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2021-01-15 00:45利俊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利俊文

【摘要】小学生的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其个性,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使其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学修养以及性格,为优化整体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明的重要职责”“要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

一、引言

数学文化是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理念深层认知的重要基础,各种各样的数学家以及公式定理都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中能够更好地促使小学生感知理科知识中的人文理念,进而为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你知道吗”在教学中发挥其丰富数学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素养,传承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启发性语言融入,优化数学文化内涵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由于其在接受语言熏陶的过程中呈现接受能力较低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将鼓励性话语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升引导教育的艺术,为树立学生数学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基础。教学评价是对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效果检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发现学生表达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应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便进行互动教学。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368÷12+32×12-(120-43+23)”作为复习材料进行课程导入,使得学生能够在此计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通过交流与互动,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想法表达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做好分层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以及想法表示肯定,同时委婉地给予优化意见,进而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基础。而后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一步步分解问题,提升对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其中的人文性。

(二)挖掘美育素材,实现数学文化传播

数学文化体现在对日常事物的发掘和体现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数学美育中的重要素材,通过将其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将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学文化传播。数学的美主要体现在简约性以及对称性上,因此,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学,教师也需要将数学教育中的美育素材融入到课程讲授中,进而为陶冶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线与角》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剪刀、医院的红十字标志等图画呈现于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到线与线之间相交的和谐美和结构美;而在学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把一些古典建筑的图画带到学生面前,比如,中山陵、观星台等,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到数学的美;此外,在“线与角”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平行与相交的文化理念,当线与线相交的过程中将能够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结构,而平行实际上能够更好地向远方延伸,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感知数学文化中的魅力。

(三)课后阅读活动融入,传承数学史料

在数学文化渗入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文明传承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余活动中针對特定题目选编各种资料,进行专题性阅读、讨论、学习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源远流长以及独到的思想内涵。例如,在课外空闲时间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趣闻,同时对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文化的诞生等内容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数学手抄报,写数学小日记等方式促使学生扩大文化视野。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时,可开展一次以圆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如,“圆的历史”“圆周率“π”的由来”“祖冲之对圆周率“π”的贡献”“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趣味记忆法”“扔出个π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感知圆的文化属性,同时为渗透圆的文化特性奠定良好基础。

(四)以学生为主体,完善个性化评价

在教学评价上,为真正提升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首先,要紧跟考试“文化步伐”,如前文所述,数学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相关试题也愈发深入与多样,如果缺乏对考试要求的把握,就难以提升数学文化渗透的分量和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日常习题、测试中,要紧跟这种“文化步伐”,增强命题的多样性,加强应用文化的灵活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与迁移水平。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趋向“多元化”,应该改变将学生成绩好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模式,要构建多元、多面、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多考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价值和文化素养,如是否能体会数学文化的理性价值和感性意义,是否提高了自身的数学思想和应用能力,是否提升了历史感、审美性和文化性等。不可否认,构建多元、多面、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长期来看必定“物超所值”,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也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情感态度目标中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特点、了解数学价值”。数学文化涵盖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本文探讨了文化语言、美育素材、数学史料以及文化评价体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的策略,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施惠芳.理性滋养:小学数学学科育人的应然视角[J].基础教育课程,2021(12):37-41.

[2]何伟,桑比东周,董连春.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理解与建构:基于文化活动的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2):71-77.

[3]李林波.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20(3):100-102.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