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口头海洋民俗文化的价值及其保护策略
——以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为例

2021-01-02 11:09宫爱玲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鲅鱼民间故事民俗文化

宫爱玲

(山东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

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既是青岛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包含物质性海洋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性海洋民俗文化;按照民俗学分类,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可分为三大类:海洋风俗民俗文化、海洋物质民俗文化、口头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风俗民俗以海洋民间信仰和海洋庙会节庆为代表,海洋物质民俗以海洋传统民居和海洋特色饮食为代表,海洋口头民俗以海洋民间故事为代表。

青岛海洋民俗文化是青岛地域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和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产业开发价值。本文拟以青岛口头海洋民俗文化中的海洋民间故事为例,探究其价值及保护策略。

一、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的思想价值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价值,体现为:对坚贞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赞美、对人民不畏强暴的歌颂与赞美、对民间传统美德的歌颂与赞美、对真善美人情人性的歌颂与赞美。

(一)对坚贞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赞美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永恒的文学母题,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也讲述了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或发生在人类之间,或发生在人鱼之间,或发生在人龙之间,不管爱情的双方是否同类,他们的爱情都因真挚而感人,都因坚贞而伟大,如《鲍女和渔郎》中的鲍鱼女和打渔郎于娃、《螺姑》中的海螺姑娘与打渔郎于童、《琴岛》中的渔哥和琴妹。这些爱情故事既有对有情人克服重重困难终成眷属的真诚赞美,也有对有情人生离死别悲剧结局的深切同情。悲剧爱情故事的模式多为:有情人为强恶势力残害却不畏强暴,双双化石或化物,生死不渝,坚贞不屈,如《琴岛》中的渔哥和琴妹原本相亲相爱,却因海中鲨鱼怪垂涎琴妹美色,抓走渔哥,百般折磨,逼其就范,夫妻二人誓死不从,最终渔哥死于大海,琴妹化作海鸥,扔下古琴,镇住鲨鱼怪,保住了村庄。

(二)对人民不畏强暴的歌颂与赞美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讲述了不少弱者不畏强暴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故事,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屈服。虽然其结果往往是弱者最终抵抗不了邪恶势力的强权,或双双牺牲,或化为石头,或同归于尽,然而其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却感天动地,正如那无头英雄刑天,虽失头颅,仍顽强战斗。此类故事歌颂了人类反抗强暴的智慧与勇气。较有代表的如《石老人和车姑岛》,故事中的车姑与父亲车老汉相依为命,却因美貌被龙王三太子看中,三太子求亲不成继而骗亲,导致车姑父女悲惨死去,父女二人死后仍牵挂村庄不忘乡亲,变成陌生人,回到家乡,教乡亲们出海打渔的方法和本领,之后双双化为巨石,为出海乡亲指引船行方向。这个神奇的故事震撼读者的除了奇特的想象力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还有车姑父女绝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从三太子开始求亲遭到车姑坚决反对,到见女儿被骗进大海车老汉宁死也要战斗的举动,都颇具上古神话中刑天舞干戚的反抗精神和战斗精神,也正是这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才有了打死三太子、龙王认罪的结局。这些神奇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宝贵精神。

(三)对民间传统美德的歌颂与赞美

作为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在思想上突出的特点便是弘扬传统美德,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赞美勤劳、善良、孝敬等传统美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歌颂真善美的传统美德。民间故事总体来看是向善、向美、向真,歌颂美丽善良的人,极力让这些美丽善良的人得到好报,譬如很多海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美的,或是外貌美、形体美,或是心灵美、道德美。外貌美主要体现在女性主人公身上,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当中,女子大都是年轻俊俏、聪明善良,如《鲍女和渔郎》中的鲍女长得“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那红扑扑的脸蛋儿,活像顶着露水珠儿初开的红莲花,那对出奇的大眼睛,亮闪闪的,好像会说话,那白净净的腿和胳膊儿,就像那才出水的藕,更叫人喜爱的是,她那娇滴滴的声音,说起话来,好像是玉杯碰在金盅子上,说怎么好听,就怎么好听。”[1]54这些美丽的女子不仅外貌美,心灵也很美,如车姑不仅貌美如花,遭遇抢亲时,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她的精神和心灵也是美的化身。概而言之,这些女性体现了人性美的极致。男性主人公则主要体现为内在心灵美和道德美,譬如勤劳、善良、孝敬等,如《鲍女和渔郎》中的打渔郎于娃虽然孤苦贫穷,却拥有美德,他勤劳善良,每天早出晚归,下地劳作,对待乡亲邻里彬彬有礼,也正因此,得到了美丽的鲍鱼女为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表达了善恶有报、惩恶扬善的民间传统伦理道德。善恶有报主要体现在动物报恩故事中。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当中,有难以计数的动物报恩故事,其故事模式大都是善良的人类救下一只受伤的、濒死的被恶者强者欺负的小动物,小动物实则是龙女、龙子或者其他神灵,被救后的龙女、龙子或其他神灵通过给予财物、以身相许等形式予以报恩。这类故事往往教人多行善事,勿做坏事。行善者得到巨额财富或如花美人,作恶者被雷劈死或变为石头。

3.体现了劝孝的传统伦理道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美德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体现地尤为突出,譬如《崂山人为什么年年春天给老人送鲅鱼》中,小伍为了让卧病在床的老人吃上鲅鱼,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海中捕鱼。以鲅鱼孝敬老人形成了青岛地区独特的鲅鱼礼,体现了青岛地区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在其他故事中,则通过“行孝得好报、不孝得恶报”来教导人们及时行孝。

(四)对真善美人情人性的歌颂与赞美

读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会读到很多亲人之间如父女相依为命、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石老人和车姑岛》中的车姑和父亲相依为命,不幸被龙王三太子抢走,父亲奋勇抗争,和女儿最后都变为石头;《石老人和美人礁》中,眼见女儿海花被龟丞相和海龙王抢走,石老人因为疼爱女儿却无法施救,心脏竟然破胸而出,急急地追赶女儿去了。海花被抢进龙宫,誓死不从,大闹龙宫,最后和父亲双双化为礁石。此类故事歌颂了人间美好感人的亲情。

另外,青岛海洋民间故事还歌颂了人间大爱,这主要表现在对可怜孤苦遇难之人的悲悯与救助。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的很多主人公是孤儿、继女等孤苦之人,但这些可怜的孤苦之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却常遇柳暗花明之情形,或者获得美好爱情,或者获得温暖母爱,或者获得宝贵财富。孤苦男子穷困失意之时,常因行善事或拥有美德而得到巨额财富或收获仙女的爱情;孤儿继女得到的往往是人间宝贵的亲情,如《蛇娘娘》中的三儿遭遇婶婶的虐待和抛弃,却意外得到大慈大悲的蛇娘娘的救助,蛇娘娘赐予他无尽的财富,三儿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蛤蜊娘》中的小女孩被继母抛弃在海边,危难之际得到蛤蜊娘的救护。此类故事常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间温暖和世间大爱。蛤蜊娘虽只是蛤蜊化身,但却拥有菩萨般拯救众生的慈悲心肠。除了蛤蜊娘,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海神娘娘护佑百姓的故事,如《正月二十一祭海神娘娘的来历》中的海神娘娘在渔民打渔迷路或遇到海难时,便会现身,拯救渔民脱离险境。

二、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的艺术价值

作为民间口头文学艺术,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具有璀璨珍贵的艺术价值,体现出神奇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故事运用了正宗纯粹的青岛方言,具有珍贵的方言学价值。

(一)神奇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表现为奇诡云谲的想象力,首先体现在弱者面对强暴英勇无畏进行反抗的故事中,这类故事体现出神奇动人的想象力。比如《石老人和车姑岛》中的车老汉看到女儿车姑被龙王三太子骗婚到了海中,气急交加,却又无能为力,竟然将心脏从体内喷出。在此,似乎只有以此奇特的想象力才足以表现车老汉反抗龙王三太子抢走女儿时因为绝望而迸发出撼人心魄的爆发力。

浪漫主义色彩还体现在故事中主人公神奇的出生。众所周知,神奇的出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文化现象,古代帝王的出生大都是神奇的出生,如商祖先契、周族始祖后稷、汉高祖刘邦的出生都非常神奇;还有神话人物的出生也非常神奇,譬如哪吒是母亲怀胎三年之久才出生的,孟姜女出生于葫芦。神奇的出生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也较为常见,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青岛地区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中的老李刚出生的时候被误认为是小男孩,而他实则是皮肤黝黑、长着尾巴的小黑龙。小黑龙被他父亲视为妖孽,一剑劈去,将其尾巴劈掉一块,因此得名“秃尾巴老李”。至于小黑的母亲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的身份,或是龙宫公主,或是海边女子。

另外,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还写到了诸多神奇的宝贝,如《石老人和美人礁》中的避风帽、避火衫、避水靴。避风帽可避开能推到泰山的狂风,避火衫则纵有万丈烈火烧不烂,避水靴则令人漂洋过海快如风。这些神奇的宝贝体现了劳动人民非凡而奇特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二)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经典文学形象

古今中外的文学为人类社会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如中国文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李逵、曹操、阿Q等,外国文学史中的堂吉诃德、格里高利、维特、茶花女等,与此同时,民间文学也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经典人物形象,如许仙、白娘子、梁山伯、祝英台等,构成了独特的文学形象谱系。具体到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同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神奇形象,如蛤蜊娘、海龙王、鲍鱼女、加吉鱼媳妇等。作为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海洋生物,它们形象奇特,性格鲜明,如凶恶怪异的海夜叉、欺男霸女的龙王三太子、蛮横无理的鲨鱼怪、多情多义的小龙女、普渡众生的海神娘娘、仁爱博爱的蛤蜊娘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独特的文学价值。这些海洋文学形象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仁爱善良系列形象。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既有魔法无边的神仙人物,如普渡众生的海神娘娘、舍身为民的葫芦女、救助孤女的蛤蜊娘和拯救孤儿的蛇娘娘,也有善良正直的凡间百姓,如为民除害并忠于爱情的琴妹渔哥、父女情深的车姑父女、伶牙俐齿的巧媳妇等。

第二类,残暴邪恶系列形象。青岛民间故事还塑造了各种残害百姓的暴君昏王和妖魔鬼怪形象,如纵子行凶的海龙王、强抢民女的鲨鱼怪、助纣为虐的龟丞相、胡作非为的海夜叉等,他们外表丑怪骇人,性情残暴不仁,祸害百姓,为害一方,最后大都落的个不得好死的下场。这些海洋鬼怪体现了沿海地区百姓对既能养育他们又给带来灾难的大海的敬畏和恐惧。

上述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构造了青岛民间文学独特的人物形象长廊,为青岛文学和民间文学贡献了经典的文学形象。

(三)青岛方言的宝库:海洋民间故事的方言学价值

民间故事是以方言为媒介进行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学形式,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处处可见正宗的青岛方言土语,这些方言土语镶嵌其中,令故事文本显得古典雅致。青岛本地读者在阅读民间故事时常发出会心之微笑,如遇多年知心老友般亲切,譬如:

“宫里宫外的营生样样会做,所有的水族没有一个不喜爱她的。”[1]55在青岛方言里,“营生”是活计的意思。

“刘三锅腰好事没办成,倒被大牛推到在大门外的石板上,碰了个鼻青脸肿满头大‘磨固’。”[1]42在青岛方言中,“锅腰”是罗锅的意思,“磨固”是疙瘩的意思。

“秦始皇游山逛水逛恣了”[2]63,在青岛方言中,“恣”是高兴的意思。

“老头说:你为俺耽误了一头晌,不吃饭就走,俺心里能好受吗?”中的“一头晌”是“一上午”的意思。[2]95-97

诸如此类的青岛方言在青岛民间故事当中比比皆是,民间故事堪称青岛方言的活字典和活宝库。

除了青岛方言土语的使用,还有俗语谚语的使用。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生动有趣的俗语谚语几乎处处可见,这些俗语谚语像精致的珍珠一样镶嵌在以青岛方言讲述的民间故事当中,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故事的生动性。譬如:

俗话说:渔家见了鱼,老婆孩子都不顾。[1]60

有道是:龙王的闺女还会凫水,渔家的小子会驶船。[1]160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人。[1]182

有道是:吃泡狗屎不要紧——那滋味不对。[1]9

这些俗语谚语既有汉语的通用用语,也有青岛方言的独特用语,通过这些语句和案例,读者能够体会青岛方言的特点和魅力。因此,从方言学角度看,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方言学价值。

三、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的科普价值

阅读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会接触到生动有趣的海洋世界,单看各种各样的海洋鱼类便不计其数。对于青岛本地读者而言,海鱼是非常熟悉的海洋朋友,甚至是餐桌常客;对于内陆地区读者而言,遭遇形形色色的海洋鱼类便仿佛置身海底世界,令人目不暇接、不胜神往。青岛海洋民间故事讲述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故事,以及青岛海岛和民俗风情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科普价值。

(一)关于海洋鱼类为代表的海洋动物的故事

进入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充任主角的海洋动物有:蛤蜊、鳝鱼、鲍鱼、加吉鱼、黑鱼、鳗鱼、八带鱼、海龟、海虾、海蟹、鲨鱼、刀鱼、红头鱼、黄花鱼、鲈巴鱼等,这些海洋生物故事在演绎精彩故事时,较好地突显了它们的生物特征,譬如《鳝鱼》讲述了小长虫从陆地上到定居海洋的故事,因为心地善良而被称为鳝鱼。除此之外,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还有很多介绍海洋动物习性的类科普故事,譬如《蟹子为什么横着走》《虾蟹为何一煮就红》《鱼死后为什么不闭眼》等,都以有趣的故事解释了鱼虾蟹的生物习性,让读者既了解了它们的生物特点,也读到了有趣的故事。

(二)关于海洋植物的故事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涉及到的海洋植物有:海带、海莲花、海葵花、石花菜等,这些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同样拥有神奇而美丽的民间故事,譬如《石花菜》讲述了石花菜的由来。石花菜竟然是由美丽的龙女来到人间海边玩耍时栽种,渔民将这些海花菜制作成凉粉,佐以调料,做成美味佳肴;《海带》则讲述了青岛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食海带的来历,海带是龙女到崂山观光玩耍留下的裙带,龙女因贪恋崂山美景,自身化作耐冬树定居崂山,她的裙带也变成了海带。

(三)关于海龙王家族的海洋神话人物故事

海龙王家族的故事在海洋神话人物故事中最具代表性,数量最多;海龙王家族的故事又以龙王和龙女的故事最多,其次是龙子和龙母的故事。龙王的故事多涉及龙王的出世、来历等有趣的故事,龙女的故事多为和凡间男子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美丽善良、忠于爱情的女子形象。除了龙王,还有海怪、海夜叉等人物形象,他们都长相丑陋怪异,引人遐想。

(四)关于海岛由来的故事

此类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涉及的岛屿有麦岛、栲栳岛、驼篓岛、燕儿岛、田横岛、徐福岛、狮子岛、千里岛、兔儿岛、斋堂岛、琴岛、坨子岛、沐官岛、车姑岛、姑姑岛、女儿岛等,通过这些传说,读者既可阅读神奇的海岛故事,更可了解青岛作为海岛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知晓青岛的知名景观和人文历史。

四、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的民俗学价值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在青岛海洋风俗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海洋民俗的故事,如《崂山人为什么年年春天给老人送鲅鱼》《为什么渔家出海先祭女海神》等,通过有趣的故事介绍了青岛的民俗文化。《崂山人为什么年年春天给老人送鲅鱼》中的鲅鱼故事与青岛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可称之为鲅鱼文化,鲅鱼文化包含“鲅鱼礼”。“鲅鱼礼”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密切相关。《青岛人为什么要给老丈人送鲅鱼》讲述了青岛鲅鱼名字的由来和鲅鱼礼民俗的由来,这是一个感人的孝老故事。故事中的小伍在老岳母病危想吃鲅鱼时,冒着生命危险下海捕鱼,在成功捕鱼后老人却咽下最后一口气,至死都没吃上这口鲅鱼,让小伍夫妻深感遗憾。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孝敬老人要及早,老人能吃则吃,不要留下遗憾。从此以后,每到春天鲅鱼收获季节,青岛女婿们都要为老丈人挑选新鲜肥美的鲅鱼,以尽孝心,逐渐形成了青岛地区年年春天给老人送鲅鱼的鲅鱼礼。[1]467-468鲅鱼礼既是风俗,也是孝道。鲅鱼礼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儿孙给长辈送鲅鱼;其二,长辈邀请儿孙吃鲅鱼。鲅鱼礼不仅体现了儿孙对老人的孝敬,也体现了长辈对儿孙的关爱,维系着亲密的家庭伦理关系。作为传统孝文化的重要代表,“鲅鱼礼”是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海洋民俗文化遗产。

(二)青岛海洋信仰也具有重要民俗学价值

青岛地区的海洋信仰较为丰富,主要包含海神信仰、妈祖信仰(又称天后)、龙王信仰、鱼骨信仰。在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海神娘娘和灵山老母的故事,如《正月十六祭观音老母的来历》《正月二十一祭海神娘娘的来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祭天后的来历》等,这些故事既折射出青岛人民的民间信仰,也寄托了劳动人民对幸福、平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如《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祭天后的来历》讲述了海神娘娘的由来和她对青岛渔民的护佑。龙王信仰也是青岛地区的海洋信仰之一,作为百姓心目中负责降雨的海神,龙王神秘而神圣。在田横祭海、琅琊祭海等大型祭海仪式上,人们都要隆重请出龙王塑像;在青岛龙山、琅琊台、崂山等地都建有龙王庙,供渔民祭拜祈祷。鱼骨信仰在青岛地区也有,在中国版灰姑娘的故事《叶限》中,鱼骨是神奇的宝贝,它帮助孤苦无依的小姑娘叶限参加舞会获得命运的转机而成为皇后。青岛地区鱼骨信仰的形成,是“先辈在近海打到一条大鱼,鱼的庞大是经验老道的渔民们都从没见过的,所以当地渔民把鱼骨供奉进庙里,同样视为神灵。”[3]

五、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及路径

青岛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科普价值,同时面临著作绝版、资料匮乏等严峻现实问题,应大力开展保护、传承与开发。

(一)加大海洋民间故事著作的保护与出版

目前青岛市关于青岛民间故事和海洋民间故事的著作数量不多,且多已绝版,在市面上很少找到,目前笔者查到的关于青岛市民间文学的图书约为十本左右,数量非常少。青岛市各大辖区虽有相关的民间故事,但也多已绝版,仅存的也多较为破烂,在古旧书市场有少数流传。长此以往,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鉴于此,建议青岛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化管理部门对此类图书进行重新编辑出版,制作成数字图书和电子图书,永久保存;也可从中选择精彩的故事,进行印刷宣传,制作成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的课外读本,让更多青岛地区的中小学生了解家乡青岛、热爱家乡青岛。

(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开发海洋文创产品

青岛海洋民间故事讲述了生动有趣的海洋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都为青岛海洋文化产业提供绝佳的故事和素材,青岛的文创企业可据此开发大量的海洋文创产品,譬如蛤蜊娘、鲍鱼女、海螺姑娘、莲花媳妇、加吉鱼媳妇、蛇娘娘等,而每一款都可以研发出大量的衍生文创产品,譬如毛绒玩偶、背包、手提袋、钥匙扣、杯子、扑克、毛巾、连环画等,此类文创产品既可以满足青岛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更可调动外地游客的消费需求,进而扩大了青岛海洋文化的传播。另外,这些海洋民间故事也可以为话剧排演特别是儿童话剧的排演提供宝贵素材,儿童话剧排演既可以在青岛市中小学开展,可以在驻青高校开展,也可以通过青岛市歌剧舞剧院等专业剧院进行排演。话剧排演既让学生了解生动有趣的海洋故事,同时可以体验话剧的魅力和表演的快乐。

(三)借助新媒体,扩大青岛海洋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兴起,新媒体显示出惊人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日益成为传播媒介的时尚新秀,央视、湖南卫视等影响巨大的传统媒体纷纷开展与快手、抖音等新媒体的合作,近年来影响巨大的多部电影中也不断出现新媒体,譬如在《我和我的家乡》中多次出现微信视频、直播等形式,显现了新媒体对当下中国的全面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既可通过拍摄海洋文化纪录片、宣传片、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同步宣传和传播;更可借助新媒体,扩大青岛海洋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青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专项资助

通过加大青岛市社科规划课题、青岛市双百调研课题等青岛市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设立海洋文化研究专项,激发驻青研究机构学者和高校教师的研究兴趣,推动海洋文化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出版,增强对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的研究与保护,继而为青岛市海洋文化、城市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战略和历史背景下,研究开发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对建构青岛海洋特色文化品牌、推动青岛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实施青岛城市主题文化强市战略和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都有着较大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鲅鱼民间故事民俗文化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谷雨鲅鱼肥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魔法糖的故事(三)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当流的鲅鱼
鲅鱼跳,丈人笑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