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21 07:38李营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服务平台轨道交通

李营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从规模提升到内涵建设的历程之后,逐渐走向提质量、强特色、创品牌阶段,而这个阶段不但需要继续扬工学结合育人之长,还需要补技术技能创新与社会服务之短,从而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1]。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高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促进技术技能积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以下简称“双高”建设)的10大任务之一[2]。“双高”建设背景下如何把握发展定位、打造适应高职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平台成为高职教育提质创优的关键。

1 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定位

“双高”建设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体分为3 类平台。一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带动成果转化、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机制改革,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二是产教融合平台,强调与政府、行业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合作,定位在科研、智库、教学和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一体,坚持服务区域和产业,注重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技术技能平台,主要是配合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等方面集聚专业群资源,提升服务产业技术技能的发展需求[3]。3类平台各有侧重互有交叉融合,也为各高职院校基于自身特色的错位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路径指引。各类平台的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方向基本一致,总体而言平台建设应遵循“5个服务”的发展定位。

1.1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4]。该战略包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多方面的任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技能积累”双线提升,履行高职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应有职责。

1.2 服务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双高”建设对3 类平台的建设说明中分别提到服务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等要求,综合而言就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针对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产教融合需求的变化等,培育能够紧跟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平台、团队,以平台建设为牵引,建立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体制机制。

1.3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时代对高职教育的历史需求。“双高”建设也将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10个任务之一,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需要拓展国际化发展路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在技术创新、技能标准输出等方面强化国际交流,助推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5-6]。

1.4 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职能,也是最核心的职能,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也是“双高”建设的中心任务。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具有多元化的服务功能,但各类平台均需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目标。只有将科技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技术攻关、大师培育等功能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特色和亮点。因此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必须遵循“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基本要求,将平台建设的创新活动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将平台产出的创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接轨。

1.5 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的现代化。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其教育模式尚未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双高”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世界品牌,这也包括教育模式、教育标准的输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这个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建设模式也是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种体现,因此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必须将推动机制改革与模式创新作为内涵之一,为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7-8]。

2 广州铁职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2.1 对接产业链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广州铁职院以服务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为目标,对接轨道交通中、下游产业的工程监测、装备制造、维修维护、智慧运营4 大技术领域,联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等轨道交通核心企业,按照产学研用平台、研究开发平台、实验测试平台3 个层次,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如图1 所示。

各平台持续聚焦研究方向,推动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发展和广东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铁道车辆厂、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动车段等铁路企业,做好精准技术研发服务,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轨道交通安全运维、便捷维护提供支撑。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开展轨道交通减磨耐磨技术、装备加工制造技术、高铁中央厨房装备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设备与部件研制提供支持。在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对接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联合中铁建集团等企业共建轨道交通与土木工程安全监测监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轨道交通道路、桥隧等工程领域的技术服务与科技创新。在轨道交通运行维护技术领域,对接轨道交通的运行控制、维修维护、检测监测、安全保障等技术领域,依托广州轨道交通系统装备安全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轨道交通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智能维修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开发多项轨道交通检修培训系统,为轨道交通安全运维提供技术支撑。在轨道交通信息通讯技术领域,对接轨道交通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智慧服务技术等领域,开展新一代列控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基于北斗卫星的异构无线自组织应急通信网等研究等,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化交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2.2 立足工业园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以广州铁职院为办学主体,依托广州粤宝丽工业园,园中建校、校中引厂,联合广州粤宝丽工业园集团、园内“校中厂”企业、花都区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多方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特征的机电工程学院,系统建设集协同育人、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示范园,服务花都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园区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混合所有制二级机电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平台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广州铁职院产教融合示范园平台架构图

2.2.1 共建先进制造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

建立“双轨并进、产教合一”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构建“基础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三位一体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协同育人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车辆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学赛研培一体育人。

2.2.2 共建智能制造与智能检测协同育人平台

依托校企在“轨道交通安全在线监测等系统”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共建含实训中心、实习中心及研发中心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工厂,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融合发展。

2.2.3 共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中心

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试点。建成广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工业钳工机械设备装调实训基地。

2.2.4 建设“研究-开发-应用”平台

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中小企业机械工艺、机电一体化设备等技术领域,按照“研究-开发-应用”主线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轨道交通装备、高铁中央厨房装备两个研究所,承接轨道交通关键装备部件测试、高铁中央厨房装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园内中小微企业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服务企业技术升级与工艺改造。

2.2.5 打造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平台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运行机制。依托产教融合示范园园区空间,通过专业实践、运营实践、企业实践等,构建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空间,建设12 个创新工作室、3 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 个创新企业研发中心。建立《学分制管理办法》、《孵化空间设施设备管理》等系列运行制度,确保孵化空间有效运行。

2.3 面向独联体共建检测认定中心,助推国家高铁“走出去”

广州铁职院依托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对独联体国家轨道交通设备进口的检测鉴定资质,以学院和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为主体,联合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和区域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独联体国家轨道交通进口设备检测认证(中国)中心”,开展独联体国家进口我国轨道交通设备检测认证系统化服务,为“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目前,该中心已完成前期准备并签订共建协议。根据认证中心建设规划,将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检测标准制定、认证专员职业培训与资格获取、检测认证过程管理等方面职能不断完善职能,拓展服务业务,为一带一路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持。一是拓展检测机构开展资质认定,建立开放集聚合作运营模式。依托认证中心合作部,拓展具有轨道交通设备技术检测能力的广州区域企业与国内高校作为合作方,按照独联体进口相关装备的检测标准,分类开展检测技术能力评估与检测资质认定,并按照“共建、共商、共赢”的理念,建立开放集聚式合作运营模式。二是开展认证师培训与资质认定,依托认证中心培训部,面向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独联体国家轨道交通设备进口认证人员培养、培训与认证师资质认定工作,打造认证中心专业化团队。三是推动装备出口认证系统服务,助推中国高铁产能“走出去”。依托认证中心业务部,联合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共同拓展,承接独联体国家进口我国轨道交通设备检测认证的订单,协同完成订单洽谈,委托检测、认证许可全流程系统化服务。

3 结语

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既是“双高”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推动“双高”其他建设任务有效完成的重要抓手,更是创新机制、打造特色、擦亮品牌的有效保障。平台建设必须基于实际需求,遵循目标导向、明晰建设定位、不断探索实践。在高职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将成为推动技术技能积累和应用技术创新的载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服务平台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