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2021-01-18 22:10任路伟刘晓敏曹宇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管理机制

任路伟 刘晓敏 曹宇

关键词: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实践路径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世界贫困人口的减少贡献巨大。当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也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全国各地方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挂牌成立,该机构旨在提高乡村治理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从此我国广大农村踏上了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一、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为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具有重要特殊意义,尤其对于中国广大农村而言意义非凡。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设立和使命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为乡村谋划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其发挥效能的力度和质量。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设立一般要依托科研院所或者政府单位,由于共建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各具特色,如何促使乡村振兴工作站在无形中达到有效融合这些特点,与帮扶村形成有效的联动关系,优化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制度,这是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构建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如何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学术界对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路径的探讨日趋热烈。然而,学术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基于机制构建和管理的站位角度去展开研究,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二、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管理机制衔接不畅

脱贫攻坚战时期,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了科学的运行机制,有着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与脱贫攻坚时期明确的量化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不同,乡村振兴工作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发挥机制运作和服务向导的功能引领作用。乡村振兴工作站在管理机制上需要进行目标调整和功能升级。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时间较多,乡村振兴工作站更是在此战略背景下的新时代产物,在机构设立和管理上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显而易见与脱贫攻坚协调推进的管理机制在具体内容和运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二者往往在功能上衔接不畅。乡村振兴工作站是时代产物,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完善。

(二)帮扶村与共建单位融合发展存在难度

乡村振兴工作站往往依托政府单位或者科研院所设立,具体原则是根据共建单位的功能属性和能具体发挥的社会作用。共建单位在文化建设、科研带动、发展理念、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条件,能够为帮扶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辅助。帮扶村如果不能借好力与共建单位形成双向服务,充分依托共建单位的优势条件实现自身产业的转化升级,将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站的作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就当下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帮扶村都有条件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而且到底需不需要在帮扶村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都有待时间的验证。如何避免脱离实际工作需要,跟风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往后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三)农民内生动力难以激发,导致管理体制主次难以转化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也是主力。农村的发展最终依靠农民自身,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质量。然而,现在农村经济的落后与城镇化发展的社会态势,目前多数帮扶村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农村劳动力更愿意选择进城务工,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的生产力流失严重,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不愿意返回农村,即便是农民工也很难重返农村再就业。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有限,对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站的管理积极性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农民的内生动力难以激发,将影响乡村振兴工作站由优势推动逐步转化为服务辅助,在管理体制构建上也需要由主体带动转为次位服务。

三、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构建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全面规划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构建

体制机制是社会组织机构提升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把体制机制活力调动起来,乡村各项事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顺利付诸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站要提高政治站位,与上级管理部门(乡村振兴工作局)形成上下联动,开创由点到面的工作新局面,在全面顶层设计规划部署下,逐渐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继续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和无缝对接,促进乡村社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管理机制上要从理论研究与实践两方面持续深化改革和统筹落实,通过做好与上级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政策衔接、强化各级基层政府组织制度保障、落实乡村振兴项目统筹机制、落实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的构建。

(二)强化共建单位与帮扶村双向服务,提升管理机制内涵

共建单位与帮扶村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合作基础建立双向服务协作关系,并以签署共建协议书的形式开展具体合作事宜。共建单位与帮扶村双方根据协商后的具体安排,组织开展对策研究、助学帮扶、环境改善、党建帮扶、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方面等工作,协力合作共同促进帮扶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建单位通过发挥自身在科技服务、资源统筹、平台搭建等优势,为帮扶村提供定向帮扶,扎实推进帮扶村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帮扶村通过提供年度服务需求信息,以便共建单位有针对地组建服务团队、制定服务计划。同时帮扶村要及时按照服务计划落实安排,并将情况尽快反馈给共建单位,协助共建单位完成帮扶任务,以及对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帮扶村与共建单位应强化合作共同体意识,共建单位要依靠乡村振兴服务计划反哺自身發展。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共同处理帮扶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丰富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内容,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内涵。

(三)因地制宜开展帮扶联建工作,优化管理机制功效

乡村振兴工作归根到底是农村产业的发展问题,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也是服务于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村要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整合、调动多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村经济产业。要实现多元产业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潜力,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融合。要积极鼓励农民和城镇居民返乡创新创业,促进农村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合伙队伍,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2农村繁荣和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工作战作为农村繁荣发展的智囊,要充分发挥所依托的共建单位,为农村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管理机制层面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大格局。农村产业格局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同样也会促使乡村振兴工作在制定和规划服务过程中逐步調整,从而激发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实体功能,优化乡村振兴工作站内部管理机制功效。

(四)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主次角色转换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要部署,既要借助外力,更要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针对农民的内生动力难以激发问题,应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真正让农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好帮扶单位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观念引导上,帮扶单位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户提高主体意识,通过政策和制度引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的能力,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乡村振兴工作站由主体带动逐步转化为次位服务,形成角色转换,广泛的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活起来、意志强起来、行为动起来,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群众队伍人才培养,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脱贫攻坚之所以成效显著,与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密不可分,这套管理机制要充分地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要承接好现有体制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持续推进和继续完善,当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期,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的具体构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合光.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

[2]徐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论文,2021(11).

[3]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新知新觉)[N].人民日报,2021-08-05(09).

基金项目:河北省2021年度机构编制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工作站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ZJ2021073)、张家口市科协2021年度调研课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及实施策略研究”(ZJKKX2021A01)。

作者简介:任路伟(1987-),男山西长子人,讲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