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癌变检测及预防
——评《突变癌变畸形的检测和评价》

2021-01-04 03:28李云
检验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药源性癌变畸变

胃肠癌作为全球常见的癌症多发疾病和类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且由于发病率高、恶化程度高等特点,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我国目前每年有两百多万人死于胃肠癌。胃肠癌的早期症状隐匿,易出现漏诊、误诊,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实现胃肠癌的早期诊断可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突变、癌变、畸变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从20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和发展的。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突变、癌变、畸变的研究目前已经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可供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标准。《突变、癌变、畸形的检测和评价》一书对各类癌症的突变、癌变和畸变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和深入的剖析,其中也介绍了关于胃肠癌癌变的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干预手段,且融合了最新的研究结果,可作为胃肠癌患者、临床医学工作者和行业相关学者的参考用书。

《突变、癌变、畸形的检测和评价》一书由黄念君主编,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全书充分展现了药源性突变、癌变和畸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全新发现。集合了药物毒理学和药物监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变、癌变、畸形的检测和评价》一书共分为8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新的药源性直接遗传毒突变原、药源性间接遗传毒突变原以及药源性非遗传毒致突变原。

大肠癌前病变主要包括腺瘤、腺瘤病和炎症性肠病相关增生等,其中大肠腺瘤癌变风险主要和腺瘤的形态、大小、数量和程度有关,如1 cm的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具有更高的癌变风险,而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率与病程相关,溃疡性结肠炎在发病10年后的癌变风险会逐年升高。癌症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涉及到多个基因和因子的改变。一般来说,胃癌的进展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胃黏膜的肠型化生是胃黏膜遭受长时间的慢性损伤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而肠上皮化生是肠型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变表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肠癌变前诊断技术有内镜检查技术、结肠胶囊内镜、肿瘤标志物3种,其中胃肠镜检查技术是最为直观,适合高危人群;胶囊内镜的敏感性较高,但准确度和可行性需进一步探讨,适合低危人群;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但检测简便,适合大规模筛查。

胃癌前病变的预防措施主要为减轻胃黏膜反应。肠癌前病变的预防措施主要为调节免疫调控、减少肠上皮组织损伤、对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行调节等。在确诊为胃肠癌前病变后,应按患者情况进行风险分级,并进行随访和复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胃肠癌前病变的病因和致病因素逐渐被揭示,一些逆转癌前病变的干预措施逐渐应用于临床,这将进一步降低胃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突变、癌变、畸形的检测和评价》一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均较强,汇集了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统的论述了癌变、畸变和突变的相关内容,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参考性,可作为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及相关疾病患者的参考用书。

猜你喜欢
药源性癌变畸变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几何特性对薄壁箱梁畸变效应的影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扭转与畸变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