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效果

2021-02-26 06:16周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准确度节段左室

周珊

(广西省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0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一般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发展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针对冠心病应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超声科收录的380 例该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心脏B 超诊断,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照,探究心脏B 超诊断的诊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超声科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总计380例该病患者为对象,其中有男性214 例,女性166 例,年龄为40~85 岁,平均(56.61±8.49)岁,体重为60~82 kg,平均(74.57±6.62)kg,病程为2~15 年,平均(7.49±2.76)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皆愿意积极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器官疾病;所有患者的年龄均为40~85 岁。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身体疾病;排除患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排除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心脏B 超诊断检查前,先嘱咐患者将身上的饰品取下,并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持平静状态,避免因出现不良情绪而影响诊断的结果,取左侧卧位,采用医院最新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EPIQ7C)对患者进行检查,将其探头的频率设置为2.0~3.5 Hz,对患者心脏以及腹部等周围器官进行扫描,包括心尖四腔、左心室长轴切面、左心室两腔、长周切面以及心脏切面及系类短轴切面等分别检查[3]。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常规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进行检测[4]。

1.4 图像分析

扫描结束后,将得到数据传输到IT 工作平台进行图形分析,根据得到的图像资料,将正常图像和病变图像进行对比,明确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以及下壁运动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分析异常区域和异常范围[5]。

1.5 观察指标

从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相互对比来判断心脏B 超诊断对于该病的诊疗效果,灵敏度、准确性越高说明心脏B 超诊断诊疗效果越好,反之说明心脏B 超诊断诊疗效果越差。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脏B 超诊断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包括主要包括荨麻疹、呕吐、恶心以及皮肤潮红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越少说明诊疗效果越好,反之说明诊疗效果越差。

1.6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将SPSS 18.0 统计学软件用来计算,计数以(%)显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显示,并用t检验,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灵敏度与准确度情况

380 例患者中,经过心脏B 超诊断检查出96 例左室运动异常患者,73 例左室前壁运动异常患者,59 例左室侧壁运动异常患者,56 例左室后壁运动异常患者,69 例左室下壁运动异常患者,总计353 例异常患者(353/380,灵敏度为92.89%,准确度为91.57%);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102例左房内径异常患者,77 例左室前壁运动异常患者,62 例左室侧壁运动异常患者,68 例左室后壁运动异常患者,71 例左室下壁运动异常患者,总计380 例异常患者(380/380,灵敏度为100.00%,准确度为100.00%),心脏B 超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心脏B 超诊断的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1.84%)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总发生率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情况(n, %)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心脏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的症状,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受到高血压、酗酒、肥胖、糖尿病等影响而发病,在发病初期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严重脑血管病疾病,从而危及患者生命[6]。因此对于冠心病,应该及早进行有效的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其该病的“金标准”[7]。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心脏B 超诊断能有效的检测出患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相比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饮食等方面的不检点,再加上受到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下,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研究对该病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380 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中,经过心脏B 超诊断检查出96 例左室运动异常患者,73 例左室前壁运动异常患者,59 例左室侧壁运动异常患者,56 例左室后壁运动异常患者,69 例左室下壁运动异常患者,总计353 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353/380,灵敏度为92.89%,准确度为91.57%);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102 例左房内径异常患者,77 例左室前壁运动异常患者,62 例左室侧壁运动异常患者,68 例左室后壁运动异常患者,71 例左室下壁运动异常患者,总计380 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380/380,灵敏度为100.00%,准确度为100.00%),心脏B 超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B 超诊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发生率1.84%)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总发生率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心脏B 超诊断有助于对患者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不良反应比冠状动脉造影低。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采用心脏B超诊断的效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差距不大,但安全性更高,在临床上应该按照患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

猜你喜欢
准确度节段左室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