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剂量螺旋CT 扫描鼻窦鼻咽部技术的应用

2021-02-26 06:16陈言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鼻咽鼻窦优良率

陈言晓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螺旋CT 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在诊断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1]。能对身体较长范围进行不间断的数据采集,更进一步的缩短检查时间,图像的后处理功能更强大,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2]。但是螺旋CT检查技术依然具有较高的X 线辐射损伤,最主要的潜在损伤就是存在诱发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儿童,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于射线的敏感性更强[3]。因此,对于儿童螺旋CT 的检查尽量采用较低的辐射量,满足诊断要求即可,不需要特意的追求最佳的图像质量。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肥大多见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系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的症状。同时,腺样体肥大常伴随鼻炎、鼻窦炎,有鼻塞以及流鼻涕的症状。由于儿童幼小,配合度低,现在临床上主要应用螺旋CT 检查腺样体和鼻窦炎。为探讨儿童低剂量螺旋CT 扫描鼻窦鼻咽部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门诊患儿30 例鼻窦鼻咽部低剂量螺旋CT 的检查作为研讨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门诊患儿30 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螺旋CT 扫描;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门诊患儿30 例鼻窦鼻咽部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低剂量螺旋CT 扫描。选取患儿年龄在2~8 岁,男孩16 人,女孩14 人。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全部患儿进行螺旋CT 扫描技术检查;患儿家属能够配合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精神状态不能配合观察;不同意本次研究;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中途选择退出者。

1.4 方法

对所有患儿采用东芝的16 排螺旋CT 扫描(型号TST-101A),患儿取仰卧位,扫描范围:80~120 cm,矩阵:512×512;将患儿头正中线与扫描线对应、重叠,听眶线垂直于床面,使扫描线平行于听眶线,避免射线对患儿眼睛的影响。将120 kV、200 mA 螺旋CT 的扫描结果作为对照组,将80~100 kV、150 mA 螺旋CT 扫描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扫描时间:2~3 s,扫描厚度:5 mm,扫描的螺距:1.5[4-5]。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在接受扫描期间,患儿的头颅和口咽部不能移动,若患儿依从性差,可将患儿哄睡或者给予患儿药物镇静。扫描结束后,将取得的数据详细记录,并用统计学处理,仔细观察并诊断。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结果的相关指标,包括平均图像噪声、CTDI、DLP。分析两组结果的图像优良率。观察两组扫描的诊断结果,包括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χ2检验,并分别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结果的相关指标

观察组结果的平均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的结果,CTDI、DLP 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结果的相关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结果的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平均图像噪声 CTDI(mGy) DLP(mGy·cm)观察组 30 9.89±2.01 11.1±2.8 172.4±11.1对照组 30 7.09±2.12 18.2±3.7 282.5±22.3 t 5.250 10.320 25.591 P 0.000 0.000 0.000

2.2 分析两组结果的图像优良率

观察组结果的优良率低于对照组结果的优良率,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结果的图像优良率[n(%)]

2.3 观察两组扫描的诊断结果

观察组的扫描结果为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情况与对照组相同,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内容见表3。

表3 观察两组扫描的诊断结果(n, %)

3 讨论

螺旋CT 技术问世于1987 年,经过不断改进,如今技术已经很成熟。利用滑环技术,沿人体长轴连续螺旋状匀速旋转,完成容积扫描。螺旋CT 技术不仅提高了扫描速度,大大的缩短了扫描时间,还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即保证了图像质量也能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而且已可以用于全身检查[4-5]。虽然螺旋CT 扫描技术运用广泛,具有效果佳、准确性强、速度快等优势,但是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是无法避免的,威胁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遵守国家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 扫描技术不断完善,使CT 机的整机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让低剂量扫描成为了可能。鼻咽部疾病常见于幼儿,由于其部位隐匿,再加上并发症较多,常常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7]。鼻咽部的密度差良好,多出现粘膜增生、肥厚性病变等病变情况,鼻咽部腺样体表面覆以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淋巴组织等组成,是呼吸道第一道防御,可以对特异抗原产生细胞调节免疫反应作用。幼儿的鼻咽部体积比成人小,再加上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年龄段,对射线极为敏感,因此使用低剂量螺旋CT 扫描,避免患儿远期致癌风险,保护患儿的身体健康。

在不影响CT 诊断质量的前提下,给予鼻窦鼻咽部疾病患儿低剂量螺旋CT 扫描技术,可以直观的看到鼻窦鼻咽部的病变情况,减少患儿所受到的X 线辐射剂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重要的鼻窦鼻咽部检查方法[8]。此外低剂量螺旋CT 扫描还能减少CT 机X 线管过热情况,延长了X 线管的使用寿命。

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的平均图像噪声高于常规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CTDI、DLP 比常规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的优良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的优良率,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为6 例鼻窦炎、24 例腺样体肥大,常规剂量螺旋CT 扫描结果与之相同,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鼻窦鼻咽部患儿进行低剂量螺旋CT 的扫描结果与常规螺旋CT 的扫描结果相当,其检测正确率高、辐射剂量低、危害小、安全系数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鼻咽鼻窦优良率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飞行人员鼻窦影像学炎性改变与系统性免疫炎症的相关研究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的价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CT初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