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2021-01-12 19:16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邵县政商非公有制

刘 丹

(中共新邵县委,湖南 邵阳 42290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精神,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邵县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非公经济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调查总结与探讨思考。

一、新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16年新邵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三大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生物医药、汽摩配件等优势产业;加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造了一批功能集中、产业繁荣、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实施旅游强县和全域旅游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全域化进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邵县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新邵生产总值(GDP)160.0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产值达96.6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0.4%;全县实现税收8.65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7.3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县税收的85%;全县解决就业221527人,其中非公经济解决就业190376人,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占全县就业人数的85.93%。全县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体系。

二、当前政商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商交往沟通不够亲近

随着反腐倡廉的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在与企业家交往中,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少了,但同时部分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往中顾虑增多了。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干部反映在政商关系交往上难以把握分寸,因为缺乏指引性行为规范,而禁止性的规范又太多,为了不出错、为了不违纪违法,只能对民营企业“敬而远之”,尽量不接触不交往。另一方面,企业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民营企业把握不准与官员交往的度,企业不敢找领导,不敢跟干部打交道。当企业存在困难时,就会陷入一种尴尬无助无奈的处境,走近了怕有行贿嫌疑,走远了企业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政府服务效率有待提升

调研中有部分企业反映门难进、脸难看现象虽然有所好转,但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存在程序复杂、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致使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落实不够好。政府部门服务不规范,随意性大,办理手续繁琐,程序不明,要求企业准备的资料不一次性告知,让企业办事人员反复多次跑。对民营企业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不够,使企业之间在资源配置上、政策扶持上有时不公平公正。“一站式”服务没有真正落实。政务服务中心只有一部分行政审批单位进驻和部分授权到位,企业办事多次跑的现象仍然存在,降低了办事效率。

(三)民企发展面临较多困难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有自身特殊的困难,在疫情期间这些困难进一步凸显。民营企业因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担保渠道来源有限,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惜贷政策,加之新邵没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民企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员工队伍不稳,尤其是高科技、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导致不少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园区路网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有时不能及时跟上企业建设的速度,配套设施滞后,土地资源匮乏,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清廉政商关系有待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惩治与立法纪相结合,产生了震慑作用,密织了政商交往廉洁网。政商交往坚持依法依规,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少数领导干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仍然我行我素或存在侥幸心理,索拿卡要者有之,“打擦边球”者有之,还有的变着法子、以权谋私的方式更隐蔽、花样更翻新;也有少数民企仍然坚持“不信市场信人缘、不靠实力靠关系”的旧理念,不注重抓创新抓管理,却热衷于攀领导找关系,甚至极个别民营企业家发展成为黑恶势力,领导干部成为其“保护伞”,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政商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政商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传统生存之道对“商”的影响根深蒂固。《管子》记载,“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士农工商”的顺序是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等级排序。在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在四种公民中是最低的,这造成在封建社会商人得不到社会认同,进而丧失主体认同感。在传统的等级和服从思想影响下,商人对权力表现出了极度渴求欲望,“商”寻求于“政”的公权力,商人依附于官员,甚至与官员勾结,成为商的一种不正常的生存之道。这种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不正当生存法则对目前的政商关系影响依然较大。

二是政府对经济生活存在不合理干预。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干预,但是政府是通过政策、法规等进行宏观上的调控,而不是插手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经济生活的不合理干预,政策和法规建设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必然导致权力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权威性,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政府官员和企业主之间容易形成不正当关系,进而衍生出交易型政商关系。

三是政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比较淡薄。部分领导干部还固守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与理念,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特权思想较严重,身份错位,没把自己当作企业的服务者,在与民企的交往中,总显示自己“高高在上”;有的受利益驱使,迷恋权力,在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方面不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喜欢打擦边球、搞变通,甚至违法乱纪、失职渎职,影响了公职人员的形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部分民营企业家法治意识、规矩意识及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把工作重心放在攀附领导上,通过运作关系寻求资源政策对企业的优惠倾斜与特殊照顾。

四、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的路径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机制,促进政商关系“亲”起来

要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搭建平台,规范政商交往的程序、规则,促进政商交往的热络互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一是要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必须规范政商关系的边界,实现“政”“商”双方各司其职、规范交往,“清”而有为,“亲”而有界。政府必须要设计有效的制度来规范行政机关。目前在政商关系中,“不行”“不准”等禁止性行为规范比较多,但是“允许”“可以”等引导性行为规范比较稀缺。在制度设计上,必须突出“清单制度”的可执行性,要依据县、镇(乡)政府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职能定位,结合不同性质企业服务需求实情,将“清单制度”个性化和具体化。二是要建立政商联系沟通协调机制。一方面,党委政府应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意见征询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题会等,让非公经济人士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得到直接表达。今年,新邵县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该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政企、银企沟通交流的经常化、机制化,形成了涉企问题交办、督查、反馈、落实的长效机制。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之声”沙龙活动,县委书记或县长带领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零距离听取企业家的诉求,为企业及时排忧解难。2020年,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27个。另一方面,民企也要从企业自身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激励关怀机制。鼓励党政干部积极作为,精心服务,大胆创新,只要出于公心不违法违纪,只要有利于民企发展,即使工作有失误,也要包容,使干部放心包袱、一心一意为民企搞好服务。对在为企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中,服务对象反响好,工作务实创新的干部在职务晋升、职级晋级方面要予以优先考虑;推行干部奖金、绩效跟园区企业的效益挂钩,使干部有压力、有干劲、有动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营商环境“优”起来

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政策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要增强诚信意识。政府向民营企业作出政策承诺要严格依法依规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返税和相关补贴务要按时落实到位。对于政府有刚性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个别部门因为涉及自身利益拒不履行,导致优惠政策和措施无法落地的情况,必须制定处罚措施。二要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让上门办事的企业切实感受到政企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办事人员不是高高在上的。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才是真正的阳光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要主动服务,多为企业提供信息,尤其是相关政策出台后,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传达给企业。针对企业迫切需要了解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新邵县组织人员力量,于2020年3月上旬编印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政策资料汇编》一书,为企业及时送上了政策包。三要增强市场意识。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要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干预,政府不能硬性让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政府在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上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严格落实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待遇的有关规定,推动外地商与本地商享有平等待遇。四要增强维权意识。积极为民营企业协调关系、解决纠纷等提供帮助。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企业及企业家正当合法权益。

(三)着力排忧解难,推动为企服务“实”起来

政府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实在在的协调服务,为民企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一要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建议设立县级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对全县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优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扶持。鼓励和引导各商业银行主动为优质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瓶颈。建议成立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帮助优秀民营企业解决融资渠道。二要解决民企人才缺的问题。出台引进和培育人才的鼓励政策,强化对民企引才聚才的政策支撑。主动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机构、团队牵线搭桥,帮企业解决人才与技术难题。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园区建设员工宿舍,为民企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三要解决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园区配套设施要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水、电、路、气、通讯等管网设施。在用地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对工业企业用地,要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尽力尽快安排报建,积极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快企业建设进度,使企业腾出时间和精力用于生产经营。四要解决“一站式”服务不符实的问题。要将一站式办公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在政务大厅内完成所有办事程序,真正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能。政府部门应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中企业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办理时限等,公布办事事项、办理标准、办理流程,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四)坚持依法依规,推动政商关系“清”起来

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家都要树立并践行守法守规理念,共同构建清廉、干净的新型政商关系。一是民营企业要恪守“臂距原则”。按照“臂距原则”,民营企业必须要遵循现行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在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官商勾结、混同一体。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洁身自好走正道,遵守法规抓发展,坚持诚实守信,按时足额缴纳应缴税额,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创新能力。二是政府官员要坚持廉洁奉公。要在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中大力开展廉洁教育,积极开展“廉洁单位”创建;建立健全相关监管约束机制,紧盯“重点部门”“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对违反廉洁纪律和制度的政府官员要严格查处。今年,新邵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干部中开展“六个履职”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干部主动履职、精准履职、正义履职、廉洁履职、依法履职,无后事履职,加强了干部政德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三是纪监司法要严肃追究问责。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乱作为”“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2020年,新邵县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4起6人,组织处理4人,党纪政务处分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执法检查。

猜你喜欢
新邵县政商非公有制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基于Lindo模型的耕地保护数量预测——以湖南省新邵县为例
篮球小将赛场竞技
政商亲清,行稳致远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究
崇“亲”尚“清”两相宜
用“亲”“清”开创政商关系新境界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
贝卡造句?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