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中小镇青年的自我呈现研究
——以快手APP为例

2021-01-30 13:17李筱珂卢晓华
视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土味小镇文化

李筱珂 卢晓华

欧文·戈夫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理论”,这是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给别人留下特定印象的过程。在戈夫曼看来,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通过角色扮演来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塑造能被他人接受的形象,这种扮演被称为“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①。当下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目前是小镇青年最大的聚集地。小镇青年正是通过网络短视频,特别是快手App这个舞台,通过借助各种符号将他所希望传递的内容通过短视频传递给观众,从而完成形象的自我呈现和表演的。

一、“小镇青年”的定义

“小镇青年”最早被电影产业从业者定义为一线城市之外的观影者。尹鸿在《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录》中,将“小镇青年”定义为“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城、乡镇观众,年龄在19~30岁之间,更爱看喜剧电影,更偏好国产影片”②。南方周末对小镇青年定义为出生于县(市)、乡镇、村的18~35周岁青年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认为,“广义上讲,小镇青年既包括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也包括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狭义上讲,小镇青年是既出生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又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④由此看来,小镇青年更多的是指年龄在18~35岁之间,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小城镇的青年。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通过对小镇青年群体在快手App中发布的作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小镇青年群体在短视频中呈现怎样的风格特征,展现了怎样的个人形象,分析其自我呈现行为背后的成因。在选取样本和案例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户账号中显示的年龄、省市,二是视频中显示的图像和具体的情节设置。为了保证样本的选取更具典型性,笔者尝试选取粉丝数量较多的小城镇的年轻短视频用户为研究对象,粉丝数量多代表着这些用户的公众认可度相对更高。

三、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快手App中小镇青年的呈现现状

1.“土味视频”占据大半江山

小镇青年正处于城乡关系的中间地带,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处于夹缝中的他们,既可以向上浮动融入于城市文化中,又可以退回到生他(她)养他(她)的乡村文化中。就其心理而言,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又因学历低、眼界窄而始终带有乡土气息。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在国家政策大环境的鼓励支持下,小镇青年很快就在短视频平台中如鱼得水,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历,收获了大批粉丝关注。他们发布的视频中,地点或设在小镇上,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背景音乐中有“喊麦”,形式有“土味情景剧”,人物穿着普通实在,部分青少年以紧身裤、豆豆鞋、锅盖头为傲,内容以轻松搞笑为主。比如ID是“暴走的小吉吉”的小镇青年,身处广西的北海市,自诩为“三亿少女得不到的男人”。视频中的他梳着复古的中分发型,身穿花衬衫,脚踩人字拖,风格带有明显的搞笑和潇洒不羁。他在其中一个作品中,把美团外卖骑手的黄衣服和算命先生预言的“黄袍加身”联系起来,再加上视频最后的“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土味的同时,不觉让人忍俊不禁。目前他的账号粉丝已经达到844万,这表明大家对这类土味视频的幽默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2.语言风格多带有地方色彩,用语以网络流行语为主

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汇入,土生土长的环境培养,造就了小镇青年短视频中语言风格多带有地方色彩,用语以网络流行语为主。观察小镇青年短视频,不难发现网络流行语和地方特色的方言对小镇青年日常交往和生活影响很大,成为其自我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快手用户“滇西小镇青年”为例,其地点在云南的保山市,他的作品涵盖系列情景剧,主题是围绕云南龙陵的小镇青年身上所发生的趣事,作品集有《如果你非常急》《乞丐是怎样炼成的》《二傻捉鱼记》等。情节包括两个傻青年争着看路过的一个美女而双双掉入泥塘;两个青年在路上走,瞥到地上有钱,其中一个青年骗另外一个青年说钱被下蛊了不能捡,在等同伴的过程中被误认为是乞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所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和龙陵方言原汁原味,倘若不是龙陵人,不看字幕确实很难完全理解。比如口头语“么么么”“做桌”“拾不得”“我呢纸内”等,为小小的系列剧增添了不少色彩。再加上剧情本身有趣,配乐恰到好处,很容易逗得人捧腹大笑。

3.塑造形象多从积极正面的印象出发

增密减氮对不同耐密性春玉米品种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鹤宇,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胡树平,赵晓宇(26)

通过对小镇青年的直播和短视频进行观察,除了“土味视频”中的“土味”形象,小镇青年更多是在短视频中塑造出积极阳光、正能量的形象。这也符合戈夫曼拟剧论中的“印象管理艺术”,即通过树立正面的形象,潜移默化地管理了自己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无形之中也给受众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

“小镇青年,也能活出滚烫且璀璨的人生。”快手用户“曲玮玮”的经历无疑诠释了这句话。出生于山东威海小县城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复旦后,决心继续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大一下学期成为《南都周刊》最小的实习生,采访明星CEO作家,参加《一站到底》等很多综艺节目,大三就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已经能月入十万了。在她的短视频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独立”“逆袭”“永不服输”。她在视频中提到:“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镇青年,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没有人关心我飞的高低苦累,但我知道,只有承担得住狂风暴雨,才能守得彩虹满天。”粉丝纷纷被她身上这种昂扬向上、永不服输的韧劲所打动,被她的经历所激励,她的视频也因此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快手用户“潇洒哥”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名有着16年工龄的汽车修理工,他的短视频作品就是他的工作日常——修理汽车。视频中的他衣着朴素,甚至带着修理汽车时不小心蹭到的油污。他干起活来非常卖力,顶着大太阳,上大锤,排通气管,不怕脏,不怕累。他的视频出现最多的就是“奋斗”“脚踏实地”,粉丝们纷纷在他的视频下方留言:“太认真细致了,不放过每一颗螺丝,认真干活的样子最帅!”他的眼角嘴角永远带着笑意,你能感受到他是真正热爱着他的工作,热爱着生活的。目前他的粉丝已经涨到了407万,足以看出人们对踏实工作、辛勤劳动的小镇青年的认可和喜爱。

4.运用超自然力量拯救苍生的正义之心

在观察小镇青年短视频的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到这么一部分小镇青年,他们呈现的形象并非是生活中的自己,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形象。在短视频故事中,他们拥有神秘之力,借用超自然的力量拯救苍生,维护社会正义。其现象的背后,大抵是小镇青年们目睹到一些丑恶现象后渴望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改变,这种大义凛然之心显然是正义的,也是为人所动容的。

ID是“巫大大-Ace”的小镇青年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短视频中化身一名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女巫”,利用魔力改变现实中事件的走向,使其获得更好的结局。每个短视频故事都对应着一个主题,或是人或是物件。如在“X光片”中,讽刺了那些害人害己的黑心商家。黑心商家昧着良心,做尽坏事,X光下她的心也越来越黑,最终一命呜呼。在“药片”篇中,卖保健产品的小经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往药品中加入有害成分,还去老人家里做“干儿子”,用甜言蜜语欺骗老人的养老钱,可是恶有恶报,最终老人身上的病全好了,所有的病都转移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在她的短视频作品中,事件虽离奇却又在意料之内,最后坏人都恶有恶报,让观众看得很过瘾。善良“女巫”伸张了正义,社会也变得更有爱了。这种科幻类题材短视频这几年深受欢迎,她的粉丝目前已达871万。

(二)快手App中小镇青年呈现的背后

1.“技术赋权”:小镇青年自我呈现成为可能

互联网时代下,媒介技术高度发展,正如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中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的新世界,5G时代大大推动了“视频化”,所有自媒体平台都开始向“视频流”方向发展,短视频也因其迅捷化、多样化、快餐式等特点异军突起。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宽带下乡、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小镇青年也可以透过互联网了解大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上传视频简单易上手,小镇青年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己的日常,呈现自己的想法,从内容的消费者转变为内容产品的生产者,这也体现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影像赋权”⑤。不需要繁琐的制作视频流程,“技术赋权”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导演。

小镇青年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时期,乡村是生养他(她)的地方,淳朴的乡村文化是他们情感的源泉,但他们也通过各种渠道向往着城市的景观文化,向往大都市的生活。在从“乡村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城市文化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因此,“土味视频”成为两种文化的连接点。看似低俗而陈旧的内容,却深刻地映射着小镇青年的文化想象和不自觉的模仿,多数土味文化也都能找到相应带有城市文化基因的起源,例如,社会摇之于城市夜店和蹦迪文化、喊麦之于说唱文化等⑥。但是,在城乡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这种文化想象往往并非对真实时空的再现,城乡关系走向最终的城乡一体化仍任重道远。

同时,短视频创造的相对稳定的媒介空间为广大的小镇青年们提供了一个消除真实物理空间之中的摇摆不定和不安感的合适环境⑦。观察小镇青年的直播和短视频,发现小镇青年群体在城与乡的夹缝之中处境艰难。一方面,在城镇化的推动下,他们对大城市心生向往;另一方面,当他们尝试着融入,发现自我身份并不为大家所认同时,漂泊带来的孤寂感也加深了自我认同的危机。久而久之,这些小镇青年开始焦躁不安,陷入对自我身份的怀疑。如同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所提到的“边缘人”,小镇青年正处于城市、农村两种不同文化的边界,面临着“空间上的二重性”的“边缘人”困境。农村对于他们似乎有点“陌生”,城市又那么“遥远”。短视频的出现,让众多小镇青年们在虚拟空间中找到了心灵的栖身之所,在这里,乡村成为共鸣点,情感得到了释放。作为个体叙事的表达,“土味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到了城乡一体化官方叙事的建构之中,推动了城乡文化发展的融合。

3.“印象管理”:追求目标和人生理想的小镇青年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到“印象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在社会交往的舞台中,每个人都扮演着某种角色,维持某种特定印象,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⑧。本着“印象管理”和自我呈现的艺术,小镇青年在短视频这个“舞台”中呈现出了正面形象——追求目标和人生理想的奋斗者形象。通过树立正面的形象,潜移默化地管理了自己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无形之中也给受众带来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至于短视频故事中带有理想化甚至是科幻色彩的小镇青年形象,拥有超自然“神秘之力”只为伸张正义,造福人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理念在他们身上得以酣畅淋漓地体现,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在短视频故事中会出现那么多在想象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兼济天下的小镇青年了。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正逐渐缩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小镇青年的发声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短视频舞台。“技术赋权”下,小镇青年的自我呈现和表达成为可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镇青年,处境艰难仍昂扬向上,呈现出追求目标和人生理想的进取者形象。对小镇青年的研究,较多地停留在其文化消费层面,对其心理等层面的关注和研究还少之又少,应从人文关怀、现实角度展开更多的学术研究。

注释:

①⑧[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2-216.

②尹鸿,孙俨斌.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6(02):13.

③南方周末.相信不起眼的改变:2018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现状白皮书[R].广州:南方周末,2018:2.

④田丰.“崛起”的多样态小镇青年 [J].人民论坛,2020(01):107.

⑤马晓虎.人民美学实践与影像白话言说:泛电影实践中的UGC短视频[J].电影新作,2018(05):55-60.

⑥路阳,张敦福.土味文化:城乡青年品味互动与社会区隔再生产——以手工耿、giao哥、华农兄弟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02):103-110.

⑦朱琪.反抗与收编: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土味视频的文化意义内涵[J].新闻爱好者,2021(02):79-81.

猜你喜欢
土味小镇文化
安安静静小镇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CK小镇”的美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味情话
熊的小镇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小镇(外一篇)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