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与临床相关性因素

2021-02-26 06:16曹鸥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感染率

曹鸥婕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云南 曲靖)

0 引言

慢性丙型肝炎是感染丙肝病毒(HCV)所致,丙肝毒是一种小RNA 病毒,分类为黄病毒科肝病毒属,由于肝脏的巨大代偿能力,大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长期得不到治疗造成患者肝功能受损,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以输入血浆、血蛋白等血制品为主,也存在母婴传播、性行为传播等途径[2]。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50 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途径进行不同性别、年龄段调查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的慢性丙型性肝炎患者350 例为研究对象,男性180 例,女性170 例,年龄18~70 岁,平均(48.14±16.43)岁。其中PTHC 患者190 例(有输全血、血浆、凝血因子、血蛋白等),SHC 患者(无输血史,但有拔牙、注射、疫苗接种史)160 例。

1.2 方法

(1)采用自行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由专职人员现场填写。

(2)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试剂采购自意大利DiaSorin 公司,芬兰MK3 型酶标仪测定,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CV RNA,试剂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英国TECANE PCR 扩增仪[3]。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感染途径,进行分析和比较。

(2)记录两组患者免疫指标阳性率,抗体滴度>1:100 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计量数据经t检验,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感染途径的感染情况比较

慢性病性肝炎感染途径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输血及血制品有关,见表1。

表1 丙型肝炎不同感染途径的感染情况(n, %)

2.2 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感染途径比较

350 例明星丙型肝炎患者中,患者年龄主要以40~60 岁为主,共计220 例,输血及血制品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 岁以上和40~60 岁,分别占到50.00% 和24.36%;年龄在20~40 岁和<20 岁比重偏低,分别占到20.00%和5.64%,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感染途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3,P=0.000)。

2.3 SHC 患者和PTHC 患者病毒及免疫指标阳性率比较

PTHC 组患者抗HCV-IgM 阳性率、HCV RNA 和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SHC 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HC 患者和PTHC 患者病毒及免疫指标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巨大转变,造成了糖尿病、肝炎、代谢综合征等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引发了人们对于上述疾病的重视,丙型肝炎主要经针刺、吸毒或输血等传播,根据数据统计,丙型肝炎呈全球流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仍以输血和血制品使用为主,输血后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与献血员的HCV 携带状态有关,HCV 经血制品传播也屡见不鲜,大量文献表明经常暴露血液者,如妇产科、外科医生、手术者,胸外手术体态循环者以及肿瘤患者,均易感染丙型肝炎,静脉毒瘾者也是HCV 感染的高危人群[5]。研究表明,性接触与丙型肝炎感染存在必然联系,特别是性病门诊就医者、吸毒者、同性性行为者、性工作者等,丙型肝炎性传播风险高于一般人群[6]。母婴传播可分为产前感染、分娩时感染传播和产后传播,后者主要是哺乳传播,乳汁中可检出HCVRNA,哺乳可以传播HCV。因此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做好防御准备工作有效降低HCV 感染率,严格打击和取缔非法采供血行为,对人民群众做好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告知需要输血者应采用正规血液中心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怀孕前夫妻双方做一次丙肝病毒标准物检查,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以及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不随便文身、文眉,严格消毒餐具等举措,有效减少慢性丙型肝炎病症的发生。

闵志军等[7]研究发现不同感染途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显著差异,散发性丙型肝炎的主要特点为临床无明显症状,发病较为隐秘,大多数是在患者感觉肝功能异常后,进行体检时才发现。临床上检测丙型肝炎的方法有丙肝病毒定量、肝功能检查、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等检测方式,此次检测方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研究结果显示SHC 患者抗HCV-IgM 阳性率及HCV RNA 的阳性率明显低于PTHC 组,PTHC 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SHC 患者,这可能与感染途径存在必然的联系,经过检查发现,较为隐秘的感染途径,患者接触的含有丙型肝炎病毒量较少,产生的抗体也较少,肝功能损害较轻;PTHC 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输送血制品含量过大,病毒量过大,从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进化为肝硬化[8]。本研究显示:年龄在>60岁和40~60 岁的输血感染率较高,低年龄段由于输送血制品引起的丙肝发病率普遍较低。

综上所述,HCV 不同的感染路径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要注意患者感染路径,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争取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相关医院也应当做好加强对非输血管途径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我国HCV 感染率的进一步下降。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感染率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