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2021-01-20 07:14孔令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50期
关键词:个位学具小棒

孔令清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技巧地使用学具,适当结合多种教学学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学具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转化和发展。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其有意识记忆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效益有显著提高。同样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利用学具和不利用学具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用。

二、学具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恰恰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苹果的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学具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运用学具自由操作,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奇思妙想,尽情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行”这个名词,其中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教具的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

四、教学中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制学具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紧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把所学的數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例如:学习“11减9”时,学生利用小棒想出了3种方法:第一种,从1捆小棒中拿走9根,将剩下的1根与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是2根;第二种,把1捆小棒拆开变成10个单根的,与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里去掉9根还剩2根;第三种,先把个位上的1根拿走,再从1捆小棒中拿走8根,还剩2根。学生的不同想法,反映出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结合教学,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探索、思维、创造的空间中发展了求异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使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教具和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0毫升水倒进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我感觉使用学具完成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将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赋予抽象学习内容以具体形象,给予学生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猜你喜欢
个位学具小棒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巧移小棒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