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一代:刹那美好凝固成永恒

2021-02-09 03:08杜竹敏
上海戏剧 2021年1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红楼梦

杜竹敏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记得草桥两结拜”……

2021年伊始,上海大剧院中萦绕着袅袅越音,观众的热情被“越·聚黄金一代”系列演出点燃。从1月4日至1月10日,连续四部六场越剧演出——《家》、《梁山伯与祝英台》(袁范版)、《甄嬛》(上下)、《红楼梦》(经典版),从传统经典到新创佳作,“越·聚黄金一代”是台上群芳争艳的高光时刻,也是台下真情涌动的团圆时光;不仅让越剧爱好者过足了戏瘾,参与演出的中生代艺术家也感慨万千。

《家》:心归处即是家

关键词:重聚

首场演出是越剧现代戏《家》。谢幕时,饰演觉新的赵志刚几度落泪、哽咽难语。一旁的“梅表妹”单仰萍紧紧抱住了他轻拍着老搭档的肩膀。这场等待了14年的重聚,对于台上的每一位演员、幕后的每一位主创、台下的每一位观众而言,都等得太久太久。但在所有人心中,似乎都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们——总有“回家”的那一刻。

赵志刚:虽然这是2010年我和陈湜离开上海创立赵氏工坊后,第一次受邀回上海越剧院演出全本大戏,但这些年上海越剧院的重要活动,诸如《舞台姐妹情》、几位越剧宗师的纪念演出,我们都不曾缺席。上海越剧院培养了我们,在我们心中上海越剧院永远是我们的“家”,过去如此,未来永远如此。上一次演出全本《家》,还是在2007年。这些年,很多朋友、观众、老师曾无数次问我:“你什么时候再演《家》?”《家》的编剧吴兆芬老师在世的时候,也始终牵挂着我们的《家》何时能再现舞台。这次演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表达对兆芬老师的缅怀。回到上海、回到越剧院演出《家》,也让我感到了“回家的幸福”。演出消息一公布,我就接到孟莉英老师、王佩珍老师的电话。两位老师都很激动,不断对我说:“回来演就好,回来演就好,侬老早就应该回来了!”确实,在外漂泊十来年,在大大小小的舞台演出过无数次,有国际的、有乡土的;有传统的,有先锋的。但这次演出《家》,心情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有看着自己长大的老师、有始终呵护自己的观众,这里留存着自己艺术跋涉之路的每一个脚印,这里是我永远的家。

单仰萍:《红楼梦》中的黛玉与《家》中的梅芬,都是我最珍爱的角色,巧的是,这次“黄金一代”的演出,我又演了这两个人物。比起黛玉,梅的性格和我有更多相似之处。所以我懂她。因为“懂得”,有时候在台上,我觉得自己都不需要演,我就是她,那种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和林黛玉相比,梅更温和、内敛,她明知自己已遍体鳞伤,还要呵护身边人,希望他们幸福;家族兴旺,怀揣梦想时,她的喜悦是淡淡的;洞房离别,美梦破碎时,她的悲伤是克制的;战火燎,乱离骤,重回梅林,物是人非,她也只是幽幽一句 “寂寞也是清淡趣”。兆芬老师的词写得真是太美了,她也太懂梅、懂我了。其实这么多年,我始终渴望再在舞台上演绎梅芬的爱恨幽怨。辅导青年演员的时候,我甚至有时也会恍惚,幻想着什么时候能再演一次……这一次,多年的祈盼终于梦想成真。很感慨,但是也有一点点遗憾——要是兆芬老师能看到我们演出,该多好?

许杰:每次演《家》都有感动,也都有新鲜感。这是非常棒的一出戏,适合越剧,适合男女合演。从2003年第一版《家》首演至今,上海越剧院已经推出了三个版本的《家》,这些版本都取得不错的观众反响,充分证明了作品的魅力。有意思的是,在剧中,我扮演的是勇敢叛逆的三少爷觉慧,对善良却懦弱、一心想守着家的大哥觉新总是怒其不争,极力鼓动其打破封建牢笼的桎梏;而在现实中,我却已经见证了三代演员阵容的《家》。从最初的演员到现在的复排导演,这是上海越剧院经典作品传承的一贯传统:人传戏,让戏活在一代一代人的身上。我想,“守”的不仅是一个剧目,也是越剧男女合演的艰难之路。我自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男演员的不易,我深有体会。

《梁祝》:追梦的舞台与人生

关键词:师恩

当“越·聚黄金一代”的第二场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幕徐徐拉开,当那句“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的合唱旋律响起时,现场的观众似乎在一瞬间忘记了所有,完完全全地沉醉在故事之中。有一些经典,是无论看多少遍都不会乏味,无论在什么年纪看都会有新的感悟的。而对于两位主演,章瑞虹与方亚芬来说,每一次穿上戏服、踏上舞台,都是一次全新的生命体验——与剧中人一同经历。同样,每一次,她们的心中都会涌起对恩师的绵绵思念。

章瑞虹:人生、舞台,就像是一个圆。《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舞台人生的起点,从这里出发,追寻的脚步永远没有终点。舞台生涯40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对我的意义无可比拟。因为迷上范老师的梁山伯,我从花旦改学了小生;也因为这出戏,我来到了上海。同样,也为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第一次拍了电视剧。梁山伯是我在舞台上演得最多的角色之一,我的每次舞台演出都在试图把那个完美的梁山伯打破了、揉碎了,再一点点重塑起来,将自己的思想、心血乃至人生经历糅合在人物中,直至难分彼此。

演了那么多年梁山伯,我觉得他还是不够完美的。也许永远没有达到完美的那一天,每一场演出都会有一些不同,一些改变。今天,我也开始教学生,只有当自己面对学生的时候,才會真正懂得当年老师在我身上花费的心血、对我的期望。辅导学生的时候,当年与老师相处的一幕幕都会浮上我的心头,我也会把当年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和自己的感悟告诉学生。《梁山伯与祝英台》陪伴我一路走来,一同成长,经历人生、舞台的种种甜酸苦辣。我也和这出戏一起,追求破茧成蝶的完美蜕变。

方亚芬:这次我和章瑞虹合作演出全本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圆了观众的一个梦,也是圆了老师的一个梦。早在解放前,袁老师就先后与马樟花、范瑞娟等合作演出过《梁祝哀史》《新梁祝哀史》,《梁祝》也成为新越剧改革的重要剧目之一。1953年,新中国首部大型彩色影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诞生,更是轰动全国。然而令人颇感遗憾的是,此后老师再也没有在舞台上演出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将袁范舞台版复排起来,是老师生前的一个梦,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2004年“一代风华——越剧袁范傅徐舞台生涯70周年系列活动”,为了完成老师多年的情结,我们先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折“英台哭灵”搬上舞台,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热烈反响。这也坚定了我们复排全剧的决心。

整个复排过程很艰苦,也得到了包括吕瑞英老师在内的很多老师的支持。这出戏不仅对于老师的意义重大,也记录了越剧发展的艰辛历程,凝聚了越剧姐妹的深厚感情,也铭刻了越剧的高光时刻。我希望观众对我们满意,也希望老师能够看到,我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甄嬛传》:青春是最好的注脚

关键词:挑战

大幕拉开,华丽唯美的舞台、轻纱薄罗的华裳让人眼前一亮。演员们委婉传情的演唱,跌宕起伏、哀怨缠绵的故事让在场的观众们为之心潮起伏。从2013年《甄嬛》上本公演至今,近八年的时间里,越剧《甄嬛》成为了上海越剧院最受欢迎的戏之一,更有不少年轻人因《甄嬛》爱上了越剧。而对下本的三位主演——王志萍、钱惠丽、黄慧而言,这出戏的诞生是一次机遇、更是一场挑战。

王志萍:《甄嬛》是上海越剧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新编剧目,情感之浓烈、信息量之密是戏曲舞台上比较少见的。从小到大,演戏我几乎没有为“唱”犯过愁,演《盘夫索夫》日夜场,虽然那么多唱腔,也觉得轻松得很。但演《甄嬛》不一样,必须全力以赴,调动起所有的精神、体力,但也因此格外“过瘾”。在我看来,甄嬛是个很可悲的人物。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一直被推着走。她与皇帝、华妃的性格之间反差很大,受到身份、处境的限制,甄嬛更多时候看上去是平静而隐忍的,但她又是各种情感和关系的交汇点,表面的平静之下藏着暗潮汹涌,甚至是惊涛骇浪。所以我边演边琢磨如何将这种表面之下的动荡演绎得更有说服力,也因此每一次演出都会有细微的调整。作为一出诞生不过几年的新编戏,《甄嬛》已经在全国演出几十场,作为主演,无疑是幸福的,而且也觉得越演越有味道。当然,不满足的感觉一直都在,要想成为精品必须要不断打磨、提升。

钱惠丽:贾宝玉是我的第一个角色,玄凌是最新的一个角色,这一次在“越·聚黄金一代”中同时呈现,也算是一种“缘分”。从师承徐老师的宝玉,到全新塑造的玄凌,这次演出仿佛让我重走了这么多年的人生舞台经历,回首当年的那个“我”,审视当下的这个“我”,很过瘾。但是我首先要面对的是体力和感情的双重挑战。过去老师们一出戏往往可以演一两个月,演员有足够的时间和演员交流,慢慢进入角色。而现在的演出则往往是演一场就换戏。这一次的演出,《红楼梦》和《甄嬛》也是“无缝连接”。演贾宝玉前,我就不断循环播放《红楼梦》的唱腔、音乐;演完《红楼梦》,晚上立马换成《甄嬛》的录音。我始终坚信一点,无论演什么角色,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黄慧:2014年是我的幸运年。在6个月里,我接连排演了两台大戏:先是《双飞翼》中的令狐绹,让多年来习惯了站在舞台边缘的我一下子走进聚光圈中;接着一个新机会又砸到我头上。一开始院领导找我,我以为会让我演皇帝,没想到却是清河王。真的,当时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幸运。但是惊喜之余,接到这个角色也让我无比忐忑。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电视剧《甄嬛传》,清河王都是核心人物,一个“天上有、地上无”的完美男子,堪称女孩心目中的梦中情人,自己能否达到观众的期待?我心中其实没底。因此,接下任务后,怎样准确把握人物基调、情感走向、心理节奏,并找到合适的肢体语言来加以表现,就成了我每天的功课。

我是一个只要有戏唱,就很开心的人,虽然戏演得不多,也不够好,但我从进戏校那一刻起,就觉得我应该是为舞台而生的。我希望每一场的《甄嬛》都有每一場的精彩。

《红楼梦》:经典永流传

关键词:传承

1月9日、10日,连续两晚虽然市区温度接近冰点,但上海大剧院中两场经典版《红楼梦》依旧座无虚席。钱惠丽、单仰萍两位梅花奖、文华奖演员带来的经典唱段“宝玉哭灵”“黛玉焚稿”表演细腻传神、唱腔韵味醇厚,充分展现出中生代艺术家非凡的功力。而青年一代则以“青春洋溢”取胜,王婉娜、忻雅琴的“宝黛”组合自然流畅、配合益发默契。在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中,钱惠丽、单仰萍与学生王婉娜、忻雅琴手牵手,频频弯腰向台下致意。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美好、真情、传承……

钱惠丽:哪一出经典不是演出来的?从艺40载,演了千余场贾宝玉,这个角色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中。很多观众认为我演《红楼梦》是驾轻就熟,甚至不需要排练准备,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对于演员来说,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演得再多,下一场仍是“第一场”。今天,我们也被称为“中生代”了。就好像一个家,我们这一辈是家中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对得起恩师、前辈,把她们留下的财富好好传下去,又有责任培养下一代,这个家不好当,但是应该当,必须当。“越·聚黄金一代”是中生代、青年新秀的一次集结与展示。在我看来,它更是感谢、感恩——对恩师、对观众、对所有陪伴越剧共同走过的朋友。或者,也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为自己与同伴对这方舞台始终如初的爱与坚守。

单仰萍:林黛玉是我的恩师王文娟老师的经典。当年,我就是带着“红楼”之梦来到上海、幸遇恩师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林黛玉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不是演林黛玉,如果没有遇到老师,也许我早已转行,也不会和上海、和舞台再有什么交集。对于这种改变,我更多的是知足、感恩。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舞台、观众给了我很多。

曲终人未散,百听不厌的旋律、百转回肠的故事;青春洋溢的面庞、美轮美奂的舞台。无论台上台下、戏里戏外。黄金一代,记录下人生最美的相遇、最好的时光。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续红楼梦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寻找梁山伯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