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 应用价值和实践

2021-02-20 11:28司徒翠涛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司徒翠涛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实践经验

随着语文统编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用,语文学习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日益明显,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为目的、可视化的非线性的思维工具,具有焦点集中、整体感强、易于理解、调动全脑等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一)帮助教师解读教材

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整体性更强,要求学生从原点出发,在教材内学习更多语文知识,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思维导图能够统筹复杂且关联性强的信息,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查找、整理关键信息,能够迅速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二)直观呈现思维过程,有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如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整体性,还要关注个体差异性。在同一个主题下,学生有各式各样的思考。思维导图能直观反馈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中融洽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力。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互动交流,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充分展现自我,避免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四)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非线性的图形,是由中心主题和各级分支组成,具有焦点集中、化繁为简的特征,这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联想,使认知条理化。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之间有关联性,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凸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理解比较抽象的问题,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对学生抽象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从某一点、某个关键词或某一个主题开始延伸与辐射,通过联想一层一层扩散,形成不断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前,要先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脑海中进行思维构建,最后进行转化与内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思考构建的知识结构图有所不同,最后呈现的思维导图具有独创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可在预习阶段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协作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在复习阶段安排学生主动复习,把知识整理归纳成思维导图,从而加深理解记忆,形成自己独特的复习过程。思维导图的延展性和灵活性能够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

(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较为常见的是在阅读教学和复习环节,学生对单元内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在课堂上呈现。学生可以在预习阶段提前阅读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预习中完整的思考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在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和教材中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检测,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由以前的被动复习变为主动复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思维导图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焦点集中、整体性强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阅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化繁为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持续性地关注阅读内容。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长生果”》时,冰心的读书经历涉及范围广,课文的篇幅很长,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思维导图,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提取关键信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效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间。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识记生字词,还要理解文章内容,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标还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尽可能地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有不少教师会在课堂上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群文阅读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心主题出发,联系各个语篇和知识点,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优越性尤其凸显,能让学生在庞大的信息量和相似的文章结构中抽丝剥茧,理清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时,尝试初步绘制思维导图,大致掌握单元学习重点。通过长期训练,学生能够清楚知道应选择单元导读部分提示的单元学习重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和《清贫》都运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抽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对比閱读,感受同种描写方法所表达的情感,利用思维导图集中学习运用这些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内心。

“快乐读书吧”旨在利用课堂导读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目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目要循序渐进,教师可以从读前、读中、读后这三大环节进行阅读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书目的特点,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和情节梳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比如指导五年级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时,学生的思维容易因为书中人物较多、情节复杂而陷入混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二)思维导图在强化情感体验中运用

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有意识地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情感线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代入自己的处境和思想感情,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以及课文《祖父的园子》都有相同的主题——童年的记忆,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细微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应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展示。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情感相同与不同之处,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运用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理清写作思路。在写作教学前,教师要先把资料进行整合,确定写作主题并绘制思维导图。写作课前要把主题告诉学生,引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为写作练习做好准备。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平衡点,既要使学生明白写作的主题,又不能向学生呈现过多,以免影响学生的联想和自主构思。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找到新颖的立意,从而增强作文的吸引力与灵活性。

中年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混乱、思路混乱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还不能在脑海中进行完整的构思。学生下笔前只思考了前面应该如何写,但在写作过程中渐渐遗忘了后续,最终导致作文篇章结构混乱,逻辑思维不紧密,作文平平无奇。在指导中年级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作文进行整体构思,描绘出文章的骨架,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不断给骨架添“肉”,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情感真实。在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结构,通过分解明晰结构,写出形象丰富、事例具体、立意新颖的作文。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在思考过程中帮助学生从中心点出发,不断搜索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从而有效凸显写作中心,让作文更具深度。

(四)思维导图在复习中运用

思维导图强大的梳理功能在进行单元知识归纳整理时,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单元知识点。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学习开始之前,都有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单元主题是古代神话,语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安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多篇文章,每篇文章之间各有精彩之处,但都紧扣单元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时,既要将语文要素进行提炼,复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又要从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此外,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语文要素往往通过不同的形式出现,如第一单元中“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不仅出现在课后练习题中,还出现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提高学生想象画面的能力(如下图)。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时还要关注到基础知识及语文园地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更好地从书本中走出去,不断复习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思维导图在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中运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语文要素的学习都是由浅入深,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做到温故知新,前后勾连。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也有同样的要求,但运用的方法是不同的。第四单元要求通过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主要内容,而第七单元则要求通过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具体方法可以运用串联六要素、抓顺序、扩展题目、合并段意等。显然,第七单元的阅读要求是在第四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更高了。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同样的语文要素不仅在阅读文章上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还会在习作上变形出现。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了利用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主要内容这个方法后,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并把事情写清楚以及第六单元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这两个单元都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在习作中学以致用。运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作要求,构建单元之间的联络网,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不仅新颖,而且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特点。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的学趣味十足,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也能让教师的教更加灵活,促使教师提高自身解读教材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生.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4.

[2]段天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

[3]张缩影.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07).

[4]赵柳柳.新課程的标准下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1(24).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家门口的图书馆
“合”乐而“不为”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