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之道

2021-01-11 18:33窦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数感教学实践小学

窦娟

摘要:小学学习阶段,乃是学生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學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综合素质均是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基于当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不难发现: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仅单纯地对小学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学科的知识输入,使得课堂教学乏善可陈、毫无特色。据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历,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针对“数感”概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路径予以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素养;“数感”;教学实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应试观念的制约,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仅仅将重心放置于相关知识概念的文字输出与理论传授,将学生视为应试教育的机器,没有真正意识到“数感”对于学生数学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严重忽视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致使小学生对于“数”缺乏最基本的认知与理解,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以及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缺乏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大部分数学教师很少去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没有分析班级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只能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大致的判断。同时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采取的方式也都是传统的经验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未将重心倾向于学生,老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小学生独立学习意识的培养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小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过于单一化、机械化和僵化,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严重违背了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规律性,使得学生的智慧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严重的阻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之下,学习方式的单一性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力的互动和讨论,进而使得思想与智慧的碰撞很难再课堂中体现出来,不利于小学生“数感”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学方法刻板、教育理念陈旧。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而言,按照“照本宣科”、“一板一眼”等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将数学的有关概念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没有做到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导致小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小学生汲取数学知识,对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的养成和提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关于“数感”的简要概述

顾名思义,“数感”是在了解数学对象、理解数学模型、构建数学认知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智思考模式,“数感”作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升小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思考数学问题、准确理解数据间的基本联系、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小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数感”,乃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1]。

三、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路径分析

(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数感”的有效提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介绍“千克、克、吨”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食堂或餐厅,并提前布置“物品组合总重量任务”如200克、500克、1千克、20千克等。随后,小学老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组合物品并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等数学知识进行心算,以达成老师布置的计量任务。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数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自主探索相关知识,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自身对于数字的敏感度,促进学生“数感”与数学思维的有效提升[2]。

(二)合理创设游戏,培养学生“数感”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小学生特点。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个体意识较弱,情感多元丰富,往往对新生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正因如此,在最初接触数学学习阶段,小学生个个踌躅满志、跃跃欲试。然而此时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较为薄弱,情绪浮躁、时而偏激,一旦遇到学习瓶颈便极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纠正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合理创设游戏,以顺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变化,进而促进学生“数感的有效提升”。比如说:教师在介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可组织、开展“数字接龙”这一游戏活动,①2、4、6、8、...②45、40、35、30、...③17、20、23、26、...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让学生于游戏活动中提升数学意识与思维品质。

(三)合理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抛射”问题,并将讲课节奏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及掌握能力予以结合,在题目设置上不宜过于艰深晦涩,也不能过于简单。比如,老师在教授“周长”这一章节中,可为学生创设源于真实生活的情景,比如说:操场跑道周长如何测量?让学生们在立足于具体情境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关于的该数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并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卷尺进行测量,一部分学生先量2m长的绳索进行多次测量...教师在维持班级纪律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组织引导者的作用,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小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都有属于自我表达的机会,每个成员都可以根据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待小组讨论完毕以后,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得出的答案,进行小组间分享、讨论,最后由老师针对本次数学案例予以总结,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感知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通过合理创设数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以及学生思维品质的显著提升。

(四)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感”

老师根据数学教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对数学知识水平相结合进行问题设置,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进行趣味教学。例如,用新媒体辅助教学以吸引学生眼球;在直观传授的基础之上创新性地融入任务驱动和自主思考环节对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数感”,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数感”予以有效培养,对小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大有裨益。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针对小学学生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学科素养的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展望未来,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小学学生“数感”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合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从教学内容上逐渐构建一个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以达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杰,赵新华,卢奇瑞,吴起豪.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策略[J].新东方数学:小学生版,2020,004(004):143-144.

[2]罗文姬,胡之玲,张文杰,俞雨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策略[J].小学教育教学论坛(电子版),2020,000(003):194-195.

猜你喜欢
数感教学实践小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