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与对策

2021-02-26 06:16滕汉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散光屈光视力

滕汉娟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0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青少年视力有一定程度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患有近视的人数大约为4.5 亿,目前占据世界首位,其中有50%~60% 的患者属于青少年一类[1]。近视的危害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不仅造成人们视觉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视网膜变性出血裂孔和脱离、斜视或弱视等相关眼部疾病,这在临床学中已成为学者近视防控的重要研究课题。有鉴于此,笔者就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病例进行探讨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基本原则与针对性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9 年1~12 月在本院已接受屈光筛查的11213 名青少年患者,在其中抽取300 例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辅助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为98 例、女性为52 例,年龄在8~19岁,平均(11.29±2.98)岁;患者文化程度中有42 例青少年患者为小学学历,有50 例青少年患者为初中学历,有58 例青少年患者为高中学历。观察组患者男性为86 例、女性为64 例,年龄在8~18 岁,平均(12.46±2.49)岁;患者文化程度中有53 例青少年患者为小学学历,有48 例青少年患者为初中学历,有49 例青少年患者为高中学历。本次研究方案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且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与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措施

对照组青少年患者给予常规性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可通过眼镜佩戴的方式缓解青少年患者视觉障碍,并适时指导其进行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如患者为假性近视则给予角膜塑形眼镜佩戴从而促进视觉恢复。

观察组青少年患者在对照组的防治基础上给予综合性防控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①健康教育。由于现代家长、教师与学生对于近视的危害认知尚且不足,因而对于近视的预防措施上存在敷衍现象,进而导致学生近视例数日益增多。学校可通过定期为学生开展近视相关知识普及讲座,并通过板报、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宣教近视相关知识。

②眼药水治疗。青少年患有近视等相关眼疾需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指定的眼药水进行治疗。

③视力恢复训练。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弱视训练、调节训练与融像训练,通过训练提升患者视敏感度、调节功能以及眼部集合功能恢复,让患者体验到眼睛放松和紧张的感觉。每周可进行2~3 次训练,总训练3 个月。

④减轻青少年用眼负担。院方可联系患者学校,为教师宣教近视的相关知识,让教师知晓近视对于健康的危害。可通过科学降低学生考试、作业量、课业任务,适当添加课外活动的课程让学生降低眼睛使用时间。其次嘱咐家长适当减少患者的课余补习班,以降低学习负担,并且科学把控青少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以降低近视风险。

⑤改善青少年用眼卫生环境与条件。不良的视觉环境对于青少年的眼睛有一定危害性。亮度过高或过暗等均对于青少年有危害性,可采取措施改善青少年的用眼环境,例如将患者室内灯具换成亮度可调节灯具,通过亮度的调节改善用眼环境。其次保持环境卫生,环境中含有大量的灰尘与细菌,眼睛在外露的情况下易与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大量接触,护理人员可联合家属、校方对日常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用眼环境。

⑥切实落实预防近视措施的制度。据相关数据记载[2],眼保健操在各大校园均有落实,可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对近视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因而在做眼保健操时候存在敷衍性。因此落实眼保健操对于青少年预防近视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不仅需要做好眼保健操监督工作,还需做好后续措施,才能真正意义上为青少年预防近视做好预防保障。

1.3 观察指标

院方通过自制评估表对两组青少年患者措施干预期间的视力、散光率、屈光不正率进行评估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接受对应措施干预方案后,接受综合性防控措施的观察组青少年患者在视力、散光率、屈光不正率等方面均相较于接受常规性防治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P<0.05),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种措施方案下患者的视力、散光率、屈光不正率比较[±s, n(%)]

表1 两种措施方案下患者的视力、散光率、屈光不正率比较[±s, n(%)]

组别 视力(°) 屈光不正 散光对照组(n=150) 0.42±0.12 42(28.0) 26(17.3)观察组(n=150) 1.04±0.21 12(8.0) 11(7.3)t/x2 34.251 11.548 9.458 P<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越来越难以抵挡社会诱惑,因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对于近视的预防需要社会全面性、长期性共同完成。通过研究分析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等方面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引发因素。①环境因素,光源闪烁与亮度是导致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显示屏主要通过无数的荧光点的规则性跳跃将影像投屏在屏幕上映入我们的眼中,显示屏的质量过低、不清晰易导致青少年视觉疲劳,长期的视觉疲劳最终导致青少年近视,同样亮度的高低对于青少年的视觉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过亮或过暗也容易导致青少年视觉疲劳;②遗传因素,据相关文献记载[3],青少年近视与家族基因有一定相关性;③日常行为因素,青少年的不良坐姿、睡眠时间不合理、长期盯看电子产品等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主要行为因素;④饮食因素,营养摄入不足是近视的因素,眼睛长期的使用也会消耗眼部内的营养成分,需要通过足量的营养摄入进行补充。

为改善青少年近视现象,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共同协助,因此需提升对于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认知,具体如下。

①以预防为主,进而实现综合防控。在临床学中对于近视的治疗手法主要通过针灸、药物以及激光灯方式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明显且复发性极强。因而需要从预防开始,将近视诱因尽量避免,如做好用眼环境维护、及时矫正青少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时补充眼睛所需营养物质、降低青少年学业负担等在各方面进行防控措施,以此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现象发生[4]。

②重点预防,全面落实。对于青少年或更为年幼儿童,我国在教育上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如增添教学设施,扩大校园规模。而家长应科学降低孩子的兴趣班报名,降低孩子的用眼时间。学校则适当减轻作业、考试等负担,以此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此外电子产品的普及化促使青少年长期使用,长期地使用电子产品将对青少年眼睛造成视觉疲劳,因而也需全社会共同科学管控[5]。

③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打好攻坚战。青少年近视是由于长期性不良行为等因素造成的,其需要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长期坚持预防干预才能降低青少年近视现象。青少年近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并非短期便可见效,需要长期攻坚战的坚持,因而我们不可敷衍此项工作,而应深刻认识到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唯有不断坚持,坚守本心,致力将近视诱发源头扼杀在摇篮里,才能推动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

在本次研究中表格数据可见,通过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干预的观察组青少年患者在视力评估方面显著相对接受常规性防治措施的对照组青少年患者更具优越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散光率、屈光不正率方面上,观察组青少年患者显著相对于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科学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干预可真正意义上降低近视风险,对于青少年的近视预防有可靠的保障性。

综上所述,近视的危害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清晰认知防控工作的基本原则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干预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对于预防近视相关知识的认知,还可改善青少年日常不良行为习惯与日常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青少年眼睛视力,恢复眼功能。

猜你喜欢
散光屈光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保护视力等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某单位职工屈光不正患病情况分析
视力测试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