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在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分析

2021-02-26 06:16杨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机通气

杨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新疆 喀什)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也是老年期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主要有气流不可逆、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特点,可随病情发展而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急性加重,并诱发呼吸衰竭(RF),从而加重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1]。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通气技术,目前常被用于COPD 合并RF 的辅助治疗。为探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疗法在COPD 合并RF 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本文就100 例患者资料做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所选100 例COPD 合并RF 患者资料均完整,于2016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ICU 治疗,符合2007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编制的相关诊断依据[2],呼吸衰竭级别为Ⅱ级,且患者及家属已签字同意进行研究;无伴发气胸、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机械通气禁忌证等问题。按照1:1 比例将患者随机归为两组,A 组男/女28/22 例,年龄50~78 岁,平均(62.3±4.9)岁;病程3~14 年,平均(7.3±2.1)年。B组男/女27/23 例,年龄51~80 岁,平均(63.5±5.4)岁;病程3~15 年,平均(7.5±2.3)年。将A、B 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B 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处理,主要包括祛痰、积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在此前提下,A 组予以常规有创通气治疗,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以及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下为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待SIMV 模式的通气频率下降到4~6 次/min,PSV 水平下降到5~8 cm H2O,血氧饱和度(SpO2)在90%以上,且该几项参数持续4~6 h 稳定后,给予撤机以及拔管处理。

B 组予以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先为患者行气管插管与有创机械通气,在容量通气(A/C)模式下调整下述参数:①呼吸频率:14~20 次/min;②潮气量:6~12 mL/kg;③吸气- 呼气比:1:(1.5~2.5)。并结合患者的动脉血气恢复情况转换为PSV+SIMV 模式,逐步将SIMV 模式的呼吸频率下调为10~12 次/min,PSV 水平调整为10~12 cm H2O。待机体循环系统及内环境趋于平稳,且呼吸功能明显恢复后,给予BiPAP 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在持续双水平正压下经面罩或鼻罩通气至撤机。相关参数设置:①通气频率:12~14 次/min;②PSV 水平:6~8 cmH2O;③PEEP:2~4 cmH2O。

1.3 评估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各项治疗时间,包括:①有创通气时间;②入住ICU 时间;③总机械通气时间;④住院天数。同时统计再插管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及概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

将此次研究的计数、计量数据输入SPSS20.0 软件程序中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说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 组与B 组各项治疗时间的记录结果

B 组在有创通气、入住ICU 等各项治疗时间上较A 组缩短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A 组与B 组各项治疗时间的记录结果(±s, d)

表1 A 组与B 组各项治疗时间的记录结果(±s, d)

组别 有创通气 入住ICU 总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天数A 组(n=50)10.75±3.52 16.83±5.35 15.18±4.82 21.79±5.84 B 组(n=50)5.91±2.08 9.42±3.12 10.29±3.32 14.65±3.77

2.2 A 组与B 组的再插管与VAP 统计结果

B 组有4.0%的患者再插管,2.0%的患者发生VAP,较A组的再插管率与VAP 率降低均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A 组与B 组的再插管与VAP 统计结果[n(%)]

3 讨论

COPD 是目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有资料指出,COPD 是当前造成患者病死的第4 大原因,预计到2020 年,该病所产生的经济负担还会明显增加,将位居国际性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 位[3-4]。该病在临床上通常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喘憋等症状表现,并且易与RF 合并发生,可明显损害患者的肺部通换气功能,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一旦确诊为COPD 合并RF,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与处理至关重要。

早期有创通气治疗对解除患者的通气障碍、顺利引流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以及缓解呼吸肌疲劳等有重要作用,但有创通气会明显损害患者的气道,进而增加VAP 的发生[5];并且患者经气管插管通气的时间越长,诱发VAP 的概率也越高[6]。

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对有创- 无创呼吸机通气在COPD 合并RF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做了相关探讨。有创与无创通气的原理相同,均为正压通气。采取序贯的方式进行通气治疗,能够借助有创通气尽早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并在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恢复稳定后,以BiPAP 代替气管插管行无创通气治疗,从而大大缩短有创通气的时间,进一步降低VAP 的发生风险[7]。同时有创与无创呼吸机的切换使用,也可做到逐步撤机,能够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呼吸机而出现撤机困难的情况[8]。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各项治疗时间(有创通气、入住ICU 等)较A 组均明显缩短,并且发生再插管以及VAP 的概率均明显下降,该几项研究数据均充分肯定了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疗法在COPD 合并RF 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并且与上述研究观点也大致吻合。

综上所述,对COPD 合并RF 患者使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及住ICU 时间,加速患者恢复,并可减少再插管以及VAP 的发生,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机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