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政治主观题规范化答题素养培养策略

2021-02-09 06:46陈冲
黑河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高考

陈冲

[摘 要]在高考改革大力推进的当下,政治主观题所考查的内容逐渐由教材知识转为学生能力,而学生答题缺少规范性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于政治这门学科而言,规范答题所强调的要点,通常是以教材原理与概念为依据,利用专业术语对社会或自然现象所蕴含的规律加以科学解释和阐述。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规范答题能力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逐渐提上日程。文章结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及学生不能规范答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治主观题规范化答题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政治主观题;规范答题素养

政治主观题占试卷分数比重较大,强调时效性、综合性与灵活性,通常被用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因此,无论是日常测试还是高考,政治主观题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多数学生做主观题时,存在答题不规范的情况,这也是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因此,应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的素养。

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政治知识点,这样做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无法以试卷所给出的材料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给出与教材联系紧密的答案。其次,没有夯实基础知识,出现无法准确运用时政语言、政治术语的问题,所给出答案的规范程度不高。通过分析学生的政治试卷可知,学生不能规范答题的主要表现是审题不清、无法确定答题方向,从而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后,在考试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少数考生选择简单阅读题目及材料,凭借自身对练习题目的印象与经验作答,导致答案的切入点与题目不符,无法取得高分。上述原因,可被概括为学生缺少宏观把握并利用知识答题的能力。例如,题目明确指出“使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作答”,学生却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答案;又如,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辩证法”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可学生却围绕“唯物论”来答。

要想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这里的系统,主要是指以大脑为载体,通过组织大量知识点的方式获得有序知识结构;全面强调学生知识结构应涵盖试卷所提及全部知识点,确保规范答题具有可提供有力支持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习必修三“文化与经济、政治”内容时,学生必须对文化、经济、政治三项主体内容都有相对系统的把握,对涉及的要点要了解,避免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知识表象化、片面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答题中的分层意识进行培养,真正做到段落序号化、层次段落化、要点层次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要点对应一个段落,利用序号对要点进行标记,做到层次分明,有利于得分。

二、建立能力结构

答题不规范的又一表现,便是学生所表述的观点缺乏简洁性、逻辑性和条理性,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等情况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发觉隐含题意,这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上文提到的隐含题意,主要是指没有给出明确的设问要求及形式,需要学生以题目所提供情境为依据,自行分析并给出答案的部分。如果学生缺少良好的提炼与归纳能力,极易出现无法正确理解隐含题意的情况,仅凭借材料所提供的只言片语作答,很容易失分。例如,在学习“矛盾”的相关知识时,一些学生意识到题中考查的是矛盾的知识点,只想到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将它们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混淆,做题时就会遗漏要点和失分。正确的做法是从含义、背景、方法论意义等角度综合考虑二者的区别,在做题时抓住关键词,如“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等词语一般说的是主要矛盾,而“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一般说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此外,还要重视书写不规范、不分段或段落过多、材料与观点不统一等问题。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通过建立能力结构的方式,确保学生所给出答案具备条理性、针对性和逻辑性。在进入复习阶段后,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围绕试卷题目、教材内容展开讨论,通过充分交流的方式,确保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典型试题进行整理,以思维训练为载体,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所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反复分析并加深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指出学生所存在的规范问题,确保自我反思有效果。

除此之外,规范答题的关键是避免卷面出现口语化词汇或生活化语言,而是要用专业术语对个人观点进行严谨且科学的表述,还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逻辑性和条理性,在确保语言精练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缩小自己所给出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差距。对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对专业术语进行反复记忆,帮助学生树立规范用词、科学用词的意识,尽量选用教材原理和概念作答。对强调特殊性、多样性及普适性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在概括并分析相关现象时应利用绝大多数、多数等词汇进行描述,切不可一言以蔽之。对专业术语印象不深、答题时应用口语词汇是学生政治成绩难以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曾出现混淆辩证法与唯物论,混淆哲学术语、经济术语、政治术语的情况。例如,将“认识的目的”与“认识的任务”混为一谈,无法准确区分提高利润和提高利益的区别。又如,某次考试曾出现“人类只有不断的征服并改造自然,才能使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下面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的问题,在答题时,一些学生选择利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给出自己的评析,即便答案条理清晰,却因为与题目要求不符,无法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只有明确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法的异同,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三、掌握答题方法与技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向学生传递规范答题的方法与技巧。一方面,要逐字逐句认真审题,对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在排除迷惑条件与干扰信息的前提下,挖掘隐含条件,确保答案的方向正确。随后,对以下要点加以落实:先对题目指向和设问点加以明确,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接着要站在命题者的立场,对其意图进行分析,确定题目所考查知识的方向及大致范围,尽量规避定势思维所带来影响,不可主观臆断,片面将不同类型题目画上等号。另一方面,在确定答案方向正确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答案的简洁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真正做到展现个人的政治基础知识和答题能力。对政治主观题而言,简洁是指卷面清晰且文字整洁,而且能利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由此可见,简洁的“简”,并非数量上的“简”,而是以题目所传递信息为依据,确保答案简而全,尽量利用简洁词汇叙述个人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如果题目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概述,在分值较低且有深入设问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仅回答相关原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技巧:

首先,确定答题要点,做到简洁叙述。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深刻理解,确保答在采分点上。对于不确定的答案,尽量不在卷面上写出来。

其次,通过缩小包围圈的方式,为答案准确性提供保证。如果题目提到了“哲学知识”,应先确定知识板块,再对知识板块对应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细分。例如,唯物论需要考虑的知识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和“物质与意识”,辩证法所考查的知识通常集中在联系、矛盾及发展方面,知识论所强调的内容则为“现象与本质”“认识与实践”。

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保证答案完整。在分析题目时,应重视设问关键词,如“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哲理?”中的“哪些”,便是设问关键词,只有做到多角度思考,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

总之,针对学生在对政治主观题中不规范答题的现象,政治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规范答题的要求,结合常见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才能帮助学生规范答题,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徐福亮.明辨题型 综合思考 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以2019年高考江苏卷政治主观题为例[J].华夏教师,2020,(16).

[2]沈从举.知晓题型特点 把握思路技巧 提升实战能力——思想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J].教学考试,2020,(25).

[3]郑海付.大点小写 小点大写——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J].教学考试,2020,(16).

[4]曹谦.能识局·善破局·掌全局——巧用主题句妙解政治主觀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11).

[5]杨雪涵.高中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分析[J].成才之路,2019,(05).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新高考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