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象征:21世纪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教练形象功能阐释

2021-02-18 01:17费辰光赵蕊
电影评介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练员教练体育

费辰光 赵蕊

体育电影不仅具有“运动美”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戏剧观赏性,而且在传播社会正能量、凝聚人心、反思人性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寓言价值。[1]中国的体育电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在21世纪以后,呈现了更多为人熟知的体育人形象。以往有关体育电影的研究会聚焦于体育主题叙事和体育精神的传承,鲜有对特定身份角色的形象研究。在诸多类型的形象中,教练作为专业性、经验性、指导者的化身,既如武侠世界里的师傅传技授艺,又如现实场景下的老师指点迷津。一个优秀教练员形象,出现在带有励志属性的体育电影里,直接影响着电影叙事的成功与否,以及文化输出的效果。因此,本文将关注点聚焦于21世纪以来中国体育电影中呈现的教练员,分析其在体育电影中的形象建构,以期引起电影从业者对教练形象塑造的思考,为观众欣赏体育电影和解读体育文化提供专业的视角。

一、角色定位

在现实世界里,教练是运动技术和体育精神的代言,他或者是校园里的体育教师,或者是运动场上的技术指导员,再或者是带领队员征战赛场的统帅。而纵观全世界各地的体育电影,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体育电影都有教练员的身影存在,这些形象是影片中非常关键的角色,对电影主旨的表达和体育文化的传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受众较多的体育电影进行梳理(见表1),不难发现两种情况。作为主角的教练并不多见,会出现在体现家国情怀主题的电影如《夺冠》,或出现在讲述主人公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职业生涯的电影,如《激战》《飞驰人生》等;而绝大多数教练以绕不开的配角设置出场,篇幅或多或少,但总会穿插其中。

(一)难得一见的主角

纵观国内外的体育电影,教练被设置成主角通常基于两种身份。一种是相对纯粹的教练员身份,尤其是作为足球、篮球、排球等热门集体运动项目的统帅,另一种则是体现体育人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纵向职业生涯上。两种身份常常叠加在一起,有时会各有偏重,偏重于前者时教练的职业属性会更强烈一些,若偏重于后者则会聚焦于角色的个人特质,而作为教练的职业属性则会相对弱化。这些特点在国产体育电影中也是符合的。

以集体运动项目统帅作为主角,在国外体育电影里比较常见,卡特(《卡特教练》)、哈金斯(《光荣之路》)、贾恩斯(《胜利之光》)等教练形象广为流传,他们都是学校球队的领袖,或能团结队员,或能力排众议,或能指挥若定,都是美国体育文化输出的代言人。国内几乎没有此类型的电影形象出现,这和当前国内的体育文化差异以及体育教师的职业存在感有一定的关系,直到电影《夺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空白。《夺冠》以郎平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职业生涯为主线,通过三个风格迥异的教练员的视角,呈现中国女排两代人的辉煌。从20世纪80年代女排的励精图治,到北京奥运会的中美大战,再到郎平执教中国队圆梦里约,影片用一种类似战争片的节奏,演绎出教练员在赛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般的将军魅力。而在另一种讲述体育人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纵向职业生涯的电影里,主人公的故事线有更鲜明的个人特征,教练往往只是其出场时的身份,影片的高潮也往往指向运动成绩的突破,而不是教练的职业诉求。《激战》和《飞驰人生》皆属此类,主人公兼具運动员和教练员两种身份,依照电影叙事的需要切换其身份属性。

(二)绕不开的配角

体育虽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但究其本质,还是以身体培养为基本特征的身体活动[2],其中也必然存在教与学的关系。任何文艺作品有关体育的场景设计里,也必然会存在教练和运动员的基本配置。就电影的艺术特性而言,观众更喜欢见到年轻鲜活的形象,因此体育电影自然更多的选择运动员作为主角,教练的角色往往退而成其次的以配角出场,其戏份也各有长短。这种定位虽然使角色的配置不可或缺,但也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体育文化在电影中的表达和创新,也是我国体育电影对比美国体育电影在立意及文化输出上的差异所在。

国内电影中令观众印象较深的是《少林足球》里由吴孟达饰演的明锋,其角色背负辉煌与磨难的传奇属性出场,激励并辅助阿星和他的兄弟们书写了球场传奇。国内其它影片如《极速天使》《功夫梦》的故事结构与其相似。这样的角色设定,是国内外的体育电影的经典套路,美国体育电影中的《红粉联盟》《飞鹰艾迪》也属如此。在有些影片里,为了塑造主人公的更多困境和冲突,教练这个辅助者的戏份被相对缩减了,但也不可或缺,如《了不起的老爸》《羞羞的铁拳》等。另有甚者,试图通过其它人物的客串,取代教练的角色功能,如电影《超越》就最大限度地割舍了教练在运动员成长成材中的贡献,而是通过师兄帮助师弟的方式实现技术和经验的传授,以叙事创意来说不宜质疑,但其效果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并不理想。主人公郝超越的体校教练形象不甚鲜明,训练中只有偶尔的背影和队员们翻墙出校时的管教姿态,足球教练以传奇身份客串出场只是为影片增加笑点。因为失去了一个专业而权威的组织者,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一部分的情节略显失真和无序。

综上所述,无论是难得的主角还是绕不开的配角,教练之于体育文化,之于电影表达都是不可撼动的角色。本文将从叙事功能和文化象征两个方面,具体的阐述国内体育电影中诸多教练的形象建构。

二、叙事功能

体育电影通常是塑造一个几经挫折仍能在不解和怀疑中坚持理想的追梦者,在动人心弦,关乎荣誉的终极之战里,主人公会经历艰难环境和复杂情感后的人性思考,最终完成内心的自我成长与救赎。[3]在这样的叙事逻辑里中,创作者的难题是如何能够将观众带入故事的场景里,使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更真实,也就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并产生共情效果。如此,教练员的形象在叙事结构中就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他既是一个专业语境下的解说员和传道者,又可以是年轻人成长考验中的辅助者或背景板。

(一)专业语境下的解说员和传道者

体育或者运动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多种门类,如球类、田径、赛车等,其参与者或旁观者,或多或少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体育电影试图讲述一个观众相对陌生领域的故事,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壁垒,往往需要一个知识和技能的代表对这个领域有所解读,这时便突显了教练员的形象价值。与我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一样,教练员是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者。因此在体育电影中通常是通过教练员之口,来解说一项运动的专业知识,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电影的情境。教练员专业性的形象既是现实的表达,也是电影叙事的需要。纵观各种教练专业形象,其主要集中于两个特点:一方面,教练通过一些专业性的语言和行为将观众带入故事的场景中并理解主人公要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其在体育情境中的表达,彰显运动场景的文化魅力。

在以青年或学生运动员为主角的体育电影中,即便教练以配角甚至群演的方式出现,其专业而权威的形象仍然是非常鲜明的。在电影《了不起的老爸》中,干练又飒爽的年轻女教练夏露出现在训练场时,令人眼前一亮,她不停地用各种专业要求大声呵斥队员们,是马拉松少年肖尔东心中理想的化身。夏指导一次又一次以专业上的理由,拒绝肖尔东的入队和比赛,后来又以最敬业的态势帮助肖家父子实现他们的理想。主人公的运动梦想,因为夏教练的出现,而有了具体又微观的内容,也使肖家父子的努力有的放矢。在影片《超越》后半部的桥段里,一个外国知名教练员的专业形象如期出现,其具体的技术分析为郝超越后来的寒场失意做了合理的预示。如果说《了不起的老爸》和《超越》里的教练只是电影中闪烁的卫星,那么《夺冠》则是将教练的光辉形象全面而生动地呈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里老一辈的教练员不停地通过其决绝的语言敦促他的队员们刻苦训练,并通过这些对话来解释这些看上去反人性的训练方式和赛场表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共同的外在表现为:手持战术本端坐场边,时刻留心场上敌我双方变动,提醒队员各种技术动作,能提前预知对手的变化,灵活而果断的调整战术运用和人员配置,并扭转场上局势。

电影中的运动场及运动员的身体,是文艺学、技术哲学理论中文化符号相互作用的场,在电影与观众之间不断“询唤”起一种审美上的深度文化的想象关系,为我们提供直面社会挫折、实现自我梦想的激励渠道。[4]这种询唤的方式和内容是体育电影最核心的文化功能,具体到影片里需要一个非常确切且适宜的表达者。相较于成熟的武侠电影叙事和强势的文化输出,体育电影对其教育意义的输出效果始终不佳。在武侠电影中,师傅的角色既是传道授业的教者,也是年轻一辈人生路上的点拨者,因为这样特殊的身份,当电影想要表达更深的主题时,也常常通过师傅之口来传达电影的更深刻内涵。影片中的教练员因为长期接触此项运动,甚至与运动本身彼此成全,而对这项运动的深刻内涵领悟較高,在升华价值观时才会顺理成章。

电影《了不起的老爸》的高潮阶段,夏露教练在马拉松赛场边大声招呼参赛的肖家父子,也向观众传达运动的意义,即“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回家”。电影《飞驰人生》试图表达电影的终极主题时,采用了闪回方式呈现了主人公张弛在做教练时对学生的训话,这样便以教练员的身份传达了自己对于汽车运动以及职业生涯的价值观。当学生问起有没有一招必胜的绝技时,张弛的不满写在脸上,用一长串倒背如流的生涯经验机关枪般的托出教学生做人,并将对赛车运动的理解充分表达,然后点题,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背景音逐渐变成了主题曲《拿什么奉献给你》,与影片最后传达的电影主题“此片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紧密相扣。这既是电影的主题,也是运动的主题,人生的主题。

(二)成长考验中的辅助者和背景板

秉持励志故事的叙事逻辑,体育电影通过不断的制造人物冲突以呈现挫折教育,实现个人成长。观众也会深入主人公内心,仿佛亲身经历一般。依照罗伯特·麦基的编剧理论,人物的冲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内心冲突、个人冲突、个人—外界冲突。后两者的差别在于,个人冲突聚焦于比社会更深层的亲密联盟,如父母亲友,而个人面对社会机构和机会个体的冲突,则变成了个人—外界冲突。[5]在体育电影中,冲突的设置不甚复杂,即在故事的主线上,主人公必然经历各种考验与成长,即不断的经历个人冲突,个人—外界冲突,最终化解内心冲突,教练角色的存在为叙事冲突的设置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在设置个人—外界冲突时,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有时候教练在运动场景里常常是亲人长辈般的辅助者,帮助其抵御成长过程中的外来冲突;也有些时候,教练会适时地出现在其对立面,成为制造冲突的背景板。前者如电影《少林足球》,阿星在组建球队、训练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教练锋哥始终追随其身边,为其解决专业路上的各种难题,并依据其自身运动生涯的经验,预见困境的走势,提供可行的办法。而后者则是需要一个专业性强、要求严格、遵守原则的教练形象出现,成为青年运动员需要突破的关口,也是其成功的基本保障。电影《了不起的老爸》中苛刻的夏露教练,对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具有更大意义,她先是以身体原因拒绝肖尔东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是对肖尔东圆梦马拉松的第一重考验。肖尔东通过不懈的表现,如在外场跟跑、加练,通过了这一关。在肖尔东失去视力后,肖父又领到了新一轮的任务,这一重考验的执行者仍然是夏露。夏指导的形象雷厉风行,要求苛刻,坚守原则,成为了故事中极好的冲突制造者,也使影片的励志元素被放大。

在设置个人冲突时,运动场景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会更加复杂,教练的形象也更加丰满。以电影《夺冠》为例,此类如体育史诗般的电影,往往有更宏大的叙事诉求。电影划分为三个段落,即20世纪80年代三连冠,2008年中美对抗,2016年圆梦里约,通过不同故事背景里的冲突设置,塑造不同时代的教练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的“魔鬼式”训练中,老教练对郎平等女排队员的苛责训诫,不断的加量加难训练内容,以至与队员产生言语冲突。与此同时,老教练也会关爱队员,为大家安排年夜饭,在赛场边激励队员鼓舞士气,为我们呈现了在现实生活中常见,但在电影里却很少出现的严父般的教练形象。电影第二段里中美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对决,本来是一场上升到爱国情结的较量,但因为有了第一段里双方教练在二十年前训练中结下的友谊,使得这场对决反倒有了亦敌亦友的情绪状态,如果把视角始终聚焦于教练员,说是个人冲突也不为过。这场比赛前后的诸多细节,将两位优秀教练的个人风格呈现银幕,在同时具备顶级的专业水准以外还有运动赋予其的人格魅力,一方笑看风云,一方面若平湖。

三、文化象征

依据斯图尔特·霍尔的“表征”理论,电影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绝不仅仅是对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问题的机械还原,而是充分参与到其表达领域所涉及到的文化建构,并深刻融入到所处时代的社会语境。[6]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使得人们看待体育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在体育电影里也有所呈现。基于以往体育伦理中的认知,教练身份一方面象征了传统儒家思想里为师为父的权威,另一方面也因为能够在国际赛场上运筹决胜而被充当为国族英雄。这两种形象在当今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也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

(一)权威形象的颠覆与重建

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认知里,父权的权威或者说师者的道德典范皆是不可侵犯的,代入至体育场景的伦理想象中,教练的形象是兼具二者的结合。在上世纪国内体育电影如《沙鸥》(1981)、《女篮5号》(1957)等作品中,能清楚地看到这一体育哲学思想的表达。影片《夺冠》(2021)里20世纪80年代的老教练要求严格,作风狠辣,在没有科学条件支持的前提下,他通过更刻苦更苛刻的要求提高运动员水平,如减少摔起时间提升防守效率,升高球网训练拦网高度,强调通过千次万次的训练形成赛场上的下意识。年轻人吹起口哨会立刻遭到教练的训斥,因为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正派形象。而在当代的其它体育电影中,缘于社会的宽容,人性的解放,娱乐化思潮的兴起,教练的权威形象随着现实文化语境的变迁产生了颠覆。

首先,在对权威形象的解构中,容许为师为教者存有道德上的污点,并容许其身处社会底层。电影《激战》里张家辉饰演的没落拳王在离开职业生涯后沉迷赌博,负债累累,并因为躲避追债人而逃亡澳门,起初也懒于充当林思齐的拳击教练。《少林足球》里教练锋哥曾经参与赌球,穷困潦倒。这些教练形象的设定在以往的电影里是几乎看不到的,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师者的道德形象。而在今天的现实语境里,被创作者和观众给予了的极大的同情和包容,并乐于见到其在电影中通过各种努力完成自我的救赎。

另一方面,人物对于感情、金钱等世俗的欲望更加平民化,其人格特点也相对平和可亲。《飞驰人生》里驾校教练考核张弛的桥段,在网络各小视频平台热传,教练员偏执且夸张的苛刻形象与张弛要考取驾照的迫切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赛车运动甚至驾驶技能本身的一些基本底线,如不能酒驾,不能危险驾驶。《西虹市首富》里魏翔饰演的足球教练,更多的充当了电影里主要的搞笑担当,其懒散爱财好虚荣,却也仍然能够掌管球队,在关键时刻安排奇葩战术并与队员共进退。即使是有浩然正气的电影《夺冠》中,黄渤饰演的中国队教练也异常的平民化,年轻的时候会吹口哨,在队员面前演唱《爱拼才会赢》,夸女队员长得漂亮,与20世纪体育电影中的传统形象截然不同。郎指导会平和地向队员们传递职业热爱的理念,并鼓励队员们去恋爱、去生活,也会告诉她们排球是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

從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一而贯之的高大上形象很难被观众接受,有时候为了增加戏剧弧线的需要而人为地制造一些反差是必要的。同时,为了实现电影的励志和主旋律和谐,影片的最后还是会以“付出-收获”或者“没落-崛起”这种符合当代社会理想诉求的方式将权威感后置,如此重建以后的人物形象反而更加鲜明了。

(二)国族代言的传承与变迁

人们常以战场比喻赛场,赛场上的风云变幻,一将功成,为国争光等元素是体育比赛的迷人之处。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电影场景,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运动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被理解成国族形象的代言。观众习惯于将个体在国际比赛上的输赢与国家的强弱加以关联,这是20世纪的中国体育电影为人们呈现的体育伦理。21世纪以来的体育电影更倾向于“喜剧、生活、励志”的价值趋向,更加关注个人从运动中得到的成长与救赎,但也间或有反映国际赛场风云变幻的爱国主义电影。2008年前后,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曾有一批反映家国情怀的体育电影上映,其中的代表作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等,但在各种媒体上都没有太大的反响,其中的教练形象也都是配角,直到《夺冠》的上映改变了这一现状。

从民族精神传承的角度来看,《夺冠》极罕见赋予了主教练指点沙场的英雄形象,使体育电影呈现了战争片一样的视觉效果,事实上这些场面在真实的体育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并且也是体育世界里最有魅力的部分。两个时代的教练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物,也代表了不同时代国人对于运动、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电影里20世纪80年代老教练讲起中国的落后与前进时,满眼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影片通过其口道出女排精神的最初模样:“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这种团结集体力量,坚定民族信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中国体育人在体育电影中的经典形象,它彰显了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努力向上,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

在21世纪,时代的变迁赋予了体育精神更广阔和开放的内容,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交织在一起,演绎出更复杂的民族情绪。《夺冠》以开放性的视角展示了郎平指导率领美国女排迎战中国队的历史场面,即便有部分球迷不能够理解,但是有实力帮助另一个国家的运动队征战国际赛场,也可说是族人的一种荣光。毕竟和刚刚打开国门的20世纪80年代相比,国人在世界舞台的诸多领域有了超越以往的自信。一如郎指导所说:“等我们的内心真正强大了,就不太在乎一场比赛的输赢了”。而与老派教练如将军统兵般律人律己的形象所不同的是,教练对于队员的要求也更加人性化,少了些“抛洒热血”的架势,而是好好地享受体育本身,开心地去打球。因为成长于旧时代,电影中的郎平指导也传承着旧时代的责任精神,她深知她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做什么事情都背着沉重的包袱,而眼前的目标就是教会新一代的中国优秀选手不只是成为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结语

本文从叙事功能和文化象征两个维度,对体育电影中的教练形象建构进行了阐述。就体育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而言,教练形象对于体育技能传授,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精神传承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新中国体育发展的漫漫征途,正是无数教练员奉献青春、孜孜以求,才使得中国体育改变了旧有的面貌,能够在国际上威名远播。同时,在没有聚光灯的校园里,也有平凡而勤恳的体育教师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履行着终身体育的社会实践。体育以其热血青春、蓬勃向上的主题,越来越多的成为文艺作品的主题。只有当更多的体育电影能够获得民众的喜爱及文化市场的认可,更多体育人形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标榜谈论的话题,体育文化才是真正的走向繁荣。

【作者简介】  费辰光,男,吉林辽源人,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赵 蕊,女,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体育电影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像构建研究”(编号:2021SJA04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春.新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成就与时代特征[ J ].当代电影,2019(11):80-83.

[2]梁红梅,李金龙,李梦桐.体育概念的重新界定[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00-103.

[3]陆海.中美篮球电影作品比较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 27-31.

[4]黄宝富.身体世界是艺术奥秘的谜底——论体育电影的身体美学[ J ].当代电影,2008(3):121-125.

[5]Robert McKee. Story[M].New York:HarperCollins,1997.

[6]贺幸辉.表征奥运:后格林斯潘时代奥运官方电影的影像建构[ J ].体育与科学,2017(2):21-32.

猜你喜欢
教练员教练体育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贪玩教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加油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