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

2021-01-21 04:00彭洁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作业布置减负增效小学数学

彭洁

摘要:现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中国应试教育的发展,社会,家长以及老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所以学生不得不承担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是过重的负担不仅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如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既要给家长和孩子减负,又能确保给孩子教育增效,就必须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这两大着力点入手。以学习兴趣,习惯、学习能力,创造力的综合培养为中心,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结合未来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系统地培养。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

单纯提减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单纯让学生快乐着学习,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办得到。就学习本身而言,学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是劳神费力的事,在过去是,在当下更是,因为在当下对于学生干扰的内容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想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学习,老师与家长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学习本身是负重前行的,学习本身是苦的是累的。由此观之,减负虽易,难矣。而更难的是,把减负作为手段,把增效作为目的。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室黑板上写着这样的字样“数学:一课一练p35-40全部做完”字数不多,但是每一条都够学生做半天的。但这样的作业布置会有效果吗?当前作业布置都有哪些问题?

(一)传统作业观,以量取胜

目前较多数学教师布置作业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导,宁多勿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按照两个小时的作业量来布置,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即使优秀学生做起来也很吃力,从任课教师角度来说,多布置一些作业,能做完更好,做不完也尽可能多做,总而言之,多做多练没有坏处。

(二)作业形式化,机械重复

学生每天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作业数量多重复必然多。一个题型、一个知识点有多个类似练习题。重复作业既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又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更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产生“一刀切”现象,使得学生学习两极化发展。

(三)作业较枯燥,四多四少

数学学习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较其他课程枯燥的,而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创新化的作业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消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目前仍较多教师布置作业都是写、练较多,思考类型的作业较少;有形作业较多,无形作业较少;课本有答案的作业较多,没有答案的少;现成作业较多,教师自己设计作业的少。这样的作业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较少,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教师更新作业布置传统观念

目前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只停留在“作业格式化、大量化”的作业模式上。要使得学生在作业上实现“增效”,就要体现作业的价值,作业是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随意布置一大堆作业。在布置作业时也较为注重统一性和规定性,使得学生不能自主投入学习,长时间的模式化作业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转变观念十分重要,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注重学生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加强作业的针对性,改变传统的模式化作业,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分配时间[1]。以五年级苏教版上册的第六章为例,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以自己为主导,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择,绘制统计图等形式,以巩固课堂知识。如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微调研,根据学生自己想要统计的方向,进行统计表的绘制。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起到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不用刻板的去完成教师所规定的统计内容。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布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接收消化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的接收相对来说较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吃不饱,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吃不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来分层次布置,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当然也不用刻意强调分批次,给学生提供选择,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仍要布置一些基础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自主选择,这样强者得到了充分的练习,弱者也得到了基础培养[2]。而且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板块,学习消化能力也是不同的,这样的布置作业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发展途径,使得学生学习数学效率得到充分提高,起到“提效”的实质性作用。如在学习“方程式”时,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种是简单的方程式分辨和计算;一种是综合性的例题,根据文字自己写出方程式并且计算的题目。提供两种作业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不仅让对这章内容理解较透彻的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也让在这章学习内容理解较差消化较慢的同学能够巩固基础知识,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真正做到作业布置上的因材施教。

(三)创新作业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课后数学作业是对课上所学内容的知识巩固和课后延伸,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创新作业的形式,还要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等,充分做到数学作业的巩固延伸作用,而不是一味的机械化重复,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剖析型作业等[3]。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布置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对某个生活中的多边形进行测量计算,讓学生通过动手去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第一章“对负数的初步认识”前,布置预习作业,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课下观看天气预报,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负数表示天气时怎么读,之后在课堂上再进行延伸,让学生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实践剖析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动手种蒜叶,记录变化,再进行简易的分析报告。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较差,玩心较重,教师应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思考一些数学问题,重视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小游戏,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有“逢七过”的游戏。这样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培养思考能力与反应力,作业数量虽然少了,但是可以在学生的游戏中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总之,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要根据课堂内容合理有效的布置作业,起到作业的真正育人作用,而不是限制学生的自由时间。在布置作业时,也不是传统的一刀切原则,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作业布置,使得作业起到最大效益,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方面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将素质教育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始末。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发展了哪些素质,而不是完成了多少,以效率恒定学习成果,而不是以数量恒定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裴雅兰.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2):61-62.

[2]施人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26-27.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

猜你喜欢
作业布置减负增效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英语教学生活化模式刍议
轻摆渡,济江川
教师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