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力量

2021-01-21 10:47嵇明
求知导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情景模拟生活实践

摘 要: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侧重对学科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了解和运用常识的考核。但实际上,常识对学生健康安全生活、高效深入学习、辨别是非曲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阅读促了解,结合生活实践,重视情景模拟,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常识教育走出“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和“纸上谈兵”的尴尬状态,用常识的力量帮助学生享受平安生活,收获学习硕果,筑起人格长城,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生评价;常识;生活实践;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17-03

作者简介:嵇明(1989.3—),女,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白马涧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区“十佳班主任”称号。

引 言

常识,即一个在社会上生存且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字典对“常识”的解释更加简单明了—“普通知识”。

常识的字面意思虽然是普通知识,但其作用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知识和经验的堆砌,而是被科学思维整合在一起的结构性认知。常识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很多人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常识,其简单且容易理解,根本没有拿出来单独研究的必要。所以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常识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但常识教育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失的,只有教育和常识“走到一起”,才是沃土和种子的美好相遇。

一、常识,安全生活的保护伞

“遇到陌生人,你会怎么办?”

新浪网2015年报道,据调查结果保守估计,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总数在20万左右,而最终被找回来的只有0.1%。由此可见,仅仅依靠量刑是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拐卖儿童案件的发生的。因此,除了政府建立的系统救助保障体系、全国性儿童安全警报和快速反应系统及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之外,最重要的是提前给孩子上好“安全生活常识课”,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

苏州新闻曾经做过相关情景实验,如对游乐场的孩子说“跟我走吧,阿姨这里有好吃的巧克力”“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让我来接你”;对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说“快递,开一下门”“你爸爸让我到家里拿一下文件”等。令人担忧的是,镜头里至少半数的孩子对糖果的诱惑和花言巧语没有警惕性,而在一旁观看的父母在随后的采访中却纷纷表示:“孩子还小,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但生活常识理应从小抓起。在孩子能说话、能表达、能与人交流时,家长就可以向他们慢慢渗透一些保护自己、健康生活的小贴士。

湖北一位五岁的小女孩,被一名有暴力倾向的疑似间歇性精神病的患者强行带上高速公路。小女孩在面对明显有暴力倾向的成年人时,没有激烈反抗,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逃脱。当发现警察后,她识得警察的外观标识特征,清楚有危险要求助于警察。当警察抵达现场,且并不十分确定该女童就是报警所称的“失踪女童”时,小女孩一句“她不是我妈妈”,让警察迅速做出判断,将嫌疑人隔离、控制。当警察询问女孩事发的大致情况时,女孩对被拐过程进行了清晰且准确的描述,并提供了正确的个人信息,让警察迅速查明情况。小女孩站在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上,既不乱动也不乱跑,一直拉着民警衣角紧贴其后,使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整个逃脱过程有惊无险,堪称儿童“教科书级防拐”案例。

那5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能这么机智冷静,知道这么多自救知识呢?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因为小女孩的爷爷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试着将全家人的姓名、电话编成儿歌教给孩子,让孩子牢记于心。爷爷还教孩子在遇到“坏人”时不要慌,在“坏人”带着她经过人多的地方时,一定要喊救命。除此以外,女孩所在的幼儿园也进行过类似的教育。所以说,机智勇敢不是一蹴而就的,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要从平时的教育做起。孩子学习了足够多的防拐常识,掌握了一定的防范技能,自然也就不会轻易被坏人拐走了。

当然,“防拐”只是安全生活的一部分。安全生活包括很多方面:身体健康、人身安全、面对突发事件和地质灾害后的正确反应等。所以,不论启蒙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脱离实际,多用儿歌、游戏、视频等活泼生动的形式,如地震、火灾演习等,进行情景模拟演练,重视常识的传授,为儿童安全生活撑起保护伞。

二、常识,深入学习的奠基石

“亭台六七座,亭台为何物?”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一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上课时,笔者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亭台’吗?”班上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摇头。笔者原本思忖着,生活在江南水乡,可能身后的那座山里就有一个足以休憩的亭子,可能你走在景德路、十全街的时候就能瞧见一个古色古香的轩榭,六七年的光景怎么会一无所知呢?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呀!还有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我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一年有四个季节,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大象鼻子长,熊猫啃竹子”“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苏州”等,这些国家名称、家乡风貌、季节时差、地理迥异、家乡所在地也都是常识呀!

孩子最初与自然、与生活的接触都是漫无目的的,这就需要家长做好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哪怕是你认为最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能使孩子“修炼”出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勤思考的大脑。

曾经有家长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家长带小孩去买菜,只买了少量的虾却付了35元。孩子在旁惊讶地说道:“这么贵?”妈妈意味深长地回道:“那你还不是吃一半,浪费一半?”听了这话,小孩脸红地低下头。“我要吃茭白,妈妈你买茭白。”“这个时节是没有茭白的。”“怎么會?”“植物有它生长的规律,什么时节吃什么,这样我们每天都能吃到不一样的食物,而食材也能生生不息。”

这只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但妈妈的循循善诱既包含了对孩子的爱护,又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对天地敬畏、对自然好奇的种子。日积月累,当她学到二十四节气歌时,她就会佩服先人的智慧,想要继续领略生活常识的魅力;当她学到《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种主题的课文时,又能举一反三,懂得“有本有则”并不等于“循规蹈矩”。

常识是所有知识最初的模样,它像一块坚固的石头,铺成一条安稳而多彩的小路,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或一蹦一跳或气定神闲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彼岸便是他们的梦想、金色的未来。

三、常识,辨别是非的指路灯

“捡到了钱,你该怎么办?”

有人说,这个问题幼稚得很,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捡到了钱,应该交给警察叔叔。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私藏,甚至弃法律于不顾,大胆攫取他人财产呢?为什么有人利欲熏心,一而再、再而三行诈骗、传销之事呢?因为他们忘记了我们从小就学过的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喜欢的、想要的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以各方面力量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成长起来[1]。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幼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小学六年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最迅速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关键阶段。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多停留于学科知识层面,在德育心理方面始终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与“纸上谈兵”的尴尬状态。德育评价的空乏,德育内容的刻板,德育网络的松散,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的人格教育落入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的怪圈。

(1)爱党爱国爱人民。(2)好学多问肯钻研。(3)勤劳笃行乐奉献。(4)明礼守法讲美德。(5)孝亲尊师善待人。(6)诚实守信有担当。(7)自强自律健身心。(8)珍爱生命保安全。(9)勤俭节约护家园。这是2015年最新版的《中小学守则》的内容,简单明了,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展现了做人的常识。以“常识”为核心,能有效激活学校德育工作,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

当五星红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当身边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作为他的伙伴,我们伸出友爱的双手;当认识的人递出香烟、酒精等违禁品时,我们坚定地说“不!”……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让,每一个常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犹如照亮人生的指路灯,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指明光辉璀璨的方向。

四、常识,融于教育的黏合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常识”为切入点的教育,能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成长进行考量,重视对“人”的培养,而非传统教育的过于注重对“才”的培养。常识教育包罗万象,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充分融入诸多教育途径。下面,笔者对如何开展常识教育进行探究。

(一)阅读促成收获

阅读是获得常识的“不二法宝”。例如,国外的《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展现它们为生存而斗争时的灵性。法国作家法布尔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的目光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又如,清朝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具有朗朗上口的音韵之美,不仅能让儿童记忆深刻,还包含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相对的结构,令人受用终生……此类书籍还有很多,在无形中便可起到丰富孩子们常识储备的作用。

近几年,日新月异的图书市场给予少年儿童更多的选择,绘本、桥梁书、立体书、折叠书等贯穿了孩子的牙牙学语、幼小衔接、童年时代、青春年华,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师长的指引和陪伴,书籍的浸润与陶冶,都将推动常识教育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的融合,由此,学生的综合素养必将得到提升。

(二)结合生活实践

任何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不以“生活”为目的的教育都是简单的“圈养”、僵化的“喂食”。在此过程中,以“成长记录袋”为代表,以校内校外言行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德育形成性评价机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一次春游中,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有位同学不顾“小草也有生命”的告示牌,踏进花圃,抄近路向前走。后面的同学看到了,犹豫了一会儿,也跟在后面。笔者看到了这一幕,默默地扣了他们的常规成绩。在之后的交流会上,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嘀咕说:“看到前面的同学走,觉得没有关系。”

孩子,你辨别是非的能力呢?

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要以“从众”为借口,逃避责任和良知,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一点往大处说,也是做人的底线。

(三)重视情景模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张考卷是进行终结性评价的普遍方式。但考查应更重视情景模拟,用开放题代替说教似的填空。以上文“女孩被拐”一案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果你遇到这件事,作为旁观者,你会怎么办?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案,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勇于面对不法分子和丑陋丑恶的现象。沉默不是善良,正义不会迟到。其次,任何见义勇为都不能以生命为筹码,要发挥聪明才智,沉着冷静,巧用常识。女孩被劫持了,如果莽撞上前营救,则可能置自身和受害者于危险的境地,而及时告知警察,引起人群注意,拖延时间,见机行事,才是斗智斗勇的恰当措施。

(四)关注时代发展

当下,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生活学习模式发生了新的改变。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多,接受到的信息也越加多元化,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有黑有白,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发挥它的优势能使常识教育如虎添翼。例如,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将典型事例通过主题演讲、宣讲、倡议、播放视频等方式告知学生,学生也可以借助专业教育机构开发的沉浸式APP,通过制作短视频等更新奇有趣的方式反馈自己的所知、所得、所感。

常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永葆好奇心的品质与能力,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为他们的美好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常识教育既可以从小处着眼,又可以形成系统的校本课程,它就像黏合剂,融于生活,融于实践,融于教育,最终迸发出灿烂的教育智慧。

结 语

少年儿童应从小学习做人、从小立志、从小创造。少年儿童的成长是一段美丽的旅程,沿途的每一站都有被称为“常识”的明灯。沐浴它的光亮,感受它的精髓,你会发现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自己正在不远处挥手微笑。而保证那一盏盏明灯永不熄灭的秘诀就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其的重视。对于孩子的常识储备,家长应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用常识的力量为孩子构建平安生活,使其收获学习硕果,筑起人格长城。

[参考文献]

鲁凡.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留学生,2015(09):230.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情景模拟生活实践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Materials Studio软件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在“公共关系学”礼仪与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探讨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