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力“她力量”的形式与影响研究

2021-02-03 19:06王宇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性别平等新媒体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平等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日益兴盛。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单线式的传播结构,让女性群体拥有了更便利的信息来源、更为广阔的发声渠道以及值得信任与依靠的群体力量,形成了一股能够颠覆传统性别地位的“她力量”。“她力量”的崛起使得女性形象得到再塑造,也为社会实现性别平等助力。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新媒体助推“她力量”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让“她力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她力量”;新媒体;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性别平等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031-03

一、引言

当今社会,新媒体作为传递资讯的主要工具,以其传播的便捷与快捷性、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内容的丰富性迅速成了当代人获取信息、传播观点的主要途径。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女性主义议题在新媒体平台上逐渐增多,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和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女性正在逐渐走向媒介关注的前台。2020年10月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提出“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呼吁“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国家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视为新媒体时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些杰出女性在世界舞台上成就伟大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榜样作用,推动着“她力量”的不断成长壮大。

在2021年11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上,9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首位女性天文台台长叶淑华全英文发表演讲,鼓励女性“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必须争取”,要勇敢打破“玻璃天花板”。这一发言在抖音、微博等媒体上被大量转载,引来热评。

当今,女性牢牢把握了时代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中广泛活跃在自媒体舞台之上,积极运用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发声,掌握自身话语权,让性别平等不再仅仅是“女性之事”,而是事关社会运行的“社会之事”,为性别平等贡献出女性群体的力量。在追求性别平等之路上,广大女性群体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她力量”。

二、新媒体为“她力量”赋权的形式

(一)发声渠道拓展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也能够将自己的经历通过新媒介广而告之。许多有各种诉求的群体,在今天能够运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将自己的遭遇或诉求公之于众,扩大事件的影响范围,使得事件通过不同的平台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

女性自媒体作为自媒体的类型之一,主体一般为女性个体或团体,通常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媒体表达女性的诉求、维护女性权利、传播关于女性主义的信息与知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微博平台中关于“看见女性劳动者”的议题越发兴盛,#看见女性劳动者#、#姐妹战疫安心行动#、#逆行中的她们#等微博话题迅速传播。这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话语行动,不但让女性劳动者在生理期需求的这一性别盲区中被“看见”,也使得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在性别话语上的协商实践进入公众视野[1]。

新媒體平台不仅为女性主义话语行动提供了行动场所,还为女性主义事件的发酵与二次传播留下了传播空间,使得女性主义议题在初次传播后能够再次发酵,从而掀起新一轮传播热潮。2021年7月11日,博主“小熊燕和”在微博平台发文,自曝在电梯内被男友殴打,还晒出了一组男方殴打导致的头部破裂的图片。这起事件一经在微博平台曝光便迅速引起关注,许多话题参与者将这起事件转载至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传播。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和话题参与者的增多,侵害人在网络上受到大规模声讨,并在事发一天后受到公安部门行政处罚。

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以及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平等参与网络、表达意见的途径,传统的性别观念不再是女性参与网络的束缚。在新媒体平台上,女性若遭遇不公、欺骗或是暴力,都可以将这些事件发布在互联网上,让更多人注意到她正在遭遇的不幸,让那些原本被遮掩的声音传播出来,让不公受到正义的制裁。

(二)信息获取便利化

新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表达观点的途径,还有信息本身。在过去新媒体不够发达的时代,人们往往需要翻阅报纸或书籍查找信息,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精准度都无法得到保证,人们很难迅速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要在网络上搜索想要查询的内容便可以得到海量信息。同时,由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人们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最新消息。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了迅速提升,人们只需要打开手机,就能及时了解最新消息,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获取呈现出快捷、便利的倾向。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信息流通方式一改往日的单线式流通,女性拥有了与男性相同的获取信息的地位[2],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充,这使女性群体能以一个更为平等、更为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如今,受到歧视的女性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与她经历相似的人群,借鉴前者的经验解决自己的苦恼;遭遇家暴的女性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具体条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媒体时代的多数女性已经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解决自身困境,为自己,也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困扰和弊病。

(三)群体力量的形成

很久以来,由于受制于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女性往往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传播活动,传播范围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新媒体的出现为女性提供了一个改变传统传播模式的可能,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局限于个人或家庭,更多人听到了她们的声音并给予反馈,女性不再只是分裂的个体,而是一个有着共同话语、保持密切联系、有着共同归属感的群体。

新媒体时代强化了女性的群体力量,使得女性能够更有力地掌握话语权,维护群体权益,重新树立女性的群体形象。在网络空间中,女性主义话语行动逐渐成为影响传媒事件进程和演变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众多女性主义话语行动中的女性组织和女性群体“意见领袖”,在那些侵犯女性权益的事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了女性权益维护群体“意见领袖”的发声外,女性组织也积极为争取和维护女性权益而奔走呼唤。在泡泡玛特事件中,中国妇女报力挺权益受到侵犯的女性应聘者,反击泡泡玛特公司,并称“追求性别平等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在女记者马金瑜自曝受家暴一案中,青海妇联迅速展开调查,并且呼吁广大受家暴女性及时向妇联求助,借助集体力量解决家暴事件。

三、新媒体为“她力量”赋权的影响

(一)女性形象的再塑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长期以来都被塑造成依附男性、软弱无能、没有职业和经济追求、以家庭为重的形象,这种形象早已成为刻板印象,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认知。以女德班为例,女德班最早出现于2014年,课程的主要内容便是传授“妇道”,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封建思想。在遭到政府严厉打击后,女德班似乎销声匿迹,却又在三年后卷土重来。女德班不断向女性传输错误观念,仿佛女性不应该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女性角色也只有母亲、妻子、女儿这些家庭范围内的角色形象。在这种传统的语境中,女性的形象被固化,独立性被扼杀,女性不能成为“社会的女性”,而是“父权制话语霸权下的女性”。

自媒体的出现则为女性打破传统父权制话语霸权提供了一个机遇。女性能够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发表自己对两性的观点,并且能够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并结成一股强大的女性力量。不仅如此,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男性与女性有了观点交换的平台,便于两性之间进行交流,达成一致,有助于和谐两性关系的构建。在新媒体时代,女性能够主动向社会展现自我,摆脱传统封建的女性形象。

“女强人”等词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女性形象正逐渐从传统的“柔弱”形象转变为坚毅果敢的形象,并且得到了广泛认同。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打破了女性需要温柔顾家、娇小依人的传统形象,节目中的“姐姐”们或霸气十足,或潇洒利落,她们有事业心、有竞争力、有专业素养。《乘风破浪的姐姐》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另一面,她们一改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以坚韧洒脱的面貌迎接生活的风浪。正如万茜在节目中所言:“我们都是女人,我们都是站在一起的,女性可以帮助女性,这是一种来自女性的力量。”该综艺将性别意识融入叙事与传播形式,在重塑女性形象、建构女性理想价值和个人成长模型上的意义是现实而深刻的[3]。再者,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央视抖音号的播报使得女航天员王亚平吸粉无数,她的冲天马尾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出征星辰大海的飒爽英姿。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颠覆传统性别刻板印象成为可能,女性形象在新时代得到再塑造。

(二)社会聚焦“她力量”

一直以来,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在社会中往往处于较受忽视的地位,只能局限于家庭这个舞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使得女性拥有传播话语的渠道,也为女性由被动转为主动提供了机遇。

女性群体的强大使社会日益关注这个打破桎梏的群体。2021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当天,珀莱雅联合中国妇女报发起主题活动:#性别不是边界线 偏见才是#。在主题短片中,多次创作为女性发声歌曲的说唱歌手于贞联合10位“意见领袖”共同讲述了一个主题:独立、坚强、温柔、顾家等美好品质,不是某个性别的专属,而是人们可以平等拥有的能力。3月7日,国产彩妆品牌悠珂思与丁香医生联合发起活动:#是红妆亦是武装#。悠珂思送出了1000支临期口红,帮助女孩涂掉“捐卵”广告。

从这些“出圈”的妇女节广告中,可以注意到“拒绝歧视,追求平等,保护自我”是这些品牌的共同主张。这些品牌从女性视角出发,引导受众认识到除了生理差别外,许多所谓的女性特征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这些品牌作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将视线聚焦于愈发强大的“她力量”,推动着“她力量”的持续成长。

女性力量的崛起不仅受到了品牌商的关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大媒体对于女性劳动者的报道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女性的赞叹与支持。在中国妇女报的报道中,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女性医护人员都坚守岗位;基层女性工作者则配合国家安排,在自己所在的地区进行疫情排查、为群众宣传抗击疫情的知识;女性法务工作者为疫情防控进行法治宣传。中国妇女报对于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女性劳动者的报道,让更多人注意到了为人民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工作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女性不再是以往的柔弱形象,如今的女性已经成长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她力量”[4]。

(三)“她力量”偏激化与污名化

新媒体发展不仅为“她力量”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和困境。随着“她力量”的强大,一些女性由于过度追求女性权益的最大化而剑走偏锋,走向偏激化。这部分偏激群体往往以贬低另一性别群体、歧视思想较为保守的同性别群体、质疑相关制度的方式出现,对“她力量”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了“她力量”的风评[5]。

目前互联网世界中,“女权”越来越成为一个负面词汇,呈现出污名化倾向。“她力量”的污名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偏激女性权益维护群体的影响。这些偏激群体的不当言论让人们认为“女权”就是要打倒男性、改变社会制度。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女权”一词产生了误解,一些关于女权的负面词汇也随之出现。微博平台上,“女拳”“女拳师”“田园女权”等恶意名词被频繁运用,“女权”这一概念被曲解,成為人们攻击追求女性权益维护者的武器。

“女权主义”这一概念如果长期被污名化,势必会影响人们对于女性群体的态度,也会严重削弱“她力量”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无疑会对女性把握话语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单线式的传播结构,让女性群体拥有了更便利的信息来源、更为广阔的发声渠道和值得信任与依靠的群体力量,形成了一股能够颠覆传统性别地位的“她力量”。“她力量”的成长让女性在这个时代被重新审视,女性不再只是“贤妻良母”,她们可以温柔,更可以果敢;可以顾家,更可以独立。正如珀莱雅的广告词所言“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她力量”的崛起让更多人意识到人的性格品质与性别无关,人不应被性别所定义,这为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真正的性别平等提供了助力。当然,我们也要正视新媒体助推“她力量”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尽早为“女权主义”正名,同时纠正关于“她力量”的偏激观念,让“她力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剑侠.#看见女性劳动者#:新冠疫情中的女性自媒体与话语行动主义[J].新闻记者,2020(10):32-44.

[2] 魏紫.女性主义自媒体的话语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 许静.新媒体与性别平等教育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4] 邱懿宣.女性电视栏目中多元主体的建构与失语: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科技传播,2021,13(16):69-71.

[5] 赵雅馨.《中国妇女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中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研究[J].声屏世界,2020(3):82-83.

作者简介 王宇薇,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性别平等新媒体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从伊甸园故事看男女性别和身体的处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生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