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校友文化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2021-01-03 17:41杨雯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涯教育

摘要:优秀校友文化作为优秀校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合,具有独特的激励、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将优秀校友文化引入课堂,可为实现思政课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丰沃的土壤与养料。文章结合近年来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就优秀校友文化在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独有价值进行简单分析说明。

关键词:优秀校友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涯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政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思政学科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独特和关键的贡献。教学中,教师唯有采用正确的策略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优秀校友文化由优秀校友和学校共同创造,是优秀校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合。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优秀校友文化传递着正能量,具有突出的激励示范作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将优秀校友文化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堂,不但有助于实现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还能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效途径。

一、 选取校友案例,催生政治认同

2020年修订的新课标明确了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列在首位。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的基本含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关乎学生信念的确立和成长的方向。

纵观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一些教师迫于高考升学压力,教学中片面追求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而有些教师,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内容空洞、形式单调,其教学结果是学生“学而不信,知而不行”,政治认同缺失,核心素养目标落空。针对这些现状,思政教师该如何智慧解决?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末创立了“社会学习论”。这一理论从忽视社会心理的传统教育思想泥藻中走出来,主张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社会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进行学习。在班杜拉看来,人的学习活动是认知、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榜样和观察者之间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越多,观察者学习的心理倾向就会越强烈。由于存在相同的学缘关系,濡染过相同的校园文化,校友与在校生的心理距离更近,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将优秀校友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入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信其所学”,形成政治认同,进而实现“知、信、学”的有机统一。例如,教学“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节时,笔者围绕教学内容“坚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将校友开创民营企业,依靠先进技术经验、诚实劳动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案例引入课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寓理于事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完美统一。由此,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

二、 创设校友情境,催发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追求真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和质疑、创新的进取意识。概括地说,科学精神是理性、求真、求实的精神,其根植于实践。

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是学生个体认知的主要方式。课堂上,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如果不与实践相链接,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依托优秀校友的实践经历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兰溪一中的一位教师将84届校友、人民英雄勋章获得者——陈薇院士“与毒共舞”的经历引入课堂,结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实施了如下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播放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为陈薇院士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奖章)视频。

师:“陈薇院士是我校84届的校友,是我国当前知名的生防研究专家。大家知道陈薇院士在生防领域取得过哪些成就吗?”

生:答(略)

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讲授新课】展示情境材料:多年来,陈薇一直战斗在对抗炭疽、SARS、埃博拉等烈性病毒的第一线。在“与毒共舞”的近30年的岁月里,面对着无数的困难和危险,陈薇胸怀大爱,坚持梦想,从未退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思考:陈薇“与毒共舞”,不断挑战病毒又战胜病毒的例子蕴含着什么哲理?

生:讨论回答(略)

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梦想实现的道路上,同学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增强必胜之心,同时也要有陈薇这样为梦想不放弃、不动摇的专注与韌劲,奋力攻坚克难。

由于教师选用了学生们熟知的校本案例,让课堂回归生活实践,这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哲学理论变得具体鲜活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正确领会“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样的哲学道理,还可以深刻领悟人生道理,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三、 搭建“校友课堂”,催成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遵从,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此可以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换句话说,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不仅要传授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

在对学生学情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生虽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依然缺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存在许多不解;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内容存在诸多困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基本要求的理解存在明显不足。不难看出,加强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该如何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同,进而在法治精神的指引下正确地生活与学习?

优秀校友是各行各业的标杆和榜样。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力量的心理机制在于人类拥有与生俱来的模仿天性,榜样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被学习和模仿。依托榜样进行教学、教育的优势在于把抽象的知识、道理具体化、人格化,以典型真实的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促成学生的集体记忆,引发强烈反响,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采用“课堂连线校友”或“校友进课堂”的方式,依托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这对于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政治与法治》“公正司法”时,笔者创设了“模拟法庭”活动,邀请在法院工作的校友担任审判长一职。从庭前准备到法庭调查,从法庭辩论到合议宣判,校友运用“专业知识”带领学生们走进角色、体悟角色,感受法的力量……校友真实、专业的形象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认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样的模拟过程中,学生们有知识的增长,法治观念的增强,还有参与法治国家建设自觉性的逐步提高。

四、 借助“校友访谈”,催化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作为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现:第一,拥有主人翁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行动力;第二,明确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规则;第三,具有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第四,具备通过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由于条件的制约,高中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会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调动课内和课外的各种资源,把社会搬进校园、搬进“课堂”,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走进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学会行使自己的权利,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中,人物访谈因为具有问题意识明确、场景情境感性、社会影响快速等特性成為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理想选择。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校友访谈的方式将优秀校友的行为文化引入课堂,不仅能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职业环境,获得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笔者依托教材知识,设计了“走进政协、走访校友、感悟政协职能”校友访谈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政协工作,笔者设置了三个活动环节:①参观校友任职的市政协,了解其所在地点、功能区划分等基本情况。②采访校友(市政协主席):a. 您是如何当选为政协主席的?能谈谈整个过程吗?b. 福鼎市政协委员除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有什么委员?c. 市政协会议的开会流程是怎样的?d. 休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您会做些什么呢?③学生向市政协工作人员咨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就通过校友访谈这一真实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开阔了生涯规划视野、增长了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经验,使公共参与素养得到了提高。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者相辅相成,共同统一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有机整体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思政科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智慧去追求课程之道、学科之道、教学之道和教育之道。今后,笔者将继续挖掘优秀校友文化的育人价值,创新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核心素养在思政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落地、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杨飞.优秀校友资源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利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5):169-170.

[2]刘晓晨,董伊蕾.高校校友文化的育人作用与路径研究[J].理论研究,2019(12):27-28.

[3]王红艺,姚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引领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9):70-71.

[4]马炳帅,冯昕.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44-45.

[5]周问奇.让改革先锋滋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3):67-68.

[6]周问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J].福建教育,2020(15):14-15.

作者简介:

杨雯,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文章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生涯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gzx19-03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涯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且行且思考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
北京中学课堂兴起“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