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miR-616-3p对补体攻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2021-01-27 01:51周建国刘如月刘一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补体孵育抑制剂

周建国,刘如月,韩 枫,刘一亮

(1.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南商丘4760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湖南衡阳42100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一类多功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能,如心肌细胞、成骨细胞、脂细胞等[1]。因而BMSCs能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的种子细胞,参与多种细胞以及器官损伤等疾病的治疗[2]。但BMSCs的临床应用面临较多困难,例如BMSCs异体移植后存活率较低等。针对存活率较低的原因,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宿主补体系统识别并攻击BMSCs所致[4]。研究表明,补体系统的活化主要通过激活补体C3来实现,而膜补体调节蛋白如CD46、CD35以及CD55对活化物质C3b的分解起调节作用[5]。micorRNAs是一类由18~24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小分子,能够通过与靶基因信使RNA互补序列结合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在转录后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6]。有研究显示,抑制miR-616-3p表达能通过上调补体调节蛋白CD46促进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抵抗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5]。因此,miR-616-3p可能通过调控CD46表达参与补体系统对BMSCs的攻击作用,但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miR-616-3p低表达的rBMSCs,探讨在大鼠异体血清(allogeneic rat serum,ARS)干预后,miR-616-3p低表达对rBMSCs存活的影响,并阐明miR-616-3p对ARS攻击rBMSCs作用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rBMSCs的分离及鉴定

SPF级健康雄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 5只,鼠龄4-6周,体重(200.80±20.53)g,购自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4-0010。用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SD大鼠,碘伏消毒后,从骨盆上离断取下股骨。将股骨置于碘伏内浸泡5 min后,剔除股骨周围软组织,剪断股骨。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从截断处缓慢冲洗骨髓腔,收集冲下的骨髓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悬液通过100 μm滤网过滤,1000×g离心5 min后,用PBS重悬细胞,800×g离心5 min,离心3次。将得到的rBMSCs细胞悬液于37℃、5% 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随后每2 d换1次培养液,当细胞融合率达到80%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3代rBMSCs细胞上流式细胞仪检测rBMSCs表面分子标志物CD29、CD44、CD45、CD34、CD90的表达水平。采用成骨诱导剂诱导第3代rBMSCs成骨分化21 d,再使用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rBMSCs成骨分化情况。

1.2 细胞转染

将rBMSCs细胞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待细胞生长至60%时进行转染。将预先备好的Lipofectamine 2000与miR-616-3p抑制剂或阴性对照(含有一段无意义的对照序列)试剂混合液加入rBMSCs细胞培养板中,分为rBMSCs空白对照组(blank),阴性对照组(NC,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616-3p抑制剂组(抑制剂组,转染miR-616-3p抑制剂)。然后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4~6 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

1.3 血清制备以及与rBMSCs共培养

取大鼠颈静脉血5 ml,4℃静置1 h后低温1 000×g离心2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至冷冻备用。按后续实验要求进行分组:①对照组(Control),rBMSCs不经任何处理;②ARS干预组(ARS),采用10%的ARS与rBMSCs共孵育;③NC+ARS组:采用10%的ARS与转染NC后的rBMSCs共孵育;④抑制剂+ARS组:采用10%的ARS与转染miR-616-3p抑制剂后的rBMSCs共孵育。共培养条件为37℃下共孵育2 h。

1.4 qRT-PCR检测miR-616-3p的表达水平

使用TRIzol试剂盒提取各组rBMSCs总RNA。采用逆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用SYBR绿色荧光实时定量PCR试剂盒进行定量PCR检测,内参基因为U6。所用引物 miR-616-3p-F:5′-ACACTCCAGCTGGGAGTCATTGGAGGGTT T-3′;miR-616-3p-R:5′-TGGTGTCGTGGAGTCG-3′; U6-F: 5′-CTCGCTTCGGCA GCA CA-3′; U6-R: 5′-AACGCTT CACGAATTTGCGT-3′。反应程序:95℃,5 min;95℃,15 s;60℃,10 s;72℃,20 s;40个循环;65℃,5 Sec;95℃,50 Sec。采用 2-ΔΔCT法计算 RNA相对表达量。

1.5 Western Blot检测CD46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

取收集各组rBMSCs细胞,加入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调整蛋白浓度后高温变性。SDS-PAGE凝胶电泳后转印至PVDF膜,加入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处理1h后,加入一抗cleaved Caspse-3(1∶500)、CD46(1∶1 000)和GAPDH(1:1 000)低温孵育过夜,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goat anti rabbit IgG(1∶10 000)37℃孵育1 h。ECL化学发光试剂盒显影,定影后进行拍照。结果用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的计算。

1.6 MTT检测细胞增殖

收集各组rBMSCs细胞,加入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5×103/ml,每孔100 μl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37℃培养48 h后,每孔加入10 μl MTT(0.5 mg/ml)试剂并置于37℃孵箱中孵育4 h。使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活性。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补体攻击复合物(MAC)水平

收集各组rBMSCs细胞,加入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以2×104个/孔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然后1000×g,4℃离心5min处理细胞后弃上清,加入1mL预冷的PBS洗涤2次后,加入200 μl Binding Buffer重悬细胞,然后分别加入10 μl Annexin VFITC和10 μl碘化丙啶(PI),混匀后4℃避光孵育30 min。立刻进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取重悬后的rBMSCs细胞后,加入FITC标记的兔抗鼠C5b-9在37℃孵育30 min后,立刻进入流式细胞仪检测MAC沉积情况。

1.8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靶向关系

利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试剂盒将293T 细胞与 pGL3-CD46 3′-UTR WT/Mut质粒、miR-161-3p mimics/阴性对照共转染48 h。根据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以上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BMSCs的鉴定

如图1显示,第3代rBMSCs细胞表面CD29、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4±3.18)% 、(91.82±2.91%) 和 (84.86±4.29)%;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表达率仅为(3.12±1.12)%和(4.52±1.31)%。对第3代 rBMSCs细胞进行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rBMSCs出现大量橘红色钙结节,矿化能力增强;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rBMSCs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蓝黑色沉淀,如图2所示。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rBMSCs。

图1 流式细胞术检测rBMS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

图2 rBMSCs成骨诱导分化21 d后染色观察(×200) 2a:茜素红染色 2b:碱性磷酸酶染色

2.2 ARS干预诱导rBMSCs中miR-616-3p表达

与空白和NC组比较,抑制剂组rBMSCs中miR-616-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RS组和NC+ARS组rBMSCs中miR-616-3p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NC+ARS组比较,抑制剂+ARS组rBMSCs中miR-616-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如图3所示。

2.3 抑制miR-616-3p表达对ARS干预的rBMSCs细胞增殖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ARS组和NC+ARS组rBMSCs中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NC+ARS组比较,抑制剂+ARS组rBMSCs中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0.05),如图4所示。

图3 各组rBMSCs中miR-616-3p的表达水平 1a:转染后rBMSCs中miR-616-3p表达水平 1b:被ARS处理的转染后rBMSCs中miR-616-3p表达水平 与对照组或空白组比较,*P<0.05;与NC+ARS组比较,#P<0.05

图4 各组rBMSCs细胞的增殖活性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NC+ARS组比较,#P<0.05

2.4 抑制miR-616-3p表达对ARS干预的rBMSCs凋亡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ARS组和NC+ARS组rBMSCs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NC+ARS组比较,抑制剂+ARS组rBMSCs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如图5所示。

2.5 抑制miR-616-3p表达对ARS干预的rBMSCs MAC沉积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ARS组和NC+ARS组rBMSCs中MAC沉积显著增高(P<0.05);与NC+ARS组比较,抑制剂+ARS组rBMSCs中MAC沉积则显著降低(P<0.05),如图6所示。

2.6 抑制miR-616-3p促进rBMSCs中CD46蛋白的表达

与空白组和NC组比较,抑制剂组rBMSCs中CD4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RS组和NC+ARS组rBMSCs中CD4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NC+ARS组比较,抑制剂+ARS组rBMSCs中CD4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如图7所示。

2.7 CD46是miR-616-3p靶基因

通过TargetScan7.1生物信息软件预测结果显示,CD46 3’-UTR存在与miR-616-3p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与NC mimics组比较,miR-616-3p mimics转染293T细胞后,pGL3-CD46 3′-UTR WT的报告基因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 pGL3-CD46 3′-UTR Mut的报告基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8所示。

图5 各组rBMSCs凋亡水平比较 5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5b: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NC+ARS组比较,#P<0.05图6 各组rBMSCs中MAC沉积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NC+ARS组比较,#P<0.05图7 各组rBMSCs中CD46蛋白表达水平 7a:转染后rBMSCs中CD46蛋白表达水平 7b:被ARS处理的转染后rBMSCs中CD46蛋白表达水平 与对照组或空白组比较,*P<0.05;与NC+ARS组比较,#P<0.05

图8 CD46与miR-616-3p靶向调控关系 与NC mimics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B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较低的免疫特性,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最佳来源[7]。在特定条件下,BMSCs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8]。BMSCs不仅能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而且能促进局部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塑[9]。然而,补体系统、肿瘤等潜在因素会影响BMSCs的增殖和分化,如何缓解或避免这些潜在的因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

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原发生中起着复杂的作用[10]。补体系统由三个不同的级联组成:经典的、替代的和凝集素补体途径。所有这些级联都集中在C3转化酶的形成上传播补体级联。有报道称,补体系统C3中心成分的缺失显著降低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C3调节小鼠GVHD中Th1/Th17的极化率[11],表明补体系统的缺失有助于抗GVHD相关的损伤。BMSCs与自体血清孵育后有细胞损伤,并且检测到补体激活诱导的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12],提示补体可以识别自体BMSCs并攻击它。本研究发现,异体血清能抑制rBMSCs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MAC沉积。说明补体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凋亡有明显作用,并且该作用与补体激活后产生的膜攻击复合物MAC的沉积相关。

补体激活主要由补体调节蛋白调控,膜补体调节蛋白在不同细胞群中广泛表达,是维持补体级联稳态的蛋白质[13]。膜补体调节蛋白CD46通过充当因子I(FI)介导的C3b裂解的辅因子蛋白来调节C3的活化。研究发现重组的免疫特性分子CD46能降低补体激活引起的血清溶血以及杀菌活性,提示CD46对补体激活具有负调节作用。进一步观察到重组的免疫特性I因子(FI)显著降低了CD46对补体系统的抑制作用,这很可能是由于血清中天然免疫特性FI的抗体阻断所致。CD46能够与FI直接相互作用,形成CD46-FI复合物,进而调控补体活性[14]。CD46作为一种膜结合的辅因子,通过其控制补体激活的能力,在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攻击中发挥作用,但上游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miRNAs能通过抑制靶基因的翻译参与调控转录后表达水平[15]。miRNAs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器官发生、侵袭、迁移和凋亡[16]。有研究发现,miR-616-3p靶向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2,TFPI2)调控胎盘组织细胞的生长和迁移[17]。而且,miR-616-3p还能通过调控CD46的表达影响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对补体系统的抵抗[5]。说明miR-616-3p参与了补体系统对细胞的攻击作用。本研究发现,异体血清能下调膜补体调节蛋白CD46,并且上调miR-616-3p的表达,说明miR-616-3p和CD46参与了异体血清对rBMSCs细胞攻击作用。该结果验证了CD46对补体系统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发现了CD46的转录水平调控因子miR-616-3p,进一步探讨miR-616-3p对CD46以及补体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抑制miR-616-3p能显著上调CD46的表达水平,并且能明显减弱异体血清对rBMSCs的攻击作用。另外,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616-3p与CD46靶向结合。因此,miR-616-3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CD46表达影响异体血清对rBMSCs细胞的攻击作用。

综上所述,抑制miR-616-3p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CD46表达,进而抑制补体系统对BMSCs细胞的攻击作用。

猜你喜欢
补体孵育抑制剂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精子与慢病毒孵育制备转基因猪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分析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