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应融入环境史内容

2021-01-19 15:05高玥坤孙林园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6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

高玥坤 孙林园

摘要:1347-1351年期间,欧洲被黑死病夺走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欧洲自此走上了全方位的革新之路,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本文拟从环境史角度出发,以黑死病对欧洲中世纪进程的影响为例,分析史实从割裂走向整体之必要性及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环境史内容之必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环境史

1347-1351年期间,席卷欧洲大多数国家的黑死病奪去了2500万人的生命,死者大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次瘟疫开启了欧洲的重塑之旅: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西班牙王室为扩大海外市场,资助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资产阶级完成了第一轮资本原始积累;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接踵而至,人类逐渐摆脱教会的压制,开始在艺术作品中大胆书写人性的真善美。从环境史的角度看,就是一场大规模的鼠疫促成了两大半球的合二为一。“环境史给人们提供一个审视历史的地球之眼,探讨在时间长河中自然与人类的互动关系。”环境史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不再割裂史实,而是把史实当成一个多元有机的整体来研究。这对于高中生抛开国别、时代等传统认知,拓宽学习视野大有裨益。本文拟对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的原因、影响及高中历史教学融入环境史要素之必要性作简要的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的原因及其影响

黑死病是鼠疫的通俗说法。鼠疫这一传染病的爆发,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三个方面的因素。针对欧洲这次鼠疫的爆发,有观点认为是中亚旱獭等啮齿类动物所携带的耶尔森病毒导致的:一是中亚14世纪初地震、严重旱灾等灾情,导致了食物供应不足,啮齿类动物逃离栖息地,迁徙到了欧洲等地,加上欧洲自然环境适宜鼠类和跳蚤的生长,因而造成疫情;二是中亚地区的猎人长期捕猎旱獭,向欧洲出售其毛皮,旱獭身上携带的跳蚤很可能已经感染了鼠疫杆菌,再传播给市场上的人与动物。这两种观点都指向了中亚是欧洲鼠疫的主要疫源地。

通过对黑死病爆发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环境史研究的思路贯穿其中。简而言之,就是将地理、气候、水质、土壤、植被、动物迁徙栖息情况、考古材料、历史文献等多方面糅合,梳理出一个线索,对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做出“接地气”的分析,了解到人类只是地球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环境史思路,就可以培养学生多维度的时空意识,实现学科知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世纪欧洲黑死病造成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劳动力减少,劳工工资上涨,有些地区开始由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资产阶级的兴起,城市经济的复苏,加之对财富的渴望,导致本国市场已经满足不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胃口,他们将视线转向海外,对新大陆开展劳动力的奴役、资源的掠夺,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其次表现在道德理性方面:黑死病出现的原因没有绝对的权威解释,医生与教会都束手无策,打破了教会的垄断;教士参与临终关怀、开辟墓地、巡视探望病人等活动,导致德意志约三分之一教士死亡,教会的政治地位与思想专制地位不保。瘟疫肆虐中理性意识的萌发,使人类逐渐开始了自我救赎之旅。最后表现在社会文化教育方面:拉丁语的老学究们在疫情中大量死去,拉丁语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逐渐让步于地方语言,各个阶层推动了书写的通俗化与口述方式的变革;欧洲各国大学开始向现代方向转型,不再是只为贵族专设的学习场所,而是兼具普及文化、传播文明的功用;在医学方面,解剖学、外科学开始起步,医疗手段更加先进,公共卫生意识增强。

在中世纪黑死病之后,欧洲再无造成如此大规模伤亡的传染病,它席卷欧洲近一个世纪,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在高中历史中引入环境史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认为,环境史把人类与自然之间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包括精神和物质)当作研究对象,求问地貌如何变化、因天力还是人为、如此变换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检验人类所创造的经济与技术力量,探求这种力量如何影响着自然界;探求人类如何领悟自然、如何思考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这些便是这一新史学研究的课题。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从黑死病这一瘟疫入手,探讨人与自然的既往关系,回应时代关切,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引入环境史内容的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进行了描述:高中历史课程涵盖历史学的基本内容,介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正如王利华教授所说,历史学作为人类独有的一种理解生命、认识社会和探究世界的方式,是一门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学问。每当遭遇新的问题和挑战,人们都要重新回望过去,叩问历史,从中获得启示。将由古迄今的各种文明形态放到人类生命长河之中进行观察,可在不同时空发现不同的历史面相、人类力量与自然力量的此消彼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环境史内容,具有以下三重意义。

第一,将环境史内容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在三个维度上培养学生的整体史观:一是在中国史中融入世界史的含义,去除国别的刻板印象,增强全球史观与开阔视野;二是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除了掌握重大历史事件时空布局、关键人物评价等基础知识外,更加关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变化,使学生学会从长时段考察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迁;三是糅合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基础概念,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是人类行为的一个舞台和载体,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西方思想界的变革均源起于欧洲黑死病之后的人类自我发现,了解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成果,了解瘟疫肆虐、环境恶化也是推动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

第二,将环境史内容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将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理解和构建更为友好的人地关系,让学生明白应当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高中历史学科有五大核心素养与目标,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对于生态环境史的了解,有助于让学生在时空框架下发展历史思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理解历史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进而能够将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第三,将环境史内容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打破静止的世界观和自然环境决定论的消极影响,将学生的视野从人文历史拓展到自然历史、从“人定胜天”拓展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从源头探讨人类的生存条件,探讨历史上传染病之迅速传播与当今防控疫情手段之成熟的原因,引导学生自上而下、由全局到局部地考虑问题,符合新课标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结语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学习环境史,让学生开阔视野,知古鉴今,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规划打下基础,实现触类旁通、跨学科对话的效果。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