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21-01-17 15:39李林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困境高职院校

李林娇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在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指引下,科学技术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人文教育处境尴尬,大量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跻身于生产管理第一线,庞大群体的高职生人文素质较差将成为潜伏很深的社会隐患。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意义,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困境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生成

当代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外来文化的大量涌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内部结构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多元倾向。大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即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甚至唯利是图者也不乏其人。加强人文教育,让传统文化中杰出人物的人文精神与品格内化为高职学生的精神信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体现了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对于市場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人文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二)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是以”人伦”为本位,强调变化主体以适应具体的发展,注重向内探求,以便认识自身、完善自身,是将”道德”作为文化体系的重心的,所以,中国人历来是以善求美,即他们是通过求善来塑造理想人格的。有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都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识,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可见,传统文化具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

(三)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自身的完美化

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完美的文化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人自身的完美化。实现这个目标,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知识的传授和文学、艺术的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而美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它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困境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与边缘化

我国高职教育在数量与规模上取得一定的发展,但重技能培训轻人文培育的模式使得高职教育过于工具化和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技能课的比重,缩减人文教育课时比重,实行订单式培养等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使高职教育获得一定发展,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顺利就业赢得一席之地。然后同时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过分专注于技能的培训,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就培养什么技能,专业分工过于细化,导致人才结构窄化,使得高职教育逐渐功利化、工具化。高职教育失去应有的人文意蕴和涵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处于虚置化合边缘化状态。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危机

高职教育不只是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人,更重要的是要使培养的人具有人文精神,即有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思维和态度及良好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理想。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将学校视为“就业训练营”,将学与用、做事与做人割裂开来,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训练与养成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必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高职教育在盲目追求就业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对学生人格和心灵的指引与引导,没有教给学生心灵意义上爱的能力和文化意义上的人文关坏和道德信念,使高职教育逐渐远离“人”,丢弃了人文精神。

(三)技能本位观念与“育人为本”观念的偏差

高职院校在诸多方面,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均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在从属于经济的教育战略指导下,高职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被概括为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力。在高职教育领域,人们往往只是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来领会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沦为单纯职业技术培训的场所,忽视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他们往往以实用的标准看待和评价人文教育,从单纯掌握和运用工具的角度去评价教育的功能,如掌握某一项技能可能会获得某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人文素养却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实现高职人文精神与个性教育的回归

首先,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树立人本化的教育理念,把人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到与其技能相符合的水平,其基本途径就是要重建逐渐失落的人文精神和开发以往备受忽视的人的个性潜能。高职院校应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学校中各种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其次,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价值理想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熏陶而成。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同时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人生导师制”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是学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异师,可以对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指导。为此,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我们建议建立并完善“人生导师制”,即选聘一些思想索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专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辅导,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以想道德水平。作为人生导师的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建议。

(三)实现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是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高职教育实践中,技能、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只是教育的两种不同体系,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不能兼容的。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将提升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融合,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与最终目标。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人文性,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点,摒弃狭隘的技能教育观,使学生具备作为人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技能突出,又具备博雅精神和人文情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易前伟.“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

[2]陆山华.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弘扬与培育[J].理论导报.2011(06)

[3]周建松.精心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1)

[4]师帅.试论人文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困境高职院校
跟踪导练(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