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患者行囊胚培养后早期囊胚的最佳移植策略

2021-02-24 11:41詹少泉刘寒艳杜红姿康祥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活产囊胚胚胎

詹少泉,刘寒艳,杜红姿,李 莉,康祥锦,李 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150)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中卵裂胚胎的形态评分是基于胚胎发育形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着床率。许多研究[1-3]支持胚胎质量与获得成功着床和最终活产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有助于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是囊胚培养,由于囊胚非整倍体率降低[4],囊胚移植可以改善胚胎移植结局。临床上有部分预后差的患者,在卵裂期胚胎评分没有达到可移植的标准,在后续周期中可能面临同样的无可移植胚胎问题。已有研究针对有3 个以上优质卵裂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发育迟缓的患者进行分析[5],并没有对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发育迟缓的患者进行分析。而且目前尚未有研究进一步分析Ⅰ期囊胚和Ⅱ期囊胚新鲜移植结局的差异。尤其是Ⅰ期囊胚,是进行鲜胚移植,还是继续延长培养进行玻璃化,并在随后的解冻周期中移植,以使胚胎和子宫内膜同步化,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本研究拟回顾性比较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在第5 天新鲜移植Ⅰ期,Ⅱ期囊胚,同时与同一队列患者FET 第6 天扩张囊胚及第3 天移植Ⅱ级胚胎的患者相比,临床结局是否有差异,以评估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患者,行囊胚培养移植的安全性,早期囊胚新鲜移植的妊娠结局,以及更好的胚胎-子宫内膜同步化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从而探讨最佳的移植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培养,第5 天移植的178 个移植周期(GardnerⅠ期囊胚97 个周期,Ⅱ期囊胚81个周期)进行了回顾性队列分析,并设置了两个对照组,第3天为2级胚胎的卵裂胚新鲜移植周期(对照组1,n=754),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培养,第6 天冷冻囊胚的FET 周期(对照组2,n=144),并将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基线匹配。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单囊胚或单胚胎移植周期。纳入标准如下:卵巢刺激开始时母亲年龄<44岁,选择性新鲜或解冻周期单胚胎移植。排除标准如下:PGT;二次冷冻;辅助孵化。同一组中每名患者只纳入一次统计。该研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 法

1.2.1 卵巢刺激和胚胎培养移植 使用以下三种方案之一进行卵巢刺激:GnRH 激动剂方案,GnRH拮抗剂方案或非常规方案。当至少两个卵泡直径>17 mm 时,用4 000~10 000 U 的hCG 诱导最终的卵母细胞成熟。在hCG触发后34~36 h进行卵母细胞采集。

传统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根据是否存在男性因素而进行。胚胎在覆盖矿物油(ovoil,vitrolife)的G1 Plus 培养基(vitrolife)的25 μL 液滴中单独培养,并在37 ℃和体积分数6% CO2的培养箱中孵育。第3 天的一些胚胎随后在G2 Plus 培养基(vitrolife)中,使用三气培养箱(体积分数5% O2/6% CO2/89% N2)培养至第5/6 天。受精在授精/注射后16~18 h 进行评估,并在第2、3、5 和6 天进行胚胎质量评估。

第3 天可移植胚胎评分标准为:5~12 个细胞,≤20%碎片,卵裂球大小均一或不完全均等大小,<50%空泡,<50%多核。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胚胎被定义为不可移植胚胎。1 级胚胎评分标准为:7~9 细胞,≤20%碎片,卵裂球大小均一;其他可移植胚胎为2级胚胎。以上所研究的胚胎在第1天均为正常受精胚胎。

在囊胚阶段,根据Gardner 分类法在第5 天和第6 天评估胚胎质量,该分类考虑了扩张等级以及内细胞团(ICM)和外滋养层(TE)的发育情况[6]。Ⅰ期囊胚为囊胚腔体积<50%,未扩张;Ⅱ期囊胚为囊胚腔体积≥50%,未扩张;囊胚在3~6 级扩张、ICM 和TE 的发育至少达到一个B 级或以上时冷冻。

根据临床方案,在第3 天或第5 天下午进行新鲜移植。在囊胚培养中没有3 级以上囊胚的情况下,移植具有最佳质量的胚胎并将其他胚胎培养至第6 天。在第6 天达到冷冻标准行玻璃化冷冻,丢弃所有其他胚胎。

新鲜移植后的黄体期支持根据方案不同而定,拮抗剂方案或微刺激方案由戊酸雌二醇(6 mg/d)和微粒化黄体酮(300 mg/d)组成,激动剂方案仅需微粒化黄体酮(300 mg/d),均在卵母细胞取出当天开始并持续至妊娠8~10周。

1.2.2 FET 内膜准备、囊胚玻璃化冷冻和复苏 根据月经和排卵情况,准备冷冻胚胎移植的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或人工周期。在人工周期中,在月经第2天和第3 天开始每天口服戊酸雌二醇(6 mg),持续11 d,在合适的条件下(如子宫内膜厚度≥8 mm,孕酮<4.5 nmol/L),在黄体酮转化的第6天进行胚胎移植。如果未达到该厚度,则视情况调整戊酸雌二醇的剂量。如果子宫内膜厚度仍不足或孕酮水平高于4.5 nmol/L,则取消胚胎移植。黄体支持持续到妊娠8~10周。

囊胚玻璃化冷冻和复苏具体见之前已发表的文献[7],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在玻璃化冷冻之前,先进行激光人工囊胚皱缩,冷冻过程在37 ℃下,ES液中2 min,VS中45~60 s。然后用最小体积的玻璃化溶液将囊胚装载到冷冻载体Cryotop 顶端,并立即在-196 ℃下浸入液氮中。复苏时,迅速将Cryotop顶端置于37 ℃的TS中1 min,然后在室温下依次将胚胎转入DS、WS1、WS2中各3 min。最后将存活的囊胚移入平衡过的培养液中,置于37 ℃、6%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等待移植。培养2~4 h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宫内移植。

1.2.3 临床结局 主要结果是活产率(LBR),即胚胎移植后在妊娠≥28 周时产下一个存活的婴儿。次要结果包括临床妊娠率(CPR)、早期流产率(EMR)、持续妊娠率(OPR)和新生儿情况。临床妊娠率是通过超声记录至少一个胎儿在妊娠6~7 周时有心跳来确定的。EMR 定义为妊娠12周前的宫内妊娠丢失。OPR 定义为12 周后怀孕。新生儿情况包括:平均孕周,胎儿体质量,身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即M(P25~P75)。对于正态或非正态分布资料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sU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新鲜周期2 级卵裂胚胎移植组(对照组1)相比,第5 天的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组的获卵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其余指标包括获卵年龄,不孕年限,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原发不孕比例,不孕原因,卵巢刺激方案,HCG 日内膜厚度,授精方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1)。

新鲜周期第5 天的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组与新鲜周期2级卵裂胚胎移植组(对照组1)结局的比较。活产率Ⅰ期囊胚移植组显著低于2 级卵裂胚胎移植组(对照组1;7.22%vs.18.83%,P<0.01),临床妊娠率(11.34%vs.25.33%,P<0.01)和继续妊娠率(7.22%vs.19.89%,P<0.01)Ⅰ期囊胚移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早期流产率和新生儿情况(出生孕周,身高,体质量)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Ⅱ期囊胚移植组与对照组1 相比,活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继续妊娠率以及新生儿情况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与新鲜周期2级卵裂胚胎移植相比,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的基础参数Table 1 Analysis of the basic and treatment characters of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grade 2 cleavage embryo transfer in fresh cycles [(±s),M(P25~P75),n(%)]

表1 与新鲜周期2级卵裂胚胎移植相比,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的基础参数Table 1 Analysis of the basic and treatment characters of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grade 2 cleavage embryo transfer in fresh cycles [(±s),M(P25~P75),n(%)]

P1:Stage I blastocys vs. grade 2 embryos(Control 1);P2:Stage Ⅱblastocys vs.grade 2 embryos(Control 1);AMH:anti-Mullerian hormone;BMI:body mass index;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与来源于第3 天无可移植胚胎,行囊胚培养后的第6 天冷冻囊胚移植组(对照组2)相比,新鲜周期第5 天的Ⅰ期和Ⅱ期囊胚新鲜移植组AMH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P<0.05),其余指标如获卵年龄,不孕年限,BMI,原发不孕比例,不孕原因,卵巢刺激方案,HCG 日内膜厚度,授精方式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3)。

新鲜周期第5 天的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组与第6天冷冻囊胚移植组(对照组2)结局的比较。活产率I期囊胚移植组显著低于第6 天冷冻囊胚移植组(对照组2;7.22%vs.15.97%,P<0.05),临床妊娠率(11.34%vs.24.31%;P<0.05)和继续妊娠率(7.22%vs.15.97%;P<0.05)I 期囊胚移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早期流产率和新生儿情况(出生孕周,身高,体质量)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Ⅱ期囊胚移植组与对照组2 相比,活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继续妊娠率以及新生儿情况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2 在新鲜周期、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与2级卵裂胚胎移植的结果比较Table 2 In the fresh cycles,the outcomes of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grade 2 cleavage embryo transfer [(±s),n(%)]

表2 在新鲜周期、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与2级卵裂胚胎移植的结果比较Table 2 In the fresh cycles,the outcomes of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grade 2 cleavage embryo transfer [(±s),n(%)]

P1:Stage I blastocys vs.grade 2 embryos(Control 1);P2:Stage Ⅱblastocys vs.grade 2 embryos(Control 1)

表3 与第6天冷冻囊胚移植组相比,Ⅰ期和Ⅱ期囊胚新鲜移植的基础参数Table 3 Analysis of the basic and treatment characters of fresh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D6 vitrified blastocyst transfer [(±s),M(P25~P75)]

表3 与第6天冷冻囊胚移植组相比,Ⅰ期和Ⅱ期囊胚新鲜移植的基础参数Table 3 Analysis of the basic and treatment characters of fresh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D6 vitrified blastocyst transfer [(±s),M(P25~P75)]

P'1:Stage I blastocys vs.D6 blastocyst in FET cycles(Control 2);P'2:Stage Ⅱblastocys vs.D6 blastocyst in FET cycles(Control 2);AMH:anti-Mullerian hormone;BMI:body mass index;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表4 新鲜周期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与第6天冷冻囊胚移植的结果比较Table 4 Outcomes of fresh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D6 vitrified blastocyst transfer [(±s),n(%)]

表4 新鲜周期Ⅰ期和Ⅱ期囊胚移植与第6天冷冻囊胚移植的结果比较Table 4 Outcomes of fresh Stage I and Stage Ⅱblastocyst transfer compared with D6 vitrified blastocyst transfer [(±s),n(%)]

P'1:Stage I blastocys vs.D6 blastocyst in FET cycles(Control 2);P'2:Stage Ⅱblastocys vs.D6 blastocyst in FET cycles(Control 2)

3 讨论

鉴定具有植入能力并能健康怀孕的胚胎(囊胚)是IVF 的关键部分,需要更多信息来确定在新鲜胚胎移植中应移植哪些胚胎,应进行玻璃化或应丢弃哪些胚胎。

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是否通过囊胚培养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将胚胎培养延长至第6 天来推迟发育迟缓的囊胚的移植,并在随后的FET 周期中移植该囊胚是否可以产生更好的妊娠结局。包括的胚胎为卵裂期不可移植胚胎,且囊胚发育缓慢,并且仅包括新鲜和FET 的单胚胎移植以避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一起移植。本研究结果同先前报道的结果一致,早期囊胚新鲜移植能获得与FET 第6 天扩张囊胚相似的结局[5]。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Ⅰ期囊胚和Ⅱ期囊胚移植的结局,并与卵裂期2 级胚胎移植进行比较,我们的结果证实了Ⅰ期囊胚可以继续延长培养,直到达到第6 天扩张囊胚,然后在随后的FET 周期中进行移植,而Ⅱ期囊胚可以行新鲜周期移植,同时我们也证实了卵裂期不可移植胚胎来源的Ⅱ期囊胚临床结局和卵裂期2 级胚胎移植结局相似,可以增加这类患者的移植率和改善妊娠结局。

Ⅰ期囊胚新鲜周期低临床妊娠率的可能原因:由于发育相对缓慢,这些胚胎中有绝大部分在第6天仍不能达到扩张囊胚,因此,胚胎-子宫内膜不同步导致新鲜周期不能成功植入。

有研究[8]表明,与第5 天囊胚相比,在第7 天达到囊胚然后FET 具有可接受的LBR(25.15%vs.46.5%,P<0.01),并且新生儿体质量,畸形发生率或新生儿死亡没有差异。因此,将胚胎培养延伸到第6 天以后,这可能是一种合适的策略,特别是在发育迟缓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培养至第6 天甚至第7 天。这可以提高适合冷冻保存的胚胎的数量并改善临床结局。

Campbell[9]发现,发育迟缓的囊胚具有更高的非整倍体风险,是否需要用PGS 检测囊胚,尤其是来源于差质量卵裂胚的囊胚,我们不推荐PGS用于那些只有低质量第3 天胚胎的患者。因为我们的结果显示,差质量卵裂胚患者的Ⅱ期囊胚可以获得与第3 天2 级卵裂胚相似的结果。一些研究[10-11]也表明PGS 并不能改善所有患者的总体预后。而且,关于PGS方法的临床和经济效益仍存在相当大的争议[12]。

我们的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这项研究是回顾性设计,因此,可能会引入一些偏倚。第二,不同的差质量卵裂胚的定义会影响结果。我们的定义为第3 天<5 细胞,或>12 细胞,且满足以下的一个条件:>20%碎片,卵裂球大小严重不均等,≥50%空泡,≥50%多核。第三,我们中心70%的患者接受了双胚移植。单囊胚移植的标准为医学指征或仅有一个囊胚,限制了本研究的样本量。第四,本研究仅针对卵裂期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是否可以扩展到所有行囊胚培养的患者,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卵裂期不可移植胚胎行囊胚培养,发育迟缓的I 期囊胚继续延长培养后FET 移植,Ⅱ期囊胚新鲜移植,可导致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因此,胚胎-子宫内膜同步性,改良的胚胎选择过程,这两个主要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活产囊胚胚胎
女性年龄与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量囊胚冷冻复苏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首个完整周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流产对后续周期助孕结局的影响
IVF/ICSI-ET取卵周期因素与不同移植次数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纷纭旋转之间:新兴技术回应型立法的舆论引导——以胚胎嵌合体为例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非优质囊胚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移植价值的研究
植入前胚胎研究取得新进展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RapidWarm Blast玻璃化解冻液对囊胚复苏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