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省际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比较研究

2021-02-10 11:16孔少华李成飞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省份规模

□孔少华,李成飞

(1.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公共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高效率对于提升公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三章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给出了具体的法条,推动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多元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同时标志着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蓬勃发展时期,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规模日益增多,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能力、供给多元化和高质量化以及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与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公共文化服务效率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也是学界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现状,对于提升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我国政府治理理念创新,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政府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与供给效率提升问题日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陈立旭(2015)认为由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模式是低效率的,严重地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化的发展[1]。王列生(2014)认为我国文化服务机构运转效率低的原因是文化服务机构大部分是为了完成上级给的指标,去功能化问题十分普遍并且较为严重,出现公共文化体制“空转”的现象[2]。孔进(2010)认为在政府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上,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可能是为了完成指标,利用效率非常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

在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因素的相关研究中,涂斌等(2012)在研究广东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时发现广东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政策变量和社会因素等[4]。钱勇晨(2014)认为财政投入、机构投入、人员投入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产出等因素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重要因素[5]。而杨林等(2020)的研究着眼于城镇化水平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6]。吴浩然等(2017)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的研究,侧重于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两项因素[7]。申亮等(2017)认为我国省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着效率损失,并且政府规模与财政分权程度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而经济增长对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影响十分微小[8]。

综上可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相关问题的研究,如问题的提出、效率不优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已有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评估研究中,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选取自己的指标体系,没有达成共识,得到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意在通过建立一个简易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以有利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研究深入发展,同时有助于各级政府在实际层面上对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动态监测,为进一步制定适宜本省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评估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CR投入模型是一种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为基础,依托非参数效率评估知识的线性规划模型。其原理是:每个评价对象是一个决策单元,一个评价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决策单元,依据数据对决策单元进行分析,通过效率值的大小判断决策单元是否DEA有效。研究以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为基础进行效率分析。模型中变量x和y代表决策单元多项投入和多项产出,u、v分别代表其权重,定义数学规划如下:

要计算第i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值达到最大,先必须求出u和v的值,但u和v的组合有无穷多个,加入限制条件后再利用对偶性质得到如下规划形式:

minθ,λθ

其中,θ值就是第i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根据相关理论可知θ的范围是0到1之间,当θ值为1时,表示该点在生产的前沿面上,即该决策单元是有效的。

BCC模型以规模报酬可变为基础对评价体系进行效率分析。由于一般条件下,投入产出不一定是规模不变的情况,CCR模型在实际情况的分析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学者对CCR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BCC模型,数学表达式如下:

minθ,λθ

CCR模型获得的效率值是综合效率值,反映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综合效率,是各省份对资源配置能力、文化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BCC模型得到的效率值是纯效率值,去除了规模效率的影响,其值大于或等于CCR模型所获得的效率值,代表的是由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对各省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效率的影响。同时,通过BCC模型可以得到各决策单元规模报酬变化的情况。若CCR和BCC两个模型中共同的决策单元计算出的效率值不同,则这个决策单元规模效率是无效的,规模效率的值等于BCC和CCR模型的技术效率比值, 对综合效率值进行分解得出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综合技术效率值是纯技规模效率代表实际规模和最优生产规模之间存在差距,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规模变化对综合效率的影响。

2.2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借鉴现有学术成果,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研究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效率的情况,一个科学的办法就是构建出一个结构层次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CCR和BCC模型对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研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选取有科学性,不能随意选取;可对比性原则,即省与省之间能够进行比较分析;操作性原则,基于数据可获得性进行操作,能够进一步分析;动态性原则,指数能够实现时间上的动态连续性,便与监测。

本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评价体系(见表1)。在投入方面,以人均文化事业费A1、各地区艺术表演团体总收入A2代表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业人数B1代表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投入;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C1、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C2代表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在产出方面,以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艺活动次数D1、公共图书馆藏量D2、文物业藏品套数D3表示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产出;以博物馆参观人次E1、艺术表演场馆观众人次E2、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E3表示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产出。

表1 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评价体系

基于国家公开出版的数据具有可靠性、权威性等优点,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2018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网,整理选取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数据,对省际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区域比较分析。

3 实证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1个省份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决策单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搜集整理2015—2019年的相关数据,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基础,运用DEA-SOLVER-LV8软件,对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分解得出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详见表2、表3、表4。

表2 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效率值

表2(续)

表3 2015—2019年全国31省份公共文化服务纯技术效率值

表4 2015—2019年全国31省份公共文化服务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

表4(续)

从效率评估结果来看,综合效率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效率评价平均值从2015年的0.94下降到2019年的0.89,我国公共文化服务DEA有效率的省份从2015年20个下降到17个,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较高效率发展水平,但是存在波动中小幅下降的趋势。在2015—2019年,14个省份公共文化服务DEA始终有效,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陕西、宁夏、新疆,表明这些省份公共文化服务一直处于高效率水平;天津、山西、河北、福建、江西5省份综合效率值稳中上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剩余省份综合效率值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指出,青海的综合效率值2019年下降到0.42,表明这些省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纯技术效率方面,2015—2019年全国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效率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且在0.98左右,表明各省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处于高水平。在2015—2019年,有24省份纯技术效率值一直为1,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处于高水平;山西、辽宁、吉林、福建,纯技术效率逐步提升,表明这些省份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内蒙古、甘肃、重庆纯技术效率值下降,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存在下降的趋势,需要重新调整投入产出关系。

规模效率方面,2015—2019年全国各省份规模效率平均值波动中下降,规模无效率的省份出现波动上升的情况,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陕西、宁夏、新疆规模效率不变,且规模有效;其余省份公共文化服务规模效率递增,存在着增加文化投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空间。

4 结论及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给出建议。

(1)全国整体资源配置能力、文化资源使用效率较高,整体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效率处于较高的效率水平,但是仍然存在投入资源浪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省际公共文化服务存在波动中小幅下降的趋势,个别省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效率值较低。我国各省地方政府应在思想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以顶层架构设计为基础,保障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DEA无效省份应针对本省份的特殊情况,优化文化投入能力,提高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如青海应努力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2)全国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总体而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效率较高。山西、辽宁等省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存在下降的趋势。在区域发展中,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效率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这些省份需积极找出公共文化服务中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率。

(3)全国各省份规模效率平均值波动中下降,规模无效率的省份出现波动上升的情况,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最优规模的趋势;我国规模效率递增的省份,应切实加大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以获得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省份规模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我国高校分类分层管理效率研究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规模之殇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ETC区域联网数据传输及状态名单管理效率问题探讨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