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推拿正骨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2021-02-23 23:59王宝强赵梦泉王洪林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宝强 赵梦泉 王洪林

【摘要】:目的:分析手法推拿正骨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分成4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增加手法推拿正骨治疗。比较疼痛评分、血压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法推拿正骨治疗,可以有效减轻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血压水平,效果确切。

【关键词】:颈源性高血压;手法推拿正骨;临床疗效

近些年,人们工作模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越来越多老年人甚至年轻人患上颈椎病,以颈椎椎体间力学关系破坏和解剖学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压迫椎体间椎动脉和神经,引发动脉痉挛,进而阻断脑组织血供,产生眩晕等不适感,血压持续升高,发生颈源性高血压,其病因特殊,对常规的降压药不敏感,本文从中医角度思考,探讨手法推拿正骨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效果,共纳入80例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收治时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纳入标准:①满足疾病诊断标准;②治疗依从性良好;③无颈部先天畸形或近期外伤史;④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②三级高血压;③因激素水平异常、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患者分成40例/组,组间各项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即p均>0.05。

对照组:男:女=21:19;年龄:41-68(58.15±5.10)岁;病程:2-5(3.14±0.23)年。

观察组:男:女=23:17;年龄:40-69(58.30±5.15)岁;病程:2-6(3.28±0.16)年。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晨起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天一次,每次10mg,连续三个月时间。

[观察组]:在常规降压(同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法推拿正骨治疗。在木制硬座椅上,取端坐位,挺直脊背,放松肌肉,自然下垂两手,前屈头部,操作医生将两手置于下颌角后方位置,在进行向后牵拉操作的同时,对头部进行按压,保持该动作,按摩三分钟时间,再让患者左右旋转、前屈、后伸头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情况,若患者表示非常疼痛且无法忍受,需要暂停治疗,适当降低力度,稍作休息后再次治疗。再用双指在上段颈椎横突进行触摸,找到移位的椎体,利用颈椎正骨手法,将移位的椎体复位,每两天一次,每次按摩0.5h,共需治疗五次(1療程),总治疗时间初步定为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痛。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

(2)对比临床疗效。显效标准是:血压降低幅度超过15mmHg,颈椎痛症状几乎消失;有效标准是:血压降低幅度在10mmHg以上,低于15mmHg,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标准是: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

选择SPSS20.0版软件处理文中计量、计数数据,分别用(x±s)、[n(%)]表示,采用t、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评分和血压水平

如表1数据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与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临床疗效

如表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

3讨论

颈源性高血压属于一种特殊高血压类型,和椎动脉理化改变、血管运动中枢调节障碍、颈椎力学失衡等因素有关,单纯的降压药物无法明显改善疾病症状,其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范畴,而由于疾病的低发性,容易与普通继发性高血压混淆,仅仅是采取降压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目前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手术、小针刀、针刺、牵引等。手法推拿正骨属于中医特有的治疗技术,其对病灶局部进行按摩,以及针对性的手法复位,可以纠正颈椎关节错位情况,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缓解甚至完全解除椎动脉、交感神经压迫症状,此外还可以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加快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恢复正常的血压水平。

本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血压水平都比对照组低,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

由此可见,手法推拿正骨在颈源性高血压治疗中应用价值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大伟,刘权. 手法推拿正骨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9):207-209.

[2] 龙喜,冯丹,胡朝耀,等.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3):1979-1981.

[3] 张海远,王倩,刘超. 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3):60-62.

[4] 赵伟辰,单东,许伟,等. 颈椎45°定点斜扳法联合牵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2):50-52.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