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时代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体系建构

2021-01-05 18:41梅选智
科技风 2021年36期
关键词:双高培养体系高职学生

摘 要:“双高”时代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母语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培养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组织体系、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考核体系、活动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构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纽带、内生动力、文化载体和文明标志。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较强的母语应用能力是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高职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营养。但因为各种原因,一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母语应用能力普遍不强,与其肩负的使命不相匹配,对其全面发展、求职就业、立足社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个连母语都学不好的高职学生如何树立文化自信?一所连母语应用能力培养都不重视的学校谈何建设“双高”学校?如何提升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成为“双高”时代高职院校必须积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高职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高职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导致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偏弱,特别是母语应用能力普遍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遇到了瓶颈。为了探究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从2020年到2021年,我们成立了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体系研究课题组,向10000余名高职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过梳理发现,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量少质量低

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提出的“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深入人心。阅读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國高职学生不管是阅读数量还是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较差距明显。一是阅读数量偏少。据报道,俄罗斯人均年阅读量为55本、日本为40本、法国为20本。经调查,我国高职学生人均年阅读量却不足7本。二是阅读数量差距较大。阅读量最多的学生年均阅读100本以上,阅读量最少的学生年均阅读不足1本。三是阅读质量不高。知识性、专业性强的书阅读量偏少,消遣性、娱乐性强的书籍阅读量较大。

(二)书写水平偏弱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表形文字,音、形、意三位一体,观其形,可以察其意,书写是汉语学习极其重要的环节。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字,书写讲究横平竖直、还要注意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书写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体验。经调查,76%以上的学生经常写错别字,85%以上的学生发生过提笔忘字的现象,90%以上的学生写字不注意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写出来的汉字缺乏美感,书写水平偏低。

(三)听说能力欠佳

听、说、读、写是汉语的四要素,听、说、读、写宜并重,丝毫不可偏废,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四要素互相影响,缺一不可。调查表明,46%以上的学生不善于倾听,抓不住重点;50%以上的学生说话没有条理,存在词不达意的现象,影响了思想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70%的学生经常读错别字,35%以上学生存在表意不清问题,50%以上的学生普通话不标准,60%以上学生存在停顿不准确、结结巴巴问题,75%以上的学生经常出现漏说、添说、重复说等现象。

二、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职业教育坚持“必须、适度、够用”原则,社会上普遍存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就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偏颇认识,导致高职院校出现重工科轻文科、重技术培养轻素质养成、重专业建设轻文化育人的倾向。学校对“母语”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多。“母语”教育只开设一门“大学语文”课,有的学校甚至把“大学语文”作为选修课,课时无法保障,语文教师被边缘化,接续培养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

(二)电子设备影响负面

随着电脑、移动通信设备、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资讯、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由于书写工具、书写方式的变化,学生出现提笔忘字、错别字满篇、标点符号乱用等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网络用语,满足了青年学生求新求异的思想。有些网络语言是由现代汉语改造而来,有些是汉语和英语的杂糅,有些是符号或者数字组合而成。网络语言对汉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未经规范的网络语言对汉语产生了负面影响,高职学生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对其提升母语应用能力带来了一定冲击。

(三)外语学习占位严重

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为了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有些学生做好了通过专升本升学深造的学业规划,有些学生想获取英语四六级证书、英语应用水平等级证书等。英语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母语学习不得不让位于英语学习。

三、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体系建构

(一)建构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组织体系

培养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成立学校、教师、学生三种层面上的语言文字工作组织机构,发挥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职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设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挥统筹引领、协调各方的作用。制订实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召开年会,举办语言文字论坛,组织语言文字推广活动。学院党政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形成学校牵头负责、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全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局面。

二是组建教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掌握语言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广泛吸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和爱好语言文字工作的教职员工,组成成员相对固定的研究组织,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做报告,开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申报科研课题,发表研究成果,为指导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践提供理论支持。语言文字从业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寻找出适用于本校、本专业学生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规律方法,用于指导实践。

三是成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协会。学生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关键。成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协会,将其纳入学校群团组织管理,提供人力、财力、活动场所等支持,制定实施协会章程和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母语实践活动,扩大协会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协会,在协会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培养母语应用能力,提升母语应用水平。

(二)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

高职学校普遍缺乏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理论阐释,赖以引导、支撑母语实践的理论体系不完备,导致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水平欠佳。

一是正确理解“必须、适度、够用”培养原则。对职业院校而言,“必须”是指母语培养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附属品,而是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大学语文”等课程是必修课,不能作为选修课。“适度”是指培养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问题,培养不同专业群学生的职业语言应用能力。“够用”应把握母语教育的“量”和“度”,不能贪多求全,要根据专业群培养目标精选学习内容。

二是全面把握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主要涉及正确流畅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和标点符号的能力,恰当地遣词造句的能力,切合语境、得体地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根据交际目的整体把握话题和推进话题的能力,常见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三是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母语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记录者。培养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是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职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文化,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培养丰富综合素质,其中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对学生学习、工作、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主渠道。应该构建以“大学语文”为必修课、“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演讲与口才”等为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一是突出“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主体地位。早在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为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提供了重要依据。10多年来,国家多次强调“大学语文”只能加强,不可“忽视、削弱”。高职院校必须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按照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小班授课,不可以讲座、报告等代替课堂教学,做到课时、师资、教室、教材、考核五到位。

二是建立“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演讲与口才”等选修课程库,丰富选修课体系,扩大学生的选择面。将选修课纳入学分制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引导学生根据需要选修相关课程并获取相应学分。

三是建立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库,积极建设校级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库,形成国家在线课程资源库为主,学校在线课程资源库为辅的在线学习资源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体系

调查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教学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理念不新、教学方法不活,教学手段不多,教学模式创新不够。高职院校应顺应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选教学方法,持续提升学生母语应用能力。

一是大力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情境教学法,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带领学生策划、创设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的典型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的语境中应用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开展合作式学习,教师要放低身段,和学生平等交流,合作完成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各环节。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各自角色扮演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二要形成线下线上复合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广泛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线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云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线上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得益彰的复合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母语应用能力。

(五)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载体。构建与专业需求、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母语应用能力教材体系至关重要。

一是优选国家语言类规划教材。依托学校教材选用委员会,优选与开设课程、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母语应用能力培养国家规划教材。

二是校企合作编写出版优秀教材。成立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保障,按专业遴选相关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带头人,组织编写出版优秀校本教材,精心编写合页式、工作手册式图文并茂的辅助教材,提高不同专业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积极建设和推介在线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国家在线教学资源库,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培养母语应用能力。建设学校语言文字教学资源库,不断更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库利用率,形成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相互补充的教材体系。

(六)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考核体系

成绩评定是促进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的手段,不是目的。必须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提高母语应用能力。

一是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传统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书面成绩,往往是一考定终身,考核成绩偶然性較大,很难客观真实的体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力和水平。

二是实行过程化考核。要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作为考核过程,教师要制定详尽的学生学习台账,把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发言交流、完成作业等情况记录在案,为每一项学习情况科学设置分值,根据每一次学习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分数,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作为一个周期,综合评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平时成绩。

三是全面推行实践考核。考核中增加案例分析、技能展示等实践环节,突出以赛代考、以证代考、以奖代考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定配套政策、制度和标准,把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成绩计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学生测试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就拿不到学分,毕业时暂缓发放毕业证书,学生按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后再发给毕业证书。

(七)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活动体系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个100”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100本中外名著、参加100场社团活动、听100场专家报告会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读书标兵、先进社团及个人,激发学生学习提升母语应用能力的兴趣。

二是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定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汉字书写比赛、中华文明故事讲演、征文比赛等活动,培养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成立母语应用能力提升专门社团,制定社团活动计划,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八)建构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的保障体系

一是政策保障。将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实施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长远规划,将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和学校重点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考核、同落实。

二是师资保障。出台相关政策,建设培养高水平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专业化师资队伍,在学历学位提升、外出研修培训、职称晋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三是经费保障。列支专项经费和人头经费,保障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培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舆论保障。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网站、报纸、期刊等媒体开辟专栏,刊载学生优秀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等,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培养大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6-09-13.

[2]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语用〔2018〕3号.2018-9-25.

[3]屠国平.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76-79.

基金项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双高计划”专项研究项目“双高”时代高职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提升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021SGC11,主持人:梅选智)

作者简介:梅选智(1968— ),男,陕西咸阳人,副教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王芳坤(1972— ),男,陕西咸阳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

猜你喜欢
双高培养体系高职学生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全职妈妈浪费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