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建设

2021-01-05 00:28课题组
杭州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标准

课题组

随着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养老)已经成为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杭州市从政策、服务、监管、创新等角度,多方位促进和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近190万老人提供了坚实的养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少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导致平台互通、信息共享、质量保证、精准服务、降低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养老)标准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杭州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

呼唤标准建设

杭州全面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为老年人及家属提供高效便捷的供需对接、质量评价、远程监测、数据分析等服务,打造形成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全程留痕监管的智慧化养老模式,有效提升为老服务品质和覆盖面。

在服务推进方面,围绕城市大脑建设,搭建涵盖“业务管理、公众服务、机构运营、支付结算、数据应用”等5大平台的“互联网+养老”系统。动态掌握老人年龄、户籍、健康状况等基础信息,实现功能整合、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形成立体发展格局。推出手机端养老服务专属页面,老年人及家属可自主查询养老相关的服务项目、服务商户及服务价格。创新电子化支付,托底保障低收入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将养老服务补贴打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设立养老服务专户,在全国率先创设全市通用的养老电子货币“重阳分”,老人持卡可自主选择、自主管理,打破了原来的区域壁垒,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市场。探索以“时间银行”的方式开展互助式为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依托信息化建立以时间币为核心的服务兑换和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志愿组织和热心市民参与为老服务。

但另一方面,杭州市级平台与社会化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缺乏进一步交互,社会化服务信息接入难,信息化建设成本居高不下,老年人“数字鸿沟”普遍存在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杭州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使得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在信息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系统帮助下获得实实在在的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

标准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2014年8月,國家发改委等八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但截至2019年,标准建设成熟度不到整体的三成比例。杭州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先的城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充分的经验和基础,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建设,完善其作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一环。

推动数字化改革的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持续推动杭州市“互联网+养老”平台迭代升级,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推进养老服务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借助杭州在IT领域的优势,养老信息化标准能够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

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标准的研究制定。通过对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可以创新和完善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监管方式,加强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在养老服务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上,联通整合民政、财政、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加强对本市养老服务信息的归集共享,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杭州市养老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市、区各级部门推出了适应本地区的养老服务政策,相关机构和企业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养老服务平台和产品。由于缺少相应的标准,这些平台和产品普遍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规模小、重复建设、品质不一,互换性、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机构企业,一致认为统一的、开放的行业信息标准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保护老人权益、提升服务质量的需要。养老服务具有个性化、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建设,可以统一养老服务的质量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督标准。避免因个性化、多样性带来的服务质量偏移,充分保障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正当权益。

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建设势在必行。依托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互联网+养老”行动,标准建设将会支撑起杭州市的智慧养老体系,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的智慧养老行业都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地服务于我国老年人群。

养老服务信息化

标准建设路径展望

为突出重点,现阶段主要围绕居家养老相关需求,把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标准作为当前重点建设任务,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任务包含的标准内容主要涉及:数据交换、服务内容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安全管理和设施管理等部分。

存储、通信与物联感知层。养老服务提供者基于已有的标准,使用存储、通信和物联技术,识别、采集、监测、控制、传输、存储各类养老服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资源层。政府部门、养老机构/企业以适当的方式存放自身需要的养老数据资源供本部门使用。由于不同养老实体对数据资源的需求不同,因此本层遵循的标准规范由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单位自行选择。

数据融合层。通过采集、汇聚、挖掘、分析等方式对数据资源进行融合,支撑养老业务的开展。提供养老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养老业务提供支撑。本层处于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中间层次,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养老业务层。这个层次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之上,提供一个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并通过该平台提供统一的养老业务与服务接入接口。各个养老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公开、统一的接口,提供各自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

表示及服务接口层。这个层次负责提供对外部系统的接口,包括:与终端用户的图形用户界面和面向其他应用系统的服务访问接口。

安全层。这个层次通过安全评估、审计、认证、授权等各种安全组件来保证外部系统的接口访问、业务执行、数据访问的安全性。所有通用的安全组件都应符合公开的行业标准。

基础层。这个层次提供养老服务所必需的、公共的、公开的基础数据和基础业务。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涉及的标准数量众多,各标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对制定顺序有所考虑。实践中应以对老年人获得感影响最大的标准着手,以点带面,根据不同标准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重要程度,逐步完成相关的标准制定。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养老生活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永远幸福
养老更无忧了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