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拆装” 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21-01-05 07:06袁慧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单理实连杆

袁慧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四川 遂宁 629000)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重整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理论与职业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1]。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满足职业需求,体现学生中心和教师主导地位,实现学做结合、理实融合,全面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术技能,通过科学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一体化,还是整个教和学过程的一体化,其一体化特点包括:

培养场地一体化。学生培养场地既配置有开展理论教学的条件,又配置有开展技能训练的条件。

理实教师一体化。即理论课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一体化。配置1 个主讲教师既开展理论教学又指导实践教学。有条件的考虑到实践分组,可同时配置1 个辅助教师,协助开展实践指导。

教学设计一体化。根据培养目标将学生素质、知识、技能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和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做到“四个融合”,即教师身份与生产师傅身份的融合,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的融合、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的融合、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的融合[2]。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在“会做”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规范及创新能力。

理实教材一体化。即是理论教学的教材与实践教学教材一体化。目前理实一体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需根据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结合教学条件恰当处理,确保教学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教师还应根据课题、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观看视频法、操作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2.1 教学准备

2.1.1 教学分析

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分析,才能做到教学目标不偏离,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课题目标分析。教师根据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职业岗位需求和行业动态分析并确定课题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达到的具体要求,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由于现在教材版本较多,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作一定的处理,理论该减的减、该增的增,技能训练项目该调整的调整,确保理论够用、实用,确保技能训练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教学条件分析。教师围绕课题目标分析教学中需的理论教学、素质和技能训练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是否能确保教学项目顺利进行。

教学对象分析。教师结合课题目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素质、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同时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整体水平及个别特殊情况等,便于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整体提高。

干奶期间如何饲喂母牛,会影响到犊牛以及犊牛后期的产奶情况,犊牛营养是从干奶、围产期就开始的。另外,微量元素使用形式对母牛生下的犊牛及后期产奶量是有影响的。在使用微量元素时,尽量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其添加量少,消化率高,动物利用率也高,对犊牛后期产奶有比较好的影响。在产犊前40天干奶阶段,到犊牛,后备牛,再到第一个泌乳期产奶期间使用有机微量元素,犊牛会更健康一些,死亡率更低。

2.1.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前准备环节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和课后拓展设计。教师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课题目标按照“理论够用、实用”的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学中做、做中学”的思想开展教学设计[3]。课前准备环节主要是确定教师应作的教学准备工作及内容,明确学生任务,设计技能训练工单要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尽可能细化,对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在工单上要进行标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应充分考虑理实一体教学条件、学生总体情况和个体特点等,主要包括设计学习任务活动及其安排,明确实施措施和各环节教师、学生任务等内容,尽量确保教学设计科学性和可行性;教学活动设计要在培养学生“会做”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会思”、“会说”能力的培养。

下面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拆装》课程的“活塞连杆组的结构与拆装”项目教学设计为例,简述课题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本院汽车类理实一体教室面积约170m2,设置有理论教学区、操作区、技术资料查询区,配置发动机拆装工位6 个及配套的拆装工具及检测仪器仪表,网络通畅。理实一体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打破以2 学时为单位的教学安排,最好是课程教学集中安排,实在不行也要实行4 学时集中安排的方式进行。“活塞连杆组的结构与拆装”项目教学计划8 学时,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如下表1 所示。

表1 教学设计

2.2 教学实施

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需注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同时针对不规范现象、不良现象等需及时纠正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及时进行职业素质、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培养;注重学生“会做、会思、会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职业规范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4]。

2.2.1 课前准备实施

教师提前2 天将课件、视频、学生分组情况等资料信息上传到“云班课”;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提前自学、讨论并收集本组学生学习疑问或困难。教师检查教学条件确保教学能顺利实施。

2.2.2 课堂教学实施

任务一:实践前准备

活动1:召开课前任务布置会。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感受工前班组会议的职业氛围,学习委员按照学生分组整队集合,教师组织云班签到、布置课题任务及相关要求说明。

活动2:零件识别。本活动分为两个环节进行,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课件、视频,学生进行零件识别;其次发布《活塞连杆组零件识别任务工单》进行分组实物观察识别,学生观察实物识别零件并明确各零件在整机上的位置,教师作指导。

活动3:理论知识学习。本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实施,第一个环节教师答疑,学生分组由组长提出自学问题和困难,教师答疑;第二个环节是相关理论知识讲授,结合讨论法重点讲授活塞连杆组各零件作用、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

任务三:活塞连杆组的拆卸

活动4:活塞连杆组拆卸示范。发布《活塞连杆组拆卸任务工单》,教师拆卸示范的同时,讲解拆卸步骤、方法等理论,同时强调拆卸注意事项、职业规范和操作安全等。由学习委员协助同步播放拆卸步骤方法、步骤教学课件;学生对照工单观摩学习、思考。

活动5:活塞连杆组拆卸操作训练。按照《活塞连杆组拆卸任务工单》,在组长组织下分组开展拆卸训练。教师对拆卸步骤、方法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指导。

任务四:活塞连杆组零件清洁与检查

活动6:活塞连杆组零件清洁与检查示范。发布《活塞连杆组零件清洁与检查任务工单》,教师对活塞连杆组零件进行清洁与检查操作示范的同时,讲解零件清洁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讲解零件质量判别方法和标准。由学习委员协助同步播放零件清洁方法及检查内容、标准要求课件;学生对照工单观摩学习、思考。

活动7:活塞连杆组零件清洁与检查分组操作训练。按照《活塞连杆组零件清洁与检查任务工单》,在组长组织下分组开展零件清洁与检查训练。教师对操作不规范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指导。

任务五:活塞连杆组的装配

活动8:活塞连杆组装配示范。发布《活塞连杆组装配任务工单》,教师装配示范的同时,讲解装配步骤、方法,同时强调装配注意事项、职业规范和操作安全等。由学习委员协助同步播放教学装配步骤方法课件;学生对照工单观摩学习、思考。

活动9:活塞连杆组操作训练。按照《活塞连杆组装配任务工单》,由组长带领分组开展装配训练。教师对装配步骤、方法不当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指导。

活动10:学习小结。学生分组总结学习内容及收获,汇报学习中的疑问,强化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培养;老师对学习活动进行小结、点评。

2.2.3 课后拓展实施

活动1: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学习评价由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和同组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各占一定比例;项目学习结束后,每个参与者登录评价系统开展评价,自动生成项目学习过程成绩。

活动2:课后知识拓展。教师提出知识拓展内容并发布,主要包括项目内容的新知识、新技术和零件其他结构形式、特点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进行网络答疑;发布创新改进任务,学生确定思路,制定改进方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了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相互融合,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对接,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学生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工单理实连杆
客服工单监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压裂泵虚拟试验连杆疲劳性能研究
基于量化考核的基层班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某发动机连杆螺栓拧紧工艺开发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连杆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