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线上教学”的质量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01-07 16:11李彬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信息化疫情

李彬彬

疫情防控下“线上教学”的质量问题及应对策略

李彬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8)

教育部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延迟开学的现状,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新举措。然而,“线上教学”存在着决策者准备不足,施教者能力有限,学习者方向不明等问题,出现了教学资源繁杂、课程平台卡顿、教师操作失当等现象,导致“线上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强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整合,构建教师互联互通信息化教学团队,家校共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

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大力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整合资源平台以面对“网生代”学生群体,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将网络教育以及“线上教学”迅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沿。“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既是此次疫情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成果展示。然而,实际教学中“线上教学”是否能够表达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学的应有之势,还是铅刀驽马般失去了其应有之义,是应着力思考与应对的问题。

一、疫情时期“线上教学”意义所指

“冠状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不仅是对国家实力以各级政府的管理和应急能力的考验,同时也对整个教育体系应对能力的检测。2020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校充分利用线上课程,依托优质课程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与学习,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学习生活[1]。其《通知》所表达之意,即学生所“学”教师所“教”皆“不停”,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在“不停”的前提下,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教”以及“教什么”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则需要通过“线上教学”思考“学什么”的问题。

(一)学校:重新思考“怎么教”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来看。疫情时期的不停学,是对学校面对应急情况表现的考察,脱离了传统的班级制教学,学校应该首先考虑应采用何种方式去解决教学问题,即“怎么教”“用什么方式教”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具备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突发事件应变与处置能力,并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预案。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采用了“线上教学”的形式。面对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云课堂等多种线上教学平台,学校作为管理层首先应积极搭建和分配好教学平台,帮助教师把控和选择;其次,依据“线上教学”特点,重新制定和规划教学任务,保障教师资源以及课程计划安排;再次,明确学校自身文化及校园现状,在了解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遵循“线上教育”规律,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工作细则,并鼓励和督促教师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反思,促进学校“线上教学”的整体推进。另外,如何提升学校“线上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如何为教师“线上教学”所提供帮助;以及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前进等问题,也是对学校教育是否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脚步,以及现有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数字资源与信息平台的一次自我检验。

(二)教师:重新思考“教什么”的问题

从教师层面来看。疫情期间所有课程通过网络进行,一是有利于教师熟练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二是帮助教师重新审视疫情时期新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原有的教学内容,若现有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教学任务时,“线上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内容集中于知识性内容的讲解,学生线下学习多围绕习题解答、知识点识记等内容。而此次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使得教师重新思考,脱离了原本的课堂,在操作性、展示性等学习内容不便讲解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及线上资源,教师将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基于网络资源以及疫情实况,我们又将“教”会学生什么。教育部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下达后,又紧接着提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2]。这即是要求教师明确“所教”是否为“不停学”中之“所学”。面对当下,教师“所教”究竟应该为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给出建议:“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2]因此,从当前疫情中我们应该把握教育机会,不限于教学及学习方式,加强生命教育,教会学生珍爱生命,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学习“榜样力量”,从榜样中学习和思考未来人生方向等等。以此抓住培育学生“生命教育”“科学素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良机。

(三)学生:重新思考“学什么”的问题

从学生层面来看。教师所“教”即学生所“学”,但“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相关资料与素材,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整体设计上实现远程学习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学生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教师将从传统的教导者逐渐转向知识的引导者与兴趣的支持者。脱离的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干预,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则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线上教学”除了将教学任务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外,教师还要为学生预留自我探索问题的时间与机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在线合作等,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学”“探究”。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监督有所减弱,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如时间管理、学习任务管理等等。在无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依据自我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进行有时间安排、有内容侧重地学习生活,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意识和能力。另外,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除了书本知识外,还应该向学生们传达着“生命”“卫生”“科学”“榜样的力量”等,让学生从中学会尊重科学规律,树立爱国情怀。

二、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质量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在《通知》“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教师化身为“主播”,班级课堂教学被“线上教学”“网络授课”所取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资源繁杂、课程平台卡顿、教师操作失当等问题导致“线上教学”不尽人意。

(一)教学条件及资源开发带来的全员混沌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在此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本应承担起此次教学重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多种直播平台混杂、教学内容不一、网络系统卡顿、教师操作失误等问题层次不穷。“线上教学”的“手忙脚乱”,真切地反应出面对突发教学情况,其教学活动的准备不足,以及教育系统在信息化教学应急处理方面的薄弱。

第一,在教育资源以及课程平台上没有官方统一资源。面对线上纷繁的课程学习资料,均由教师自我筛选与把控。导致部分对网络资源不熟悉的教师,可参考课程资源少,网络平台资源使用率不高。在授课平台上,“线上教学”目前常用直播课堂式、录播课堂式、社交工具式等形式进行,每种形式均有其优劣之处。例如,直播课堂以直播工具实现师生同时在线授课过程,但其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动态,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不同的直播平台对其所限制的内容不尽相同,学科教师在直播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授课内容不同程度的被限情况。因此,“线上教学”亟需一个整合各教育平台优势、支持课程管理、记录学习过程、形成教学评价的信息化教学平台。

第二,教学任务不明。针对“线上教学”,各地学校及教师对此理解不同。部分学校将“线上教学”等同于“正式上课”,按照学期课程计划进行新课程知识的教授。而另有学校及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应以复习为主,新课程需在学生回归校园时再进行讲授。缺乏统一合理的课程规划,将导致不同学校、不同地区课程进度不一。

第三,乡村信息化教学条件不足。从乡村学校和教师反馈信息来看,城乡信息化教学的差距也一直存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应急处理方案,乡村学校在此次“线上教学”期间所遇到问题更加突出。应有的教学信息化设备以及网络通讯得不到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落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家长的对“线上教学”的认知程度等,导致乡村学校的“线上教学”几乎无法正常进行。

第四,家校之间缺少教学交互预案。对于许多家长来说,“线上教学”较为陌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心存疑虑。由于缺少相应的家校教学交互方案,“线上教学”并未得到家庭应有的支持与配合,许多家长由于自身能力局限,不能理解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无法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或是轻视“线上教学”形式,认为孩子只有在学校进行集体学习,才能学有所获。

(二)时空转换背景下,信息技术监控短板产生众多“边缘人”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线上教学”处于初试阶段。在其教学操作过程中,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视频资料的推送等问题,都直接反应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信息化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方面的资源应用能力的欠缺。在信息化教学都无法顺利操作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存在也愈发严重。

从授课形式上看,多数教师采用直播、录播等课堂形式,简单地将传统黑板换为电脑,教师从讲台前转变为屏幕之后。这仅仅是转变了教学的基本形式,并未真正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教师可根据教学平台中同类的优质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学习的主渠道,然后辅之以自己的教学内容补充与问题解答。或是将优质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学习的辅助材料,供学生在本课堂教学之外观看并使用。从授课内容上看,由于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局限,教师们的“线上教学”往往侧重课本中文本性知识内容的讲解,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使得教师们无从下手。从授课时长上看,较多的采用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授课内容。殊不知,“线上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留白”,以此激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从授课结果上看,“线上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适性”与“主动性”,这也就造成更多课堂“边缘人”的存在。在屏幕之后,教师无法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督,课后学习更是无法跟踪,学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易导致学习结果的两级分化。

(三)“线上教学”简单重现传统课堂,难以保障学生主动学习

“停课不停学”其重要之处在于“不停学”。其所“学”并非单纯指代学校课程、课本知识,而是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广义知识与内容。从学校层面看,应倡导学生所学与疫情防控知识结合,与国家课程学习知识联结,并需要结合中国教育实践与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以及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重新思考、重新界定[3]。从教师层面看,学生“所学”应该在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纳入学习目标。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对学生“所学”的重心,应从知识与技能的取向,转向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情感认知的更高层面。

然而,在实际“线上教学”中,学校及教育管理者,将此次“线上教学”等同于传统课堂,直接将学生在校的课程表及作息时间照搬至线上教学。此种做法,一方面无法保证学生在屏幕后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失去了网络教学原有的优势,即与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的意义所在。家长们则一味强调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及结果。殊不知,信息化教学是传统教学形式的补充,无法“代替”。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自主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挖掘学习兴趣点。“线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而我们所期望的是探索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疫情时期“线上教学”质量保证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应急系统管理,构建优质资源平台

此次疫情考验了教育系统的应急能力,“线上教学”的选择解决了学生居家学习的问题,同时对优化教学形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强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是未来课堂教学新方向。

在教育管理层面,应在校端采购上加强软件配备及资源保障,完善相应的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室以及相应的网络平台等硬性条件,加强教育装备的应用水平,为提升教学质量、处理应急教学而服务。在学校层面上,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结合本校基础设施,设计适宜的、优质的网络课程,完善系统平台中的实际教学案例。建立“课程—教师—校内—校外”的资源链,对同一课程或同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再由同科目的教师对优秀资源进行整合与加工,形成校园资源共建与联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电子课件、习题库等资源与校外学校进行优秀资源分享,打破校园之间壁垒,形成同区域资源共建与共享。为保障学生在线上平台学习效率,还可根据学生在学校统一数据平台资源的学习行为记录数据,依据教学数据资源以及学生个人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每个学生与其课程教学资源的关系,分析其个性需求及潜在规律,基于资源平台,向学生推荐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

另外,“教学平台”应具备统一管理性、封闭性以及系统的流畅性的特点,才能作为“线上教学”的有力保障。统一管理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保障教师线上授课的流畅度、教学进度的统一性、内容资源的严谨性等。封闭性特点则是其针对网络中的繁杂信息,封闭性的平台可有效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平台其他信息所干扰。因此,线上教学的平台需要校方乃至整个教育系统进行统一配备和管理,以封闭性为前提,流畅性为基础,对在线教育进行技术上的革新,观念上的革新。试想,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交互的教学平台,教学方式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交互,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在线平台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一般课程资料的分享、课程内容的讲解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实现线上线下贯通,那么在面临教学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我们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们即可以沉着应对。

(二)建构教师网络研修互联互通机制,提升教师整体化信息水平

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要求下,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城乡教师信息化均衡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深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所反应出的种种问题,并非全是信息化教学本身的“弊端”,更多的是一线教师未能真正的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化程度不一所造成。

首先,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培训。但城乡教师之间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存在差异[4]。乡村教师培训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培训,忽略其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大部分乡村教师对于城市信息化教学手段较为陌生,不能正确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也感受不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从而失去了其对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需结合城乡教师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乡村教师先从强化其信息化教学意识着手,在培训期间采用信息化培训方式,使其切身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此外,还需要对城乡教师的培训需求做好调研,根据层次和需求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率先培训“种子”教师,利用“种子”教师辐射更多有需求的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培训,实现以一个教师带动一所学校,以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区域,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目的。

其次,在城镇和乡村学校可以搭建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实现城乡学校间优秀资源互通、优秀平台共享。在平台上,教师们之间可互相分享城乡教学经验,进行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针对性交流,实现跨空间、跨地区学习。由教学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区、学校和教师帮助薄弱地区或薄弱学校,在其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为信息化薄弱学校或地区提供资源、人员上的支持。安排信息化技术人才进驻学校,对教学信息化设备进行维护和指导。提供教学相应的优秀网络资源,将统一配套的信息化教学流程与教学资源分享于乡村教师,实现“名师课程”“精品课程”效应最大化。在城镇教师的帮持下,乡村教师可获得更多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获取更多优秀的课程资源[5]。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协同教学,开发、录制课程传输至网络,实现城镇和乡村学校同步开课,帮助乡村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学生也可享受更优质的教师资源。

以信息化手段建构教师互联互通机制,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共同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提升、教学理念的革新,帮助教师们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新要求,整体提升城乡教师信息化水平。

(三)家校共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时沟通有效监测学习过程

首先,“线上教学”要求教师转变其原有教学观念。屏幕之后,教师失去了对实际课堂的精准把控,无法捕捉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此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被动”的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学生的自主性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决定其学习成果。在这种无法监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习的督促者转变为陪伴者,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资源的供给者。帮助学生找准问题所在,持续对每个学生的进度和状态进行督促与鼓励,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注重学习时段的分布,遵循视频学习的接受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线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以陪伴者的身份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教师要精选课程资源,分门别类并逐层递进地推送给学生。

其次,要求学校、教师及家长转变对网络教学的认识,明确其意义所在。对于学校来说,它是科技的进步,是学校未来教学变革方向。但其变革与创新并非跟随信息技术水平的改变而变,其变革需遵循教育本质规律,学校不能脱离教育规律而唯“网络教学”。因此,学校在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为教师提供具有保障的线上教学平台,做到线上线下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线上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课堂搬至屏幕之上,而是要结合现状,引导孩子关注当下实时疫情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人物”“事迹”“数字”等去了解奉献在一线的人们,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要帮助学生思考“爱国主义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真谛,真正地去发现、领悟学习的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6]。对于家长来说,“线上教学”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配合与支持,明确“线上教学”作为疫情时期教学方式,完全具有其合理并适宜的优势,但其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排斥与过分推崇“线上学习”都是不可取的。

此次疫情激发了“线上教学”的活力,推动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它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考验,考验了学校的统筹与应对能力,考察了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检验了教育信息化技术,同时也审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的配合程度。对学生而言,从学习“知识”转向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线上教育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线上教学的意义,补充了传统教学的欠缺。

[1]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EB/O L].(2020-02-12)[2020-0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2020-02-11)[2020-02- 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3] 谭维智.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J].教育研究, 2018,39(11):31-32.

[4] 李本友.和谐教育的观察与构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33(4):122-124.

[5] 吴明海.国际贫民幼儿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意义——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J]教育文化论坛,2020,12(3): 1-11.

[6] 朱芊.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机制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2):125-131.

Quali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ine-Teaching" Unde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 Bin-bin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Physical, Health and Arts Educ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Beijing 100088, China)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roposed a new measure of “class suspension without stopping study”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delay of school during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iod.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 online teaching, such as the lack of preparation of decision-makers, the limited ability of teachers, the unclear direction of learners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 platform, build teachers’ interconnected information teaching team, and joint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y families and school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ass suspension without stopping study”; online teaching

G431

A

1009-9115(2021)01-0155-06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1.027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项目(BKA200233)

2020-03-15

2020-07-15

李彬彬(1990-),女,安徽蚌埠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校对:高俊霞)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信息化疫情
战疫情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