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1-02-23 23:54闻妹清陈显刚于智慧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闻妹清 陈显刚 于智慧

摘 要 课程体系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基础元素。吉林省中工技师学院构建并实施了“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自助点单、模块超市”课程体系。其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采用倒推法开发综合学习任务。课程实施采用“LPAS”教学模式和“学业成长档案式”评价模式。未来该课程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强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实施实境化、课程评价标准化。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吉林省中工技师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5-0040-04

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中,以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抓手推进技工教育“双创”改革深化,对于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体系是培养“双创型”技工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基础元素。而如何构建符合当前形势与要求的“双创”课程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要求的“双创型”技工人才,是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的发展趋势下,“双创”教育的内涵与特点趋于多元化,“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体现出系统性、复杂性特征。吉林省中工技师学院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把握“双创”教育内涵与外延,遵循软件实力创新、设计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创新战略管理等国际最新创业教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模式与方法,构建了分层分类互相融合的“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一)“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形态

基于“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参照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理论,在充分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五个技能获取层级确定学习目标与内容,从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经营三个维度出发,根据技师、高职、本科三个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与创新创业教育规律,通过组建多方参与研发团队、制定开发技术规程与规范、开发创新创业能力模型、遴选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重构课程结构、编制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论证与评审等步骤,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了“自助点单、模块超市”式“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见图1。在此课程体系中,课程被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两大类,有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课三种类型,其中理实一体课为核心课程。通识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有机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自主学习、创新创业、文化素养等内容,每类课程都有数量充足的选修课,并有严格选修学分规定,学生按需选择,形成“一人一课表,一组一方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与欲望,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贯彻终身学习理念。该课程体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結合、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相融合、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门类、不同模式课程相互独立、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从具体内容上看,“双创”课程分为三大类,即独立设置的“双创”课程、与专业技术融合的“双创”课程、与通识类融合的“双创”课程,每一类“双创”课程又由创业认知与单项训练、创业实训、创业模拟与创业竞赛、创业实战、企业孵化五个课程模块组成。

创业认知与单项训练课程模块,内容关联生活,以创新创业认知与基础为主,覆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原理、金融市场学等学科知识,主要有《创新创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认知》《创业指导》《KAB基础》《绿色创业》《创业咖啡》《社会创业培育》《公益创业》《创业百家谈》《创业案例分析》《创业项目分析》《企业入门》《创业参赛指南》《走进企业》《行业企业分类实务》等理实一体课程,全学程滚动开设,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创业实训课程模块,内容关联专业技术,以创业实务、所学专业技术创业为主,主要有《创新创业实训》《创业管理实战》《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基础实务》等实践课程,在学程中期开设,全程采用实践教学,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技术自主选择。

创业模拟与创业竞赛课程模块,关联创业实务,具有跨专业、跨领域特点,建立创业训练营,采用实训教学与项目制教学,以引导学生了解创业最新成果、最新理论和最新趋势,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技巧,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兴趣与欲望,课程学习时间要持续4个月以上,主要设有《SYB实务》《创业模拟》《创业竞赛模拟》等课程。

创业实战课程模块,内容关联新创企业与创业实战,主要针对社会创业学习者开设,主要设有《新创企业计划书》《新企业市场分析和融资》《运营和管理新创企业》《创业经验集成》《撰写商业计划书》等课程。

企业孵化课程模块,内容关联新企业运营与管理,覆盖战略、营销、组织、商业模式、技术、知识产权等专业知识,主要面向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开设,主要设有《企业孵化服务》《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企业战略》《知识产权》《技术评估与商业化》《风险投资与融资》《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商业模式》《领导力与创新战略》《创业失败案例研究》等课程。

(三)“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综合学习任务设计

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原则上每门课程对应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基点开发课程标准。在开发学习任务阶段,采用综合学习任务设计模式,注重学习的整体化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用真实学习任务整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在开发设计综合学习任务时,主要采用倒推法。第一步,根据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结构,遴选一个真实学习任务作为课程最后一个综合学习任务,该学习任务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现有基础学生不可能完成;第二步,以最后一个综合学习任务为基础,在工程过程与任务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水平与知识难易度进行简化教学,形成倒数第二个综合学习任务;第三步,以倒数第二个综合学习任务为基础,进一步简化教学,形成倒数第三个综合学习任务,以此类推,最终简化得到全部学生都能完成的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将最后得到的最简单的学习任务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采用正序法,按照从简单到综合复杂对所有学习任务进行一一排序,便得到一门课程完整的学习任务序列,一般由3~5个学习任务组成。根据学习任务序列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开发学习教材、课程电子教案、课程考核方案与题库、教学指导手册、学习手册、学习活页等课程资源包,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

二、“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

(一)采用“LPAS”教学模式

“模块超市、自助点单”式“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采用“LPAS”教学模式。“L”指情感(Love)联结,即学生与导师、同学、内容、环境等建立情感联结,触及心灵,开启乐学之路;“P”指目标(Purpose)感,即学习目标关联生活、社会与职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帮助别人与改变世界的欲望,树立必胜信心,鼓励他们摘星造梦,认识自我价值;“A”指实境活动(Activity),即由校内导师、产业导师、学生、员工共同组成微型学习共同体,按照活动实施过程展开教学,通过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服务活动等实践活动积累技能、建构知识体系,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职业能力;“S”指成果分享(Share),即分享每个活动的可视化学习成果,如作品、产品、方案、视频等,将学习成果孵化为商业项目。在“模块超市、自助点单”式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都要遵循“LPAS”教学模式要求,采用拓展训练、计算机模拟、案例教学、企业课堂、商业计划制定、融资模拟、迷你论坛、线上线下融合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战能力。

(二)采用“成长式行动学习”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教师是开展“双创”的主导和主要力量,每一门“双创”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都与教师密切相关。培养“双创型”技工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双创”意识、“双创”思维、“双创”技能、“双创”素养等,这相应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创”教师应该是创业理论的研究者、创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拥有探索专业前沿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开展创业指导的综合素养。“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师资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按照学校发展需求与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相结合,重点培养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整体结构配置与布点相结合,专题式培养培训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校本培训与校外或国家培训相结合,教学成果培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教师培养培训策略,实施“成长式行动学习”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三)采用“学业成长档案式”评价模式

“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采用“学业成长档案式”评价模式。基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给每名学生进行“匠人编码”,给每名学生列出学习任务清单,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实施“人人过关”模式,突出过程性考核,对于每个活动、每门课程的学习结果皆进行记录。用成果展演方式、竞赛等方式检查学习成果,实现“学训教考赛证”一体化。用学习档案评价方式记录学习结果,以学生成长积分(“工匠币”)形式计算与累积学业成绩,用于衡量学习成果与学生进步程度。成长积分是评价学员最重要依据,在学习期间积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学员,授予“匠士学位”。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建立第三方考试中心,负责学业考核开发与管理,组织技能标准与题库研发,强化对KAB、SIYB、SYB等评价证书对接,将证书与参赛成果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导和激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双创”大赛并确保取得优异成绩。

三、未来“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几年来,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吉林省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吉林省级大学生创客空间”“吉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吉林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完成创业培训实训6000余人,成功孵化创业企业34户,提供就业岗位348个,创业企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上缴税金352万元。“双创型”技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

(一)课程内容综合化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按照非人为编制的、非良构的、解决方案不确定的、面向团队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的真实任务的要求,通过样例任务、逆向任务、自由任务、补全任务等支持式学习任务的嵌入,引导学习者从简单学习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任务,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化学习。

(二)课程设置特色化

课程设置特色化包括本地化、个性化、模块化。本地化是指课程与所在区域协同联动的深度与广度,课程体现地方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等要求,为地方培养适应性人才;个性化考虑每名学生、每个企业需求,技工教育生源有全日制毕业生,也有社会不同文化差异的学习者,企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对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与定制化特点,为每名学生与企业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是未来一种趋势;模块化是创新创业能力体现为跨学科、复合型课程特点的一种整体与局部课程设置策略,跨学科或超学科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成为趋势,模块化是实现跨学科甚至超學科的有效技术。“能力包”课程模式是实现本地化与模块化较好的选择。“能力包”课程模式是一种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新型课程模式,与传统课程群对应,一个“能力包”对应一个专业核心技能模块,“能力包”内部从简单到复杂分为若干个技能单元,即“能力包单元”,在实施中每个“能力包”对应一个真实项目,一个“能力包单元”对应一个学习任务。“能力包”课程模式既适用于教学,也适用于培训。“能力包”课程相关理论研究、开发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课程理论重点研究内容。从管理层面,应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实施学分制度与弹性学制,开设多种类型的创业选修课程,为学生与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课程实施实境化

在专业匠坊、车间、技能工作室、图书馆、博物馆、社区等真实环境中,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按照真实任务流程开展教学,学习者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成新的经验,建立认知图式,增强综合“双创”能力。

(四)课程评价标准化

以课程开发全程为主线,遵循持续改进机制,自上而下建立目标体系,层层落实,环环监控,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并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对课程的过程和产物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科学有效。

课程开发质保体系包含校级、专业群级、课程群级三个层级。校级质保体系包括制订学校教育目标、确定学生核心能力、分析学校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度等,主要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相关要求与特色;专业群级质保体系包括制订专业群教育目标、确定专业群学生核心能力、专业群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分析、确定专业课程结构等,主要体现学校二级教学部门培养目标、规格及特色要求;课程群级质保体系包括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与专业群教育目标关联性分析、编写专业教学质保计划书、学校与专业群和专业教育目标关联分析、专业教育目标与学生能力关联分析、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汇总、代表性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与一般知能及专业知能关联分析、知能与科目对照分析、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主要体现专业与课程目标、内容与特色要求。以上,通过建立三级质保中心及工作规范与流程,有效保证以“双创型”要求为引领的学生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叶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61-63.

[2]万是明.高职院校层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21-23.

[3]刘卫东,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8):8-14.

[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