3 ℃,山东的学生说我们这边的温度也是3 ℃,虽然大家都是3 ℃,但为什么上海要比山东暖和呢?小学生会意识到上海是零上3 ℃,山东则是零下3 ℃,为了不混淆,如何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呢?小学生自然会想到负数的运用.同理,教师还可提问小学生:张阿姨三月份做生意赚了5000元,但是四月份的时候赔了2000元,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她记账呢?小学生也能想到正负数的运用,而且能进一步理解在特定情境下,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相反的意义.

总之,课堂提问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做到随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巧用多媒体设备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小学生年龄尚小,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样教師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形象逼真的图画来丰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借助视频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等,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新课标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步骤.

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的片段:吃饭的时候妈妈要图图去洗手,图图很不情愿地拧开了水龙头;图图和爸爸一起出去的时候,坐电梯的时候总是不安分,东瞅瞅西瞧瞧的;而且他还喜欢转各种转盘和动手剪窗花……这里面都涉及了哪些与平移、旋转和对称等有关的知识呢?由于小学生都对该动画片比较熟悉,在观看的时候,会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也能使他们对平移、旋转等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提升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小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善于借助多媒体的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借助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不仅有助于充分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协作,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可促使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促使小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时,如何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和侧面积等进行求解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促使他们以小组的形式给圆柱的侧面包上包装纸,并探究一下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将包装纸剪开以后,小学生会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实际上是长方形,那么应该如何求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呢?通过小组合作,小学生能自主探究得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等的求解公式,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可实现小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思考数学问题,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5.融入生活化元素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化的事物以数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表示出来,进而促使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几、几分之一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小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过生日的时候要切蛋糕,如果是8个人吃,应该如何平均分呢?每个人能分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通过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可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如有小学生表示自己和小红同学关系比较好,分蛋糕的时候想给她1/2,小明同学吃的比较多,想给他1/3,那么到底是1/2大还是1/3大呢?此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相互讨论,并鼓励他们借助蛋糕模型切一下,以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对分数部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融入生活化元素,可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挖掘出他们的潜力,最终可使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6.设计课堂游戏

通过设计游戏环节可以让小学生边玩边学,促使他们在玩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游戏,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可能结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设计摸球游戏,即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里装有6个黄球,问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引导小学生用不可能来描述事件.那么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由于全是黄球,因此一定能摸到黄球.而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球形等多种图形的积木,并组织搭积木的游戏,对搭得高且漂亮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等,以促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教学效率更高.

总之,借助课堂游戏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愉快地学习,同时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勇气和胆量,最终可促进他们的全面化发展.

7.组织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组织的活动,可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可通过实践活动改变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将知识拓展到课外、校外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行、列的含义,并初步理解数对,以体会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组织实践活动,如:过段时间学校就要召开家长会了,家长并不知道学生在班级中的座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通过实践探究,小学生会发现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是最清晰易懂的.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操场上站队,告诉他们到底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若规定最左边的一列为第一列,最前面的一行为第一行,对于能在站队中快速说出自己位置的小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可促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致更高.

总之,实践活动的组织,满足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可促使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很多因素有關,例如教师的讲课方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全班学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尽可能地采取适合所有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大家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朝着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垠.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A版,2020(18):139-140.

[2]李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资讯,2020,18(13):83-84.

[3]陆永红.探究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8):72.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新课标小学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