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集聚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青岛莱西市为例

2021-01-02 11:09范雪梅封春艳高洪涛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莱西市莱西县域

范雪梅,封春艳,高洪涛

(中共莱西市委党校 a.教务处;b.理论部,山东 青岛 266600)

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既包括城镇经济,也包括农村经济,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有机统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并在新发展格局下承担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根据发展经济学,一个区域内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产业形成集聚后,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推进县域经济产业集聚的现实意义

产业集聚本质上是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经济动因包括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从近年来的研究来看,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内大规模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形式。[1]专业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家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条件,它所带来的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产业集聚区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优势、资源集聚效应、产业优化升级、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机理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3]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两者内部要素之间的冲突解决的过程,这些不同要素的冲突构成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的不同模式。[4]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县域单位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加快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同时根据本地基础、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重点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聚集程度,拉长产业链条,增加集聚增长效应。

二、莱西市产业集聚发展情况

莱西市为青岛代管的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心位置,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与邻近的平度市、即墨区一起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综合试验区济青片区。莱西市2019年底土地面积1568.22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72.01万人,2020年GDP达到551.8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8.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9.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3.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5∶36.1∶51.4。以莱西为例分析县域经济的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制造业

莱西市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2015年以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莱西把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集聚发展水平,依托区域内部分规模企业,先后推动建立了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橡胶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石墨新材料集聚区。2020年《莱西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农副食品加工、石墨新材料、通用航空、绿色建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区。

目前莱西市制造业集聚区主要有:南部姜山新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总规划42.6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北部南墅镇为核心的石墨新材料集聚区,石墨烯产业化制备项目试车成功,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石墨烯浆料生产基地,集聚了石墨新材料企业19家。西部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已被确认为省级产业集聚区,被青岛市认定为重点产业集聚区,主要有青岛万福集团、青岛九联集团、青岛雀巢、德州扒鸡及国内最大的羊奶粉加工项目宜品乳业等。目前莱西拥有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占莱西工业企业总数的16.2%,实现产值占莱西市工业总产值的46.7%。

(二)农业

莱西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传统农业大县,201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聚链条初具规模,肉蛋奶总产稳居全省县级第一,鸡肉产品、花生产品出口占全国1/4多,特色水果产量占青岛市接近四成。2020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开展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莱西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目前莱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8万亩,规划总投资4.17亿元,努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莱西市现代农业产业集聚有四个特点。一是优势主导产业较为突出,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牧,形成了北部大棚瓜果、南部设施蔬菜、岭地优质果品、低地专用粮食、出口花生五大种植业构成的特色布局,区域化规模特色彰显。二是农业机械使用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大田机耕和机收水平分别为99.5%和88.4%,全程托管或部分托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与12处镇(街道)成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统防统治、农机、信息、流通、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近几年来莱西培育形成了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居全省县级第一,80%的农户已被纳入到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中,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四是现代农业为农民提供了较大的增收空间。根据莱西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莱西已发展了设施栽培草莓3500余亩,近几年亩均纯收入一直在3万元以上;设施栽培葡萄2.4万亩,亩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高温大棚栽培葡萄的亩纯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设施栽培油桃0.7万亩,亩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设施栽培甜瓜2万余亩,亩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套袋种植秋月梨2万余亩,亩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大田种植黄金梨、晚熟秋桃、套袋葡萄等7万亩左右,亩纯收入一般也在1万元以上。因为气候适宜、农户种植技术较高,莱西的优质水果基本供应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三、莱西市产业集聚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增长效应不明显

2015年,莱西市GDP为526.02亿元,2020年则为551.87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0.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第二产业增加值反而萎缩,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2%,具见表1。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建筑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从2015年的13.79%上升到2020年的35.69%。建筑业增加值的比重越来越高,说明第二产业对建筑业的依赖越来越重,而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橡胶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石墨新材料集聚区等尚未体现出明显的集聚增长效应。建筑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攀升的背后是房地产业的繁荣,这也是莱西第三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的原因。同时可以看出,莱西近几年第一产业一直保持了平稳增长,一产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5年的12.05%增加到2020年的12.49%,说明农业具有了初步的集聚增长效应。

(二)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根据莱西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2020年全市食品加工产业完成产值200.3亿元,机械制造产业完成产值27.9亿元,橡胶化工产业完成产值56.6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完成产值45.3亿元,四类传统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6%;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5.8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4.4亿元,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20.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4.5亿元,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2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1亿元,新兴产业仅占工业产值比重的23.7%。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规上企业较少,没有形成规模。新兴产业技术领先度不够,市场竞争力表现不佳,新能源汽车产业2017年投产当年实现了7.9万辆产量,到2020年仅实现了0.62万辆产量。

(三)龙头企业培育不足,带动作用不强

莱西有万福集团、九联集团、青岛雀巢、耐克森等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8年为279户,2019年为270户,龙头企业培育不足,至今没有一户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近几年,青岛海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带动作用发挥较好,带动了几十家小型医用辅料和防护用品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使姜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规模日趋明显。

(四)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后续发展乏力,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不足

近几年,莱西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较好,设施栽培葡萄、油桃、甜瓜、大梨等优质农产品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尚未培育出知名度较高的农业品牌,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现代农业也面临后继乏人的隐忧,从业人员大多在50岁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很少。高资本投入、较低依赖劳动力的智慧农业微乎其微。

四、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县域经济产业集聚的路径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5],城镇化率年均提升约1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较高素质人才向大中城市转移,县域经济中的人力资本积累难度逐年加大。一些地方的县域经济中房地产相关产业比重越来越大,而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处于弱势地位,产业档次、技术水平、市场和人力资本条件都比较低下,尤其是在转向高质量发展后,依赖投资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越来越难以为继。招商引资存在贪大求洋的现象,地方为了培育龙头企业,往往以相当优惠的条件引进企业,反而制约了本地小微企业的发展。县域经济中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突出,存在产业体系中上下游企业配套配合不够、产业链条不强不全等问题。县域主导产业缺乏科学规划,优势产业意识薄弱。基于此,推进县域经济产业集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基于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县域资源不仅有要素资源,也有市场资源、区位资源等,要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莱西市北部的碳材料工业园即是在充分利用好石墨加工这一传统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立足本地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形成了牛奶加工、肉鸡加工、猪肉加工、蔬菜加工贮销、果品加工、花生加工六大产业链条。要聚焦县域比较优势发展产业集聚,延长特色产业链条,围绕优势产业链强化就近配套功能,提升龙头企业的延伸配套性,提高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力。

(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乡融合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要通过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贷款、争取财政贴息或向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集聚区在招商市场中的竞争实力。要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县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推进县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培育县域新业态,发展富民产业。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能够直接促进区域内众多的小微企业成长。要改善县域营商环境,培育小微企业产生和成长的土壤。大小企业都应享有公平经营的市场环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能贪大求洋,更应善待本地小微企业,要制定可行政策激励农村自主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创造条件鼓励有识之士、社会乡贤回乡创业,支持他们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随着双招双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观政策的落实,不少地方都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和本地优势的新产业集聚形态。

(四)强化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和创新能力建设机制

人才和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各类企业引进人才、增加人才储备、应用新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要支持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建设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等行业技术平台和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增强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当然,县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中心城市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地方一方面要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推进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向县域的转移,另一方面也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县域经济发展实绩的考核运用。

猜你喜欢
莱西市莱西县域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魔法棒”与“通行证”
——读《灵犬莱西》有感
莱西市重点水库水质污染现状评价及生态化改善对策研究
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研究
莱西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莱西以招商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公益诉讼莱西市水利局被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